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技术是科技类揭榜成功的关键。
综合成功揭榜的单位来看,首先要有核心技术,就像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所说,同样的支持条件下面,看谁技术优势发展得更强,对产业的带动更好。
奇瑞汽车成为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许可的企业。
“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不拘一格举荐的细节。赴蟠桃盛会的观音菩萨得知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向玉皇大帝举荐了二郎真君降伏“妖猴”。
举荐,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所以说这次不拘一格,是因为二郎真君向来“听调不听宣”,不被天庭任用。果然,听到玉帝召唤,真君“大喜”:“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后来孙悟空被降,真君也被重赏。
事实上,发源于古代的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方式还很多。而这些选才方式,都体现了古人智慧,是为了尊重人才、激发潜能,使得人尽其用,为事业发展助力。
求贤令、打擂台、任用老外、组团举荐……
古代挖掘人才不遗余力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210年—217年,曹操连放三个大招——发了三道“求贤令”,一道比一道生猛。第一道提出唯才是举。第二道进一步强调选人用人的重要。第三道大胆地提出,对于能胜任将军、郡守或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哪怕声名不好,都要重用。
与揭榜挂帅以事选人不同,求贤令招揽人才范围更广。这些举措,打破了当时选人唯凭家世门第、重名节等传统,引发争议。后来的曹操阵营中,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武有典韦、许褚、徐晃、张辽,大批人才不是从下层破格提拔,就是降将出身,最后都做出了一番事业。
鼓励自荐,建立配套机制,也是一种重要形式。北宋时,西夏李元昊造反,屡次侵犯宋朝领地。由于边境将领无能,屡战屡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低级军士狄青自荐为先锋,他带队冲破西夏军阵,“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此后被朝廷嘉奖,扬名于外。
如何不拘一格地发掘人才,古往今来,人们尝试了各种招数。古代不乏让大臣在朝堂上打擂辩论,充分表达主张,展现才能,最后择优升官。
清康熙年间就有一次著名的打擂,获胜者竟是外国人。1668年,钦天监监正(相当于今国家天文台台长)杨光先编订的历法,被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指出多处错误。康熙便把二人召去,在朝堂前辩论,又让二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最后,康熙将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出台了新历法《时宪历》。
赛场赛马之外,也有伯乐相马。即不只看对方的著述,而是深入基层听街谈巷议,或与之对话,直接考察人才表现。刘备三顾茅庐,既是敬才爱才,也是深入襄阳(一说南阳)乡村,對诸葛孔明及其家庭、交友等进行深入考察。
善看细节的曾国藩,也“一竿子插到底”,从练兵的操场上发掘了“执旗指挥,虽甚雨,囊立无惰容”的塔齐布。他还钻淮军的军帐,发掘了“读一篇文章,饮一杯酒,豪气干天”的刘铭传等。二人后来获得晋升,都少不了他的助攻。
组团举荐,亦能为破格用人增加筹码。如宋代范仲淹与另一大臣余靖,曾一同举荐著名学者李觏当官。清乾隆时江苏常州人华光楣出任福清盐场大使,则是由刘墉、金简等6名大臣,以及中臣、郎臣等组团举荐的。
在古代,识才荐才是官员应尽的职责,但也考验官员的眼光和心胸。
明初杨溥主持朝政时,其子从家乡湖北进京看望他,杨溥问儿子对一路上遇到的县官的印象,儿子对天台县令范理给了“差评”。问及依据,儿子说:“他对我招待得太简单了。”杨溥听罢,记住了范理的名字,考察后大力举荐,将范理连升三级,提升为德安府知府。范理上任后“甚有惠政”,后又在贵州封疆一方。
场景考验、短处长用、低职高用……
人才进阶赛,你能过几关?
人才挖掘出来后,还要在进一步考察、培养、锻炼等方面着力,不拘一格促进人才成长。
不少人推崇场景考验法,即主动设置场景,观察当事人应变表现,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战国时的吕不韦,就提出“六验”识人法,即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受到历代推崇。
一名将领曾召集手下爱将聚餐,暗中在餐桌下放一个大纸炮。饭吃得差不多了,酒也喝醉了,桌子下的炮仗突然炸了,巨大响声把大多数人都吓得不轻。这名将领就开始观察,看谁酒杯还稳稳在手,神色镇定,认为其处变不惊、能经得住考验,接下来就对其大力提拔。
建立“使功不如使过”“短处长用”的机制,同样有助于激发当事人潜能,收到奇效。
东汉开国前,征西将军冯异曾参与进攻赤眉起义军,被打得大败,冯异弃马步行逃回。这时刘秀并未责罚他,反而任命其为主将,知耻而后勇的冯异收集溃卒,整军复战。再战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着赤眉军服装,然后纵兵会战,俟赤眉军疲劳时,伏兵尽起。赤眉军被打得大败,八万人降汉。
欲扬先抑法也与之有相似之处。唐太宗去世前,特意贬斥名将李勣。高宗即位不到一月,就召其回朝,赐予实权,封赏有加。668年,唐高宗征高句丽,75岁高龄的李勣指挥大军攻克高句丽首都,俘虏高句丽国王大胜而归。
清代将领杨时斋任命跛脚的下属去守炮台,则是“短处长用”的经典事例。因为守炮台时,跛脚者很难弃阵地而逃,只有一心一意坚守,与阵地共存亡。所以他会比其他人更拼命。
为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有时候不妨打破常规,授予其一些“特权”。比如古代御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低职高用”——品级不高,却有皇帝授权奏事弹劾,升迁渠道亦畅通。
唐代名臣韦思谦为人耿直,他仅是一名八品监察御史时,发现宰相褚遂良以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后,就立即上疏参奏此事。大理少卿张睿册为褚遂良辩护,韦思谦索性连张睿册一起弹劾。因证据确凿,褚遂良被贬为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带)刺史。 锻炼人才,还需采用“重压法”,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潜能。古代就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说法。自古晋官难当。1882年,清廷任命张之洞为山西巡抚,此前,他毫无地方治理经验,前几任山西巡抚都铩羽而归。在重压考验下,他开言路、办学堂、兴洋务,让三晋之地焕发了活力。
