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关系型材料,以并列复句的形式加以呈现,指出了“说‘不’”对成长的作用及意义。前一分句侧重于外因,其逆否命题是“要想长大,需要接受他人对你说‘不’”。这就意味着成长固然需要肯定、赞扬,但更需要否定、批评。对此,个体须自觉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我,超越旧我,获得成长。后一分句侧重于内因,其逆否命题是“要想长大,个体需要对内在的自我、外界的他人说‘不’”。这就意味着成长固然需要外压,但更需要内省,需要明辨是非、审视自我的能力。两个分句意在指明,个体要想得到健康、快速地成长,既需要他人对其说“不”,更需要学会对自己说“不”。
【例文】
京都的拒绝
崔骁
不由得想起誉满中西的建筑学家贝聿铭,他曾受邀设计临近故宫的中银大厦,但他拒绝将其塑造为耸入云霄的建筑,他兀自喃喃道:“我的良心不允许……我不能想象有一幢高楼俯视着紫禁城。”贝老的主动拒绝,蕴藏着现代文明对历史文化的最后一丝温情,也体现了他不为名所困、持守温情的人生态度。
这让我想起了京都。街道上樱花飘飞,古朴的青石板路温馨沉静,身着和服的少男少女高唱着手球歌远去……京都,一个旧得发黄的城市。没有林立的高楼、轰鸣的机械、浓重的雾霾,有的只是低矮的房屋、倾颓的古城墙,却散发着钢筋水泥、高架立交给予不了的温暖。
京都,在全球疯狂城市化的浪潮中,学会了说“不”,它优雅得犹如一位老妇人。在京都的拒绝中,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成长。
反观中国的城市西安。书中的西安含蓄素雅,一如那身着霓裳羽衣的舞女,令人迷醉。朱雀街头飘过丝丝焚香,银铃声穿梭于来往人群,人头攒动之处,正是异国舞姬在风情万种地舞动,更有商贩的叫卖,文人骚客的吟咏……
而今的西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曾经烂漫的星空被刺眼的霓虹所取代。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西安被迫拔下特色首饰,穿上统一的制服,跳上快速发展经济的绿皮火车。因为妥协,不懂得拒绝,曾经的古都加入了流水般的生产线,呜呼悲哉!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曾悲鸣:“再也没有了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可供凭吊或休憩的凉亭。”中国的城市正渐渐趋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不由得让人叹息古都之殇了。
有人说,京都的文化底蕴来自于西安。此话不假,在京都,我分明感受到了盛唐的余韵,但一股难以言说的悲凉也顿时涌上心头。
没有拒绝的成长是堕落。冯骥才曾写下《老街的价值》等一系列作品,为的就是警示城市在物欲化的浪潮中要学会说“不”,从而不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汪曾祺亦言:“不懂得拒絕的生活,便失去了真味。”我想,拒绝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开阔的眼界。西安,眼光可不能太短浅啊!
想到这,眼前不禁浮现出京都的小木屋,心中愈发地温暖了。
评点:姜有荣
文章具有文化散文的两大特质:一是文化的底蕴。作者对京都和西安这两座城市,可谓了然于心。知其今生,亦知其前世;知其建筑史,亦知其发展史。故而能在论述的过程中,探究出其存殇的根由——在发展的进程中,能否学会说“不”,懂得拒绝。二是散文的韵味。对两座城市建筑的观照、历史的探寻、文化的思辨,原本十分冰冷,而作者却用散文的笔调将之娓娓道来,给人以智慧的灵光和情感的温度。如“街道上樱花飘扬……给予不了的温暖”“……跳上快速发展经济的绿皮火车”等,皆形神兼备,韵律和谐。
(编辑:于智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关系型材料,以并列复句的形式加以呈现,指出了“说‘不’”对成长的作用及意义。前一分句侧重于外因,其逆否命题是“要想长大,需要接受他人对你说‘不’”。这就意味着成长固然需要肯定、赞扬,但更需要否定、批评。对此,个体须自觉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我,超越旧我,获得成长。后一分句侧重于内因,其逆否命题是“要想长大,个体需要对内在的自我、外界的他人说‘不’”。这就意味着成长固然需要外压,但更需要内省,需要明辨是非、审视自我的能力。两个分句意在指明,个体要想得到健康、快速地成长,既需要他人对其说“不”,更需要学会对自己说“不”。
【例文】
京都的拒绝
崔骁
不由得想起誉满中西的建筑学家贝聿铭,他曾受邀设计临近故宫的中银大厦,但他拒绝将其塑造为耸入云霄的建筑,他兀自喃喃道:“我的良心不允许……我不能想象有一幢高楼俯视着紫禁城。”贝老的主动拒绝,蕴藏着现代文明对历史文化的最后一丝温情,也体现了他不为名所困、持守温情的人生态度。
这让我想起了京都。街道上樱花飘飞,古朴的青石板路温馨沉静,身着和服的少男少女高唱着手球歌远去……京都,一个旧得发黄的城市。没有林立的高楼、轰鸣的机械、浓重的雾霾,有的只是低矮的房屋、倾颓的古城墙,却散发着钢筋水泥、高架立交给予不了的温暖。
京都,在全球疯狂城市化的浪潮中,学会了说“不”,它优雅得犹如一位老妇人。在京都的拒绝中,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成长。
反观中国的城市西安。书中的西安含蓄素雅,一如那身着霓裳羽衣的舞女,令人迷醉。朱雀街头飘过丝丝焚香,银铃声穿梭于来往人群,人头攒动之处,正是异国舞姬在风情万种地舞动,更有商贩的叫卖,文人骚客的吟咏……
而今的西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曾经烂漫的星空被刺眼的霓虹所取代。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西安被迫拔下特色首饰,穿上统一的制服,跳上快速发展经济的绿皮火车。因为妥协,不懂得拒绝,曾经的古都加入了流水般的生产线,呜呼悲哉!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曾悲鸣:“再也没有了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可供凭吊或休憩的凉亭。”中国的城市正渐渐趋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不由得让人叹息古都之殇了。
有人说,京都的文化底蕴来自于西安。此话不假,在京都,我分明感受到了盛唐的余韵,但一股难以言说的悲凉也顿时涌上心头。
没有拒绝的成长是堕落。冯骥才曾写下《老街的价值》等一系列作品,为的就是警示城市在物欲化的浪潮中要学会说“不”,从而不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汪曾祺亦言:“不懂得拒絕的生活,便失去了真味。”我想,拒绝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开阔的眼界。西安,眼光可不能太短浅啊!
想到这,眼前不禁浮现出京都的小木屋,心中愈发地温暖了。
评点:姜有荣
文章具有文化散文的两大特质:一是文化的底蕴。作者对京都和西安这两座城市,可谓了然于心。知其今生,亦知其前世;知其建筑史,亦知其发展史。故而能在论述的过程中,探究出其存殇的根由——在发展的进程中,能否学会说“不”,懂得拒绝。二是散文的韵味。对两座城市建筑的观照、历史的探寻、文化的思辨,原本十分冰冷,而作者却用散文的笔调将之娓娓道来,给人以智慧的灵光和情感的温度。如“街道上樱花飘扬……给予不了的温暖”“……跳上快速发展经济的绿皮火车”等,皆形神兼备,韵律和谐。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