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要求,从路基施工的前期准备、开挖、填筑质量控制和施工中问题处理等方面,探讨了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前期;开挖;填筑;质量控制
0前言
市政道路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工程的质量是道路基层、面层平整稳定的关键,坚固稳定的路基是路面荷载承受和安全行车的保障。在路基施工中,只有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路基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才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保证道路的耐久性。
1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结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会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3)强度稳定性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2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加强地质调查工作
施工前的地质调查工作,是提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是在施工前要了解公路所经过地区的地质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荷载预压、置换、挤压等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方法,避免因地基承载力不够而引起的路基危害,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二是严格控制路基填土的厚度与质量,路基土不得含有垃圾等杂物。三是要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质,严格控制路基材料的含水率,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路基的整体性。四是要避免边坡塌方的危害。
(2)加强路基冻胀翻浆的保护工作
冻胀翻浆是冬季寒冷地区公路特有的路基通病。路基附近存在表面积水及地下水是形成翻浆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把改善路基排水条件放在首位,最有效的措施是使路基满足最小填土高度,以减少地面积水及地下水毛细上升作用的影响,使路基土的含水量降低。另外,采用粗粒土填筑路基,可以减轻或防止冻胀翻浆的发生。
(3)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现场管理
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调配人员与设备,保证路基施工的顺利完成。
(4)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方案,详细了解各段的地质状况和填、挖情况,对重要地段要进行实地勘察,进一步核实有关资料,发现不妥之处及时上报业主,予以妥善处理。
(5)加强地基压实处理
清除地表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程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6)做好物质保障工作
做好各种材料与机具设备的购置、采集、加工、调运与存储工作。为了保证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物质准备工作必须到位。事先要制定出具体计划,如劳动力调配、机具配置及主要材料的供应等。
2.2路基挖方的质量控制
(1)挖方路基施工的一般要求。
挖方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进行施工放样,核实挖方工程量及挖方调运线路图,路基开挖前对沿线挖方土质进行试验。做好挖方路基的排水设施(如截水沟或临时排水设施)。检查各种施工机械的品种数量及运行质量并做好保养工作。
(2)土方路堑开挖的控制重点
开挖前应清场并将清场土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储存。
挖方路基的弃土,一般应移挖作填。若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时,承包人科导随意动用,而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处理。
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严禁掏洞取土,更不得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
挖方路基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工序之一。当遇过高的边坡或挖方路段水文地质情况不良时,应即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或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
当路堑路床的表层下是有机土、难以晾晒压实的土或CBR值较低的土壤,不宜作路床用土时,均应清除后用质量符合规定的土换填。路堑路床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应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施工时宜全部翻松,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若含水量过大还应晾晒。
(3)石方的开挖
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序来确定开挖方式,分别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或爆破法开挖。
2.3路基填筑的质量控制
(1)路基压实厚度、宽度的控制
路基应分层填筑,并控制厚度和宽度。太厚不易达到设计压实度,太薄则会发生“起皮”现象。规范规定,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施工中,应按施工单位的压实机具来确定。根据试验,对42t振动羊脚碾这样大型的压实机具,其压实厚度可达20~25cm;而对于振动25t以下的压路机,其压实厚度必须控制在15~20cm之内。为了很好地控制压实厚度,施工前,应先根据试验找出松土系数(为1.2~1.5),施工中要用尺量测松土厚度。为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铺土应超出路堤的边沿,并有足够的余宽。根据规范,每堤应超出路堤宽度0.5m。但对于高填土地段,0.5m的富余宽度往往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路基沉降,引起宽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到不了边缘,边缘的土不能充分拌和、压实,容易造成边缘松散、碾压不密实的现象,甚至可能产生纵裂的病害。
(2)含水率的控制
碾压之前,必须控制好含水量,含水量过高,不易压实,且易形成“湿弹簧”;含水量过低,压不实,会造成松散现象,俗称“干弹簧”。实践证明,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一般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时,碾压效果最好。所以,一般来说,应随时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便达到最佳碾压效果。但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总是使用仪器测量含水量。因而,必须掌握好“略高于最佳含水量”的土的手感和观感,以便确定碾压时机。
