城市栖息地营建导向的城市公园改造实践——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自然生态展示区景观工程为例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i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的今天,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栖息地的重要载体,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自然生态展示区景观工程的设计与实践经验为例,基于国内外城市栖息地研究成果与实践方法,总结提出了以城市公园绿地为主的城市栖息地的营建路径,并针对该项目开展过程中影响绿地提升生物多样性功能的4个环节进行重点阐述,包括生态本底与景观功能评估、空间布局设计、分区生境优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等,以期为同类型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新村空间设计语汇模块化是村落景观设计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地域特征弱化和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古村落宅间元素是村民日常生活与村落环境在相互影响下长
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聚落河坑村是汉族稻作农业向闽西南山区拓展,逐步吸收土著生存智慧成就的农副养结合的复合型农耕聚落,其景观形态的形成是传统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复杂互动的结果,反映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机制。采用人类学的文献研究、口述历史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初步还原传统农耕时期(清代至民国)聚落状况,包括“因地制宜”的农业生态系统及“顺天应时”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透过河坑村“人与天调”的聚落景观动态变化背后复杂的人与自然的互动,揭示传统农耕智慧下的乡村社会生态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