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为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其中一半以上病例在我国[1],提示我国原发性肝癌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和肝母细胞瘤等不同病理类型,它们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表现、诊疗预后等方面差异显著;其中,HCC占85% ~90%,本文所论述的"肝癌"主要是指HCC.由于外科技术、早诊早治及肝移植治疗肝癌等的进步,肝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然而,文献和我所的资料均显示,无论是何种治疗模式,肝癌的5年生存率都已接近其高限,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近40年来一直徘徊在57%左右,肿瘤生物学特性是限制肝癌疗效提高的关键所在[2].相对于乳癌、大肠癌、黑色素瘤等肿瘤来说,肝癌是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孤儿肿瘤",对于肝癌的癌基因依赖、有效治疗靶点等知之甚少[3].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技术、研究手段以及研究理论的变革,以促进肝癌基础实验研究的根本性突破,进而为临床转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