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那么,怎样将计算教学应用于幼儿实际生活呢?通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以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在幼儿认识了阿拉伯数字后,可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用数字作标志的事物
例如,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如果教师和幼儿共同寻找数字,幼儿会兴趣盎然。幼儿会发现:电话号码是由0-9的数字组成的,座机是7位数或8位数,手机号码是11位数,电信、联通、移动三家公司开头的数字是不一样的。区号也是数字组成的,如北京010,天津022,上海021……通过区号,幼儿会认识许多地名。邮政编码是6位数的,如湖北430000,河南450000。教师可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将区号和邮编标在地图上,幼儿通过这种方式还能认识地图,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二、让家长带幼儿到超市、饭店、银行,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
任务布置以后,经过一周时间,教师开始汇总。先说超市,幼儿总是七嘴八舌、争先恐后。这个说:“娃哈哈2.5元一瓶,机器人10元一个,旺旺雪饼5元一袋……”那个说:“大米一斤3元,扁豆一斤2.5元,茄子一斤3元,辣椒一斤4元……”
再说饭店,这个说:“炒面8元一盘,扬州炒饭10元一盘,手抓羊肉68元一斤,干锅土豆片18元一份,糖醋里脊30元一盘,不同的城市价钱不一样”。那个说:“火锅好吃,鸳鸯锅30元,滋补锅28元,还有微辣锅、三鲜锅等,自助火锅一位45元,想吃啥取啥,吃饱为止,不能浪费……”
接下来说银行,这个说:“我跟妈妈到工商银行取钱,柜台上能取钱,用卡在自助取款机上取钱更快更方便,取100元、500元都行。”那个说:“存款取款都要输入密码,密码不能告诉别人;存款取款都要自觉排队,站在1米以外等待。”……幼儿从实际生活中学来的东西令大人吃惊,在区角游戏时运用自如。
三、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排列规律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发现。
一是平时玩积木时要引导幼儿按形状和颜色排序。如,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又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不断循环;一个红色一个黄色,又一个红色一个黄色。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加大难度。
二是引导幼儿观察一周有7天,周一到周日不断循环,教师和家长可引导幼儿每天做简单的记录,如周一至周日的天气,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等。连续记录三周,幼儿就会发现它们的循环规律,慢慢地就会发现今天是周五,明天是周六,爸爸妈妈要休息,等等。
三是引导幼儿观察春夏秋冬。从每个季节的特征(如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飘飘)、人们的服饰、农作物的生长、南北的差异等方面去发现规律。幼儿慢慢会总结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北方季节特征非常明显,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暖和很多,所以燕子到南方过冬。
四、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一是让幼儿用大豆、绿豆、扁豆等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再让幼儿相互比比身高,他们会发现:小强比小乐高,比小沛矮;苹果比桔子大,比橙子小,慢慢帮助幼儿理解“量”是相对的。
二是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比如,鼓励幼儿分发碗筷,一个碗配一双筷子,一一对应,来发现碗和筷子数量的不同。还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给5只小兔分萝卜,一只小兔一个萝卜,4个萝卜能分过来吗?让幼儿发现兔子和萝卜数量的不同。
三是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比如,每天教师和幼儿一起数班级幼儿的人数,大班下学期可引导幼儿两个一起地数数。分组游戏时可数每个小组几个人,几个男孩几个女孩,一共几个小组,合起来多少人。
四是鼓励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教师给小朋友分苹果,6个小朋友每人一个苹果,教师只有3个苹果,还需要几个苹果?等等。
五、训练幼儿初步的方位和空间感觉
教师和家长有意引导幼儿摆放物品,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第三个和第五个布娃娃交换位置,让幼儿找找其前后左右各是谁?等等。
总之,每个人每天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只要做个有心人,积极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和运用,幼儿就会越来越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探索。
那么,怎样将计算教学应用于幼儿实际生活呢?通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以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在幼儿认识了阿拉伯数字后,可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用数字作标志的事物
例如,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如果教师和幼儿共同寻找数字,幼儿会兴趣盎然。幼儿会发现:电话号码是由0-9的数字组成的,座机是7位数或8位数,手机号码是11位数,电信、联通、移动三家公司开头的数字是不一样的。区号也是数字组成的,如北京010,天津022,上海021……通过区号,幼儿会认识许多地名。邮政编码是6位数的,如湖北430000,河南450000。教师可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将区号和邮编标在地图上,幼儿通过这种方式还能认识地图,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二、让家长带幼儿到超市、饭店、银行,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
任务布置以后,经过一周时间,教师开始汇总。先说超市,幼儿总是七嘴八舌、争先恐后。这个说:“娃哈哈2.5元一瓶,机器人10元一个,旺旺雪饼5元一袋……”那个说:“大米一斤3元,扁豆一斤2.5元,茄子一斤3元,辣椒一斤4元……”
再说饭店,这个说:“炒面8元一盘,扬州炒饭10元一盘,手抓羊肉68元一斤,干锅土豆片18元一份,糖醋里脊30元一盘,不同的城市价钱不一样”。那个说:“火锅好吃,鸳鸯锅30元,滋补锅28元,还有微辣锅、三鲜锅等,自助火锅一位45元,想吃啥取啥,吃饱为止,不能浪费……”
接下来说银行,这个说:“我跟妈妈到工商银行取钱,柜台上能取钱,用卡在自助取款机上取钱更快更方便,取100元、500元都行。”那个说:“存款取款都要输入密码,密码不能告诉别人;存款取款都要自觉排队,站在1米以外等待。”……幼儿从实际生活中学来的东西令大人吃惊,在区角游戏时运用自如。
三、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排列规律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发现。
一是平时玩积木时要引导幼儿按形状和颜色排序。如,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又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不断循环;一个红色一个黄色,又一个红色一个黄色。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加大难度。
二是引导幼儿观察一周有7天,周一到周日不断循环,教师和家长可引导幼儿每天做简单的记录,如周一至周日的天气,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等。连续记录三周,幼儿就会发现它们的循环规律,慢慢地就会发现今天是周五,明天是周六,爸爸妈妈要休息,等等。
三是引导幼儿观察春夏秋冬。从每个季节的特征(如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飘飘)、人们的服饰、农作物的生长、南北的差异等方面去发现规律。幼儿慢慢会总结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北方季节特征非常明显,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暖和很多,所以燕子到南方过冬。
四、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一是让幼儿用大豆、绿豆、扁豆等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再让幼儿相互比比身高,他们会发现:小强比小乐高,比小沛矮;苹果比桔子大,比橙子小,慢慢帮助幼儿理解“量”是相对的。
二是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比如,鼓励幼儿分发碗筷,一个碗配一双筷子,一一对应,来发现碗和筷子数量的不同。还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给5只小兔分萝卜,一只小兔一个萝卜,4个萝卜能分过来吗?让幼儿发现兔子和萝卜数量的不同。
三是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比如,每天教师和幼儿一起数班级幼儿的人数,大班下学期可引导幼儿两个一起地数数。分组游戏时可数每个小组几个人,几个男孩几个女孩,一共几个小组,合起来多少人。
四是鼓励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教师给小朋友分苹果,6个小朋友每人一个苹果,教师只有3个苹果,还需要几个苹果?等等。
五、训练幼儿初步的方位和空间感觉
教师和家长有意引导幼儿摆放物品,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第三个和第五个布娃娃交换位置,让幼儿找找其前后左右各是谁?等等。
总之,每个人每天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只要做个有心人,积极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和运用,幼儿就会越来越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