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一般是指运用国有资产而举办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它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机构。事业单位要开展各项有关教科文卫等社会活动,只要涉及经济业务就可能会存在会计的风险,因此要注重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目前,财政部门已经在各事业单位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会计核算的政府会计等相关制度,以此来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的有效性、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管措施、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平衡,有效防范和控制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概述
(一)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含义
会计风险也叫做“账面风险”,一般是指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财务报告数据信息错误,从而带来经济损失,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上级拨款、政府采购及相关部门的捐款等,如果事业单位的会计存在风险,则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还可能会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降低,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决策错误造成的风险。当会计数据疏漏造成信息失真时会影响领导层的正确决策,因此可能会造成会计风险。第二,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风险。近年来,随着会计制度深化改革,很多单位并不能够及时的更新会计制度,因此,可能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和运行,由此而产生一定的会计风险。第三,不按照规定使用资金。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很多会计人员并不能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由此给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第四,结算、核算环节认为造成的风险。比如,财务人员私自挪用公款、伪造票据等违法行为,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带来风险。
(三)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构,承担着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为非盈利性的服务机构。由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给财政资金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隐患。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又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严重性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范围广、设计领域很多,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因此,如果出现错误的会计信息或错误的决策,则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2.客观性
有的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潜伏在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之中,不受人为控制。
3.可控性
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认可环节都可能会存在会计风险,但是受各项制度的制约,会计风险都是可控的。
4.多样性
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设计范围较广,同时,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落实,会计风险也出现了更多的可能。
(四)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意义
1.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均来自于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捐款或政府采购,因此,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较广,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因此,在资产管理较为复杂,很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的风险方法,尽可能减少资产的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完善的财务信息可以真实地记录各项经济活动的发生,有利于领导层正确的决策,也有利于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会计风险防范机制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之中,可以有效的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降低了财务人员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
3.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各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促进各部门之间协调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国家各项经济政策,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保障各项经济活动顺利的开展。加强会计风险防控,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可以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根源上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提升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执行力,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还可以称为“报账”“记账”或是“算账”,是对已经完成的或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过程,在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风险中,会计核算风险环节是最容易出现疏漏和违规行为的环节之一。比如,有的财务人员故意造假,伪造或变更财务报表、发票或账簿,挪用公款等行为,还有的财务人员工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信息录入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意义。这些故意造假、挪用公款的行为看似会计风险,实际上已经属于经济犯罪,必须要引起单位的重视。还有的事业单位为了逃避上级监督,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不遵守基本的会计准则,引起会计核算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障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不少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不少的问题,有的单位规模较小,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单位领导层虽然会进行监督,但是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新的财务制度不够了解,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有的单位虽然建立内部控制部门,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很多政策流失形式,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不严谨,导致财务管理与实际的经济活动脱节,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无法体现内部控制的有效作用。很多负责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内部监督工作的认知不准确,甚至是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来兼任,使得监管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引发更多的会计风险问题。 (三)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为国有资产,因此,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源较广,因此,给资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有的财务人员并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来执行各项工作,导致对会计信息记录不全,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比如,对固定资产记录不够全面,缺少固定资产管理维护计划,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造成设备过渡磨损和消耗,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有的事业单位没有指定定期盘点的制度,很多仓库物资不能及时清查,造成资产的过渡消耗甚至丢失,导致账面信息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还有的单位没有及时处理那些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而仍然有残值收入的也不能及时缴入国库。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国有资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事业单位控制会计风险,不仅单位领导层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单位各级部门都要提高会计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积极学习财务相关知识,了解哪些容易出现的会计风险。其次,对于领导层及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结合自身工作内容不断规范工作流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作为单位领导层,要起好带头作用,做好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最后,各级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聯防联控机制,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抵制单位内部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即便是小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抱侥幸心理,真正有效减少和杜绝违法乱纪的行为。当整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那么,将会为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避免国家资产的流失,保障事业单位机构内部科学、有效的运行。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全面落实到经济活动的各项环节,如预算控制、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流程,当出现问题是要及时的提出应对方案进行解决。其次,事业单位要依据自身特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风险控制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管,引导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规执行各项工作,将每部控制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防范内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减少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事业单位资产项目多、范围广,要合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不但要提高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要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强化自身内部监督好外部监督来进行管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单位内部的运行监督,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加强风险预警和监督机制,明确其工作职责,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让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公开、透明,可以同时安排两位或两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达到共同监督的目的。对于外部监督机构,事业单位要加强与外部监督机构的联系,及时与外部监督机构沟通会计信息,同时,外部监督机构要定期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情况,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情况。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尽可能减少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发生,必须要加强会计风险的防控,全面提高事业单位风险防控意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