在施工中,对含水量较高(如含水量为25%~40%)的过湿土,若仅靠自然晾晒法,夏季必须要连续晾晒10d以上,才可进行碾压。为了提高土中水的蒸发量、缩短工期,施工单位一般采用“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即每一施工小段必备2台中拖,其中1台挂重型铧犁,1台挂重型缺口圆盘耙,并且其翻耕深度必须满足压实度的松土厚度需要。实践证明,用这种“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耕、粉碎,能够提高土壤水的蒸发量,在春秋季晴天,从培土到碾压达标需要3~4d时间。
(3)松铺平整度的控制
经验表明,没有平整度,就没有压实度,因为当路基填筑松铺平整度控制不好,其碾压后的表面平整度高差就大,压实检测离散性就大。在施工中如填筑路基厚薄不均或填料中混有部分块状石料,这样料层厚的干密度偏小,而较薄层的干密度偏大,在填料中隐埋有块状石料,经碾压后石块周围碾压不实,影响整段路段的压实,还有在正常施工中,填料的松鋪厚度应一次性控制好,如控制不好,碾压后再对较薄层采取零星填补,这将造成上下层结合不良,待风干后,表面填补层就会起皮脱落,影响整层的压实度及平整度。因此在施工中应认真按标准规范要求控制好填料的松铺厚度,人工配合推土机摊铺找平,对掺有块状石料碾压不碎,应及时清理出去,才能保证压实度和施工质量。
3路基施工易出现的问题与措施
(1)防止不合格土填入
填土不经选择,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基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沉陷等质量问题,虽面积不多,但也给路面带来一定病害。防治办法就是坚持按设计文件中的规划取土,坚决按技术规范施工,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2)正确填筑施工
施工方法不当,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通过铺筑试验路段,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要求每层土的厚度和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周边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在填筑施工中,要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严格按设计要求碾压
压实度达不到标准的因素很多,如,为了赶施工进度,每层铺土厚度过厚;未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压实;压的遍数不够等。防治的办法主要是: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压实施工质量,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和最佳含水量;按照“先边后中”、“先快后慢”、“先轻后重”、“轮迹重叠足够”、“压实遍数足够”的原则和要求,组织压实,做到无漏压、无死角;按标准进行检测,不合格者应及时补救或返工,每层压实后均应进行检测。
(4)满足平整度和横坡要求
在施工中,施工者常常会忽视平整度和横坡的要求,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解决的方法是,提高认识,按要求进行检测,及时修正,达到要求。
(5)桥台背、路基沟壕、涵管处压实马虎,达不到压实要求
这些部位施工不便于用大型机械压实,而用小型压实机具费工费事,因而施工比较马虎。防治办法是端正施工态度,克服马虎毛病,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严格抽样检查。
4结语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參考资料: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S].
[3]朱礼友,刘晓婷.压实度与压实工艺参数之间关系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2.
[3]谢雄,董育初.浅议路基填筑质量控制关键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1.
[4]喇文君.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质量监理分析[J].现代公路,2011.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前期;开挖;填筑;质量控制
0前言
市政道路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工程的质量是道路基层、面层平整稳定的关键,坚固稳定的路基是路面荷载承受和安全行车的保障。在路基施工中,只有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路基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才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保证道路的耐久性。
1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结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会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3)强度稳定性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2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加强地质调查工作
施工前的地质调查工作,是提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是在施工前要了解公路所经过地区的地质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荷载预压、置换、挤压等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方法,避免因地基承载力不够而引起的路基危害,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二是严格控制路基填土的厚度与质量,路基土不得含有垃圾等杂物。三是要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质,严格控制路基材料的含水率,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路基的整体性。四是要避免边坡塌方的危害。
(2)加强路基冻胀翻浆的保护工作
冻胀翻浆是冬季寒冷地区公路特有的路基通病。路基附近存在表面积水及地下水是形成翻浆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把改善路基排水条件放在首位,最有效的措施是使路基满足最小填土高度,以减少地面积水及地下水毛细上升作用的影响,使路基土的含水量降低。另外,采用粗粒土填筑路基,可以减轻或防止冻胀翻浆的发生。
(3)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现场管理
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调配人员与设备,保证路基施工的顺利完成。
(4)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方案,详细了解各段的地质状况和填、挖情况,对重要地段要进行实地勘察,进一步核实有关资料,发现不妥之处及时上报业主,予以妥善处理。
(5)加强地基压实处理
清除地表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程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6)做好物质保障工作
做好各种材料与机具设备的购置、采集、加工、调运与存储工作。为了保证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物质准备工作必须到位。事先要制定出具体计划,如劳动力调配、机具配置及主要材料的供应等。
2.2路基挖方的质量控制
(1)挖方路基施工的一般要求。
挖方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进行施工放样,核实挖方工程量及挖方调运线路图,路基开挖前对沿线挖方土质进行试验。做好挖方路基的排水设施(如截水沟或临时排水设施)。检查各种施工机械的品种数量及运行质量并做好保养工作。
