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是一个特别热的话题,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很多的讨论。从目前国家总体部署来看,近期将出台一个意见,在年底之前还要出台一个规划。这个意见和规划的起草组成员由国家二十多个部门的领导与专家组成。在机构安排上,国家发改委是组长单位,科技部、工信部和财政部三个部委作为副组长单位,还有其他十多个部委,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件事情。从今年2月份开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 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区域调研、重点行业调研,以及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和深交所进行的相关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应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深入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现在大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普遍感觉比较困惑。2009年到2010年之间,国内有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等多种不同的提法。如何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个定义,让它既简明扼要,又严密准确,同时还便于各个部门和地方进行产业规制与支持,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我认为,应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功能上来理解其内涵。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宏观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爆发于2008年10月的国际金融危机减缓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通过4万亿元的新增投资和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行动,有效地维持了8%以上的高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作用,如使原来准备淘汰的过剩产能不减反增,产业结构升级更加困难等。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国际竞争新形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少碳排放,而减少碳排放,就是要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来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降低发展规模和减低发展速度,要么提高能源效率或者使用非化石能源。在2009年11月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就减少碳排放的责任和行动产生了激烈冲突。美国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征收碳关税。这样就使得我国在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必须选择发展一些新兴的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或者是提供替代性能源的产业(如风能、太阳能)。三是新的科技突破正在催生一些新的产业,给我国带来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机会。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使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改变现有的产业体系,以及现有的国际产业分工。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改变现有经济体系的能源基础,改变很多产业的成本结构,以及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为了把握这样的一些发展机会,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发展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证经济持续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竞争的新格局,把握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2010年2月4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温家宝总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范围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概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要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等作为重点,选择其中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例如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增加研发投入,集中力量,加强攻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见到成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总之,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功能以及总理的概括中,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刻内涵。
  第二,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十分重要。一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般是在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80年代至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产业等,这些产业都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而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是同时发生的。二是国家必争。从上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产业是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一些产业,如新一代的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三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驱动的特点,因此人们往往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同起来。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演变进程来看,技术的重大突破只是给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需要更大规模的产业投资,需要更多的企业,以及各种经济服务组织的产业。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规模足够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资金链能够实现闭合,财富能够不断地创造,参与主体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仅仅靠政府的投入和补贴不能够培育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全球化的。不仅从研究开发、生产到销售等不同产业环节是全球化的,而且同一环节,如研究开发,也是全球化的。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域和国际的合作。
  第三,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目前国家初步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方向,大致包括四个方向、七大产业、22个小行业。这四个方向,其一是以突破资源与能源的约束为目标的相关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其二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重点方向,包括了新一代的互联网、通信网、宽带网的三网合一,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还有云计算和信息服务业。其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高效农业,主要是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行业。其四是高端制造,主要包括航天航空、海洋装备、高速轨道交通、智能机床和基础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重点行业代表了国家未来必争的一些产业发展方向,但并不代表各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必争的方向。各地在选择自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的时候,需要根据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结合国家的发展重点,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把握住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把握好发展的方向,培育出适宜本地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创建和谐乡镇就是其赖以支撑的“基石”。乡镇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以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和拥护的根本所在。但是,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许多党员干部淡薄了群众观念。这一问题的存在,是
在五六年前,就有人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问题。当时有专家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有专家说不对,中国充其量只是“世界车间”或者说是“世界作坊”。从那时起,大家就认识到我国产品制造的量很大,但创新不足。我们长期依赖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这些离创造相去甚远。  就目前来说,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其基本表现:一是工业生产制造占据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二是中国制造业产值
党群关系除了受全球化、国际环境等世情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政党自身地位、角色、先进性、执政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政党历史方位改变是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党能否根据自身历史方位的改变,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党的盛衰兴亡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准确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一般来说,方位是指事物所处的方向和位置。只有对事物的方位作出准确的判断,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老年人肿瘤发病率高,加上心肺储备的降低与伴随的内科疾病,使老年人的外科手术逐渐复杂化。据资料统计,老年人大肠癌患者逐年增加,国内报道65岁以上老年患者大肠癌占大肠癌患者总
今年中央部门相继公开了“三公”经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公车过多过滥,公车费用庞大,无疑已经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而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司机私用公车现象也屡禁不止,使政府形象蒙受损害。同时,公车管理漏洞也造成了巨额的养车费用,有关调查显示,公车修理费用是私车的6倍,存在着巨大浪费。这些问题
一、资源现状   河北省高校科技资源丰富,科技要素完备,科技成果丰硕,已成为推动河北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河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拥有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截至2010年底,河北省大专院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5,173人,占全省科技人员185,719人的24.32%。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高校专任教师32,093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全省14人),正高级职称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