一、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概述
(一)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含义
会计风险也叫做“账面风险”,一般是指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财务报告数据信息错误,从而带来经济损失,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上级拨款、政府采购及相关部门的捐款等,如果事业单位的会计存在风险,则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还可能会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降低,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决策错误造成的风险。当会计数据疏漏造成信息失真时会影响领导层的正确决策,因此可能会造成会计风险。第二,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风险。近年来,随着会计制度深化改革,很多单位并不能够及时的更新会计制度,因此,可能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和运行,由此而产生一定的会计风险。第三,不按照规定使用资金。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很多会计人员并不能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由此给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第四,结算、核算环节认为造成的风险。比如,财务人员私自挪用公款、伪造票据等违法行为,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带来风险。
(三)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构,承担着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为非盈利性的服务机构。由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给财政资金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隐患。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又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严重性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范围广、设计领域很多,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因此,如果出现错误的会计信息或错误的决策,则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2.客观性
有的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潜伏在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之中,不受人为控制。
3.可控性
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认可环节都可能会存在会计风险,但是受各项制度的制约,会计风险都是可控的。
4.多样性
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设计范围较广,同时,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落实,会计风险也出现了更多的可能。
(四)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意义
1.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均来自于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捐款或政府采购,因此,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较广,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因此,在资产管理较为复杂,很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的风险方法,尽可能减少资产的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完善的财务信息可以真实地记录各项经济活动的发生,有利于领导层正确的决策,也有利于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会计风险防范机制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之中,可以有效的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降低了财务人员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
3.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各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促进各部门之间协调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国家各项经济政策,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保障各项经济活动顺利的开展。加强会计风险防控,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可以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根源上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提升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执行力,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还可以称为“报账”“记账”或是“算账”,是对已经完成的或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过程,在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风险中,会计核算风险环节是最容易出现疏漏和违规行为的环节之一。比如,有的财务人员故意造假,伪造或变更财务报表、发票或账簿,挪用公款等行为,还有的财务人员工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信息录入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意义。这些故意造假、挪用公款的行为看似会计风险,实际上已经属于经济犯罪,必须要引起单位的重视。还有的事业单位为了逃避上级监督,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不遵守基本的会计准则,引起会计核算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障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不少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不少的问题,有的单位规模较小,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单位领导层虽然会进行监督,但是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新的财务制度不够了解,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有的单位虽然建立内部控制部门,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很多政策流失形式,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不严谨,导致财务管理与实际的经济活动脱节,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无法体现内部控制的有效作用。很多负责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内部监督工作的认知不准确,甚至是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来兼任,使得监管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引发更多的会计风险问题。 (三)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为国有资产,因此,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源较广,因此,给资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有的财务人员并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来执行各项工作,导致对会计信息记录不全,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比如,对固定资产记录不够全面,缺少固定资产管理维护计划,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造成设备过渡磨损和消耗,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有的事业单位没有指定定期盘点的制度,很多仓库物资不能及时清查,造成资产的过渡消耗甚至丢失,导致账面信息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还有的单位没有及时处理那些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而仍然有残值收入的也不能及时缴入国库。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国有资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事业单位控制会计风险,不仅单位领导层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单位各级部门都要提高会计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积极学习财务相关知识,了解哪些容易出现的会计风险。其次,对于领导层及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结合自身工作内容不断规范工作流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作为单位领导层,要起好带头作用,做好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最后,各级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聯防联控机制,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抵制单位内部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即便是小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抱侥幸心理,真正有效减少和杜绝违法乱纪的行为。当整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那么,将会为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避免国家资产的流失,保障事业单位机构内部科学、有效的运行。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全面落实到经济活动的各项环节,如预算控制、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流程,当出现问题是要及时的提出应对方案进行解决。其次,事业单位要依据自身特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风险控制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管,引导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规执行各项工作,将每部控制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防范内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减少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事业单位资产项目多、范围广,要合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不但要提高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要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强化自身内部监督好外部监督来进行管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单位内部的运行监督,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加强风险预警和监督机制,明确其工作职责,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让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公开、透明,可以同时安排两位或两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达到共同监督的目的。对于外部监督机构,事业单位要加强与外部监督机构的联系,及时与外部监督机构沟通会计信息,同时,外部监督机构要定期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情况,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情况。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尽可能减少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发生,必须要加强会计风险的防控,全面提高事业单位风险防控意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