(2)土方路堑开挖的控制重点
开挖前应清场并将清场土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储存。
挖方路基的弃土,一般应移挖作填。若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时,承包人科导随意动用,而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处理。
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严禁掏洞取土,更不得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
挖方路基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工序之一。当遇过高的边坡或挖方路段水文地质情况不良时,应即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或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
当路堑路床的表层下是有机土、难以晾晒压实的土或CBR值较低的土壤,不宜作路床用土时,均应清除后用质量符合规定的土换填。路堑路床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应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施工时宜全部翻松,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若含水量过大还应晾晒。
(3)石方的开挖
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序来确定开挖方式,分别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或爆破法开挖。
2.3路基填筑的质量控制
(1)路基压实厚度、宽度的控制
路基应分层填筑,并控制厚度和宽度。太厚不易达到设计压实度,太薄则会发生“起皮”现象。规范规定,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施工中,应按施工单位的压实机具来确定。根据试验,对42t振动羊脚碾这样大型的压实机具,其压实厚度可达20~25cm;而对于振动25t以下的压路机,其压实厚度必须控制在15~20cm之内。为了很好地控制压实厚度,施工前,应先根据试验找出松土系数(为1.2~1.5),施工中要用尺量测松土厚度。为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铺土应超出路堤的边沿,并有足够的余宽。根据规范,每堤应超出路堤宽度0.5m。但对于高填土地段,0.5m的富余宽度往往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路基沉降,引起宽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到不了边缘,边缘的土不能充分拌和、压实,容易造成边缘松散、碾压不密实的现象,甚至可能产生纵裂的病害。
(2)含水率的控制
碾压之前,必须控制好含水量,含水量过高,不易压实,且易形成“湿弹簧”;含水量过低,压不实,会造成松散现象,俗称“干弹簧”。实践证明,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一般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时,碾压效果最好。所以,一般来说,应随时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便达到最佳碾压效果。但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总是使用仪器测量含水量。因而,必须掌握好“略高于最佳含水量”的土的手感和观感,以便确定碾压时机。
在施工中,对含水量较高(如含水量为25%~40%)的过湿土,若仅靠自然晾晒法,夏季必须要连续晾晒10d以上,才可进行碾压。为了提高土中水的蒸发量、缩短工期,施工单位一般采用“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即每一施工小段必备2台中拖,其中1台挂重型铧犁,1台挂重型缺口圆盘耙,并且其翻耕深度必须满足压实度的松土厚度需要。实践证明,用这种“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耕、粉碎,能够提高土壤水的蒸发量,在春秋季晴天,从培土到碾压达标需要3~4d时间。
(3)松铺平整度的控制
经验表明,没有平整度,就没有压实度,因为当路基填筑松铺平整度控制不好,其碾压后的表面平整度高差就大,压实检测离散性就大。在施工中如填筑路基厚薄不均或填料中混有部分块状石料,这样料层厚的干密度偏小,而较薄层的干密度偏大,在填料中隐埋有块状石料,经碾压后石块周围碾压不实,影响整段路段的压实,还有在正常施工中,填料的松鋪厚度应一次性控制好,如控制不好,碾压后再对较薄层采取零星填补,这将造成上下层结合不良,待风干后,表面填补层就会起皮脱落,影响整层的压实度及平整度。因此在施工中应认真按标准规范要求控制好填料的松铺厚度,人工配合推土机摊铺找平,对掺有块状石料碾压不碎,应及时清理出去,才能保证压实度和施工质量。
3路基施工易出现的问题与措施
(1)防止不合格土填入
填土不经选择,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基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沉陷等质量问题,虽面积不多,但也给路面带来一定病害。防治办法就是坚持按设计文件中的规划取土,坚决按技术规范施工,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2)正确填筑施工
施工方法不当,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通过铺筑试验路段,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要求每层土的厚度和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周边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在填筑施工中,要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严格按设计要求碾压
压实度达不到标准的因素很多,如,为了赶施工进度,每层铺土厚度过厚;未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压实;压的遍数不够等。防治的办法主要是: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压实施工质量,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和最佳含水量;按照“先边后中”、“先快后慢”、“先轻后重”、“轮迹重叠足够”、“压实遍数足够”的原则和要求,组织压实,做到无漏压、无死角;按标准进行检测,不合格者应及时补救或返工,每层压实后均应进行检测。
(4)满足平整度和横坡要求
在施工中,施工者常常会忽视平整度和横坡的要求,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解决的方法是,提高认识,按要求进行检测,及时修正,达到要求。
(5)桥台背、路基沟壕、涵管处压实马虎,达不到压实要求
这些部位施工不便于用大型机械压实,而用小型压实机具费工费事,因而施工比较马虎。防治办法是端正施工态度,克服马虎毛病,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严格抽样检查。
4结语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參考资料: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S].
[3]朱礼友,刘晓婷.压实度与压实工艺参数之间关系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2.
[3]谢雄,董育初.浅议路基填筑质量控制关键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1.
[4]喇文君.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质量监理分析[J].现代公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