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重点,努力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问题。针对现状,对于阅读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既是学习前学生乐学的心理基础,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心理保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形成愉快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学习。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若能平等民主地与学生交往,师生就能相互交流真实的信息和感情。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则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课堂气氛下,学生由于相信老师而乐于接受老师的点拨。如教学说明文《蜘蛛》一课时,我以猜谜语作为新课导入方式:“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样师生在愉悦情境下展开教学,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教学效果很好。
2.合理地组织好教学。
教学内容的设计难度要适中。“适中”指的是学生经过努力而能解决难点。太难的内容学生无从着手,课堂气氛会变得沉闷;相反,过于容易的内容又引不起学生的智力开发。内容的安排要有张有弛,有变化,有节奏。一节课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让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使用。一般来说,上课初,学生的注意难以很快集中,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注意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接着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由此转入无意的注意。当讲到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重复、提高声音等方法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进行一些有趣的练习或活动,让学生再次转入无意注意。下课前,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布置一些课堂练笔作业以引起他们有意注意。这样的内容安排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兴趣盎然,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
3.重视评价性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评价性语言准确、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民主、活跃的教学气氛形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评价与鼓励。除了常用的“好”以外,还可以用“真不错”、“真棒”、“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真聪明!”等鼓励性语言。充分的肯定,哪个学生不爱听?尊重学生的理解,要循循善诱,启发指导,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就应表扬、鼓励。还要多考虑中下等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会学”的能力
学法指导的体系内涵和实施条件“学法指导”要有一个较开阔的思路。学习是一种终身行为,学习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教材的学习和非教材的学习,素质教育把学习活动的范围尽可能地拓宽,学法指导的特点就是针对广泛的学习活动和终身教育提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并且进行训练,成为能力的教育。
因此,学法指导所指导的“学法”起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般的学习方法,或曰基础的学习方法;专业学习方法;学习的思维方法。每一学科都有自己专业的学习方法,这里讲的是语文专业的学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和会学,重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1.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
教学《愚公移山》时,我让学生对文中两个人名“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字面的意思,学生很难理清作者真正的用意,而当学生通读全文后,我提问:“愚公”真的“愚”吗?“智叟”真的“智”吗?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让学生用两个恰当的成语概括两个人的性格。有的同学说“愚公”是大智若愚,而“智叟”是鼠目寸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主体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设计学法操作程序,加强操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集体操作的实际步骤,让学生一步步按程序学习,进而掌握有关的学习方法。如让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可以设计以下三个操作程序: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
(2)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3)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关系密切?这些语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这样操作程序便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由点到面的辐射性教学方式,也便于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指导学生设疑、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能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他们说出存在的疑难问题,指导他们设疑和质疑。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挖掘其深意,提出不懂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描写,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和小说情节的把握,达到最好程度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千方百计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他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仅喜欢学语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走向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3]耕耘札记.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既是学习前学生乐学的心理基础,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心理保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形成愉快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学习。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若能平等民主地与学生交往,师生就能相互交流真实的信息和感情。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则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课堂气氛下,学生由于相信老师而乐于接受老师的点拨。如教学说明文《蜘蛛》一课时,我以猜谜语作为新课导入方式:“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样师生在愉悦情境下展开教学,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教学效果很好。
2.合理地组织好教学。
教学内容的设计难度要适中。“适中”指的是学生经过努力而能解决难点。太难的内容学生无从着手,课堂气氛会变得沉闷;相反,过于容易的内容又引不起学生的智力开发。内容的安排要有张有弛,有变化,有节奏。一节课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让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使用。一般来说,上课初,学生的注意难以很快集中,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注意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接着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由此转入无意的注意。当讲到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重复、提高声音等方法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进行一些有趣的练习或活动,让学生再次转入无意注意。下课前,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布置一些课堂练笔作业以引起他们有意注意。这样的内容安排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兴趣盎然,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
3.重视评价性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评价性语言准确、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民主、活跃的教学气氛形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评价与鼓励。除了常用的“好”以外,还可以用“真不错”、“真棒”、“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真聪明!”等鼓励性语言。充分的肯定,哪个学生不爱听?尊重学生的理解,要循循善诱,启发指导,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就应表扬、鼓励。还要多考虑中下等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会学”的能力
学法指导的体系内涵和实施条件“学法指导”要有一个较开阔的思路。学习是一种终身行为,学习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教材的学习和非教材的学习,素质教育把学习活动的范围尽可能地拓宽,学法指导的特点就是针对广泛的学习活动和终身教育提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并且进行训练,成为能力的教育。
因此,学法指导所指导的“学法”起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般的学习方法,或曰基础的学习方法;专业学习方法;学习的思维方法。每一学科都有自己专业的学习方法,这里讲的是语文专业的学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和会学,重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1.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
教学《愚公移山》时,我让学生对文中两个人名“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字面的意思,学生很难理清作者真正的用意,而当学生通读全文后,我提问:“愚公”真的“愚”吗?“智叟”真的“智”吗?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让学生用两个恰当的成语概括两个人的性格。有的同学说“愚公”是大智若愚,而“智叟”是鼠目寸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主体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设计学法操作程序,加强操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集体操作的实际步骤,让学生一步步按程序学习,进而掌握有关的学习方法。如让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可以设计以下三个操作程序: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
(2)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3)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关系密切?这些语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这样操作程序便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由点到面的辐射性教学方式,也便于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指导学生设疑、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能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他们说出存在的疑难问题,指导他们设疑和质疑。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挖掘其深意,提出不懂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描写,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和小说情节的把握,达到最好程度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千方百计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他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仅喜欢学语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走向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3]耕耘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