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古代不拘一格的用人方法,反映了丰富的政治智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突破常规的选人用人,多是通过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脱颖而出,以应对复杂或全新的局面。而这些办法,多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
“招贤令、打擂台、破格举荐等,常在任务艰巨性与时效紧迫性相叠加的关键阶段运用。”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告诉记者。比如观音力荐身处权力边缘的二郎真君,就是在孙悟空要闹上天庭的紧急时刻,需要用其才。
在这种时候,选人者尤需保持公心。刘益飞举了个例子,西汉重臣张安世曾经举荐过一人,其来感谢,张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从此和此人断绝了来往。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选人者大公无私。同时,不拘一格选人的过程应公开透明,以实绩说话。”刘益飞说。
其次,有专家还提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一定偶然性,诸如场景考验等,不乏运气成分。人才选出来后,还应对其过去、现在等充分了解,加强后续监督。
事實上,通过这些特殊的方法选出的人究竟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在今天更应严格遵守。”上述专家称。
连升数级者中不乏翻船的。北宋时,宋神宗和王安石执意破格提拔拥护变法的初级幕僚李定,其坐火箭升迁后,炮制和推动了“乌台诗案”,并利用职权打击他人,为时人所不齿,最终落得被贬谪的下场。
在当代,不少领导人对古代这些用人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合施策、为我所用。
毛泽东主席任用萧劲光掌管海军,便综合使用了“短处长用”与“重压法”。当时,不识水性、坐船都晕的萧劲光接到任命后难以置信。毛主席则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萧懂得我军传统,是将领中的知识分子,还在苏联学习过,会俄语,是海军司令的合适人选。8年后,当毛主席问及萧劲光是否会晕船,为海军发展呕心沥血、成效显著的萧劲光回答:“不会,并比一般士兵更适应海上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1983年在正定工作时,曾发布面向全国的招贤纳士九条规定。为了求贤,他四处奔走,如奔赴石家庄,在工程师石宝信住的小区里大喊,将其引到正定。正定还采取“下挖”“内用”选拔县内人才,如发掘出培养优种的农民黄春生,将其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这也是对古代“求贤令”与“一线选才”的优化升级。
当前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各种挑战纷至沓来,正是不拘一格用人之时。“对古代的做法要认真地研究、正确地扬弃,创造出更多、更有效、更科学的选人用人招数,让人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充分展现才能,造福群众。”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教授刘伟告诉记者。
综合成功揭榜的单位来看,首先要有核心技术,就像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所说,同样的支持条件下面,看谁技术优势发展得更强,对产业的带动更好。
奇瑞汽车成为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许可的企业。
“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不拘一格举荐的细节。赴蟠桃盛会的观音菩萨得知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向玉皇大帝举荐了二郎真君降伏“妖猴”。
举荐,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所以说这次不拘一格,是因为二郎真君向来“听调不听宣”,不被天庭任用。果然,听到玉帝召唤,真君“大喜”:“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后来孙悟空被降,真君也被重赏。
事实上,发源于古代的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方式还很多。而这些选才方式,都体现了古人智慧,是为了尊重人才、激发潜能,使得人尽其用,为事业发展助力。
求贤令、打擂台、任用老外、组团举荐……
古代挖掘人才不遗余力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210年—217年,曹操连放三个大招——发了三道“求贤令”,一道比一道生猛。第一道提出唯才是举。第二道进一步强调选人用人的重要。第三道大胆地提出,对于能胜任将军、郡守或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哪怕声名不好,都要重用。
与揭榜挂帅以事选人不同,求贤令招揽人才范围更广。这些举措,打破了当时选人唯凭家世门第、重名节等传统,引发争议。后来的曹操阵营中,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武有典韦、许褚、徐晃、张辽,大批人才不是从下层破格提拔,就是降将出身,最后都做出了一番事业。
鼓励自荐,建立配套机制,也是一种重要形式。北宋时,西夏李元昊造反,屡次侵犯宋朝领地。由于边境将领无能,屡战屡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低级军士狄青自荐为先锋,他带队冲破西夏军阵,“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此后被朝廷嘉奖,扬名于外。
如何不拘一格地发掘人才,古往今来,人们尝试了各种招数。古代不乏让大臣在朝堂上打擂辩论,充分表达主张,展现才能,最后择优升官。
清康熙年间就有一次著名的打擂,获胜者竟是外国人。1668年,钦天监监正(相当于今国家天文台台长)杨光先编订的历法,被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指出多处错误。康熙便把二人召去,在朝堂前辩论,又让二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最后,康熙将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出台了新历法《时宪历》。
赛场赛马之外,也有伯乐相马。即不只看对方的著述,而是深入基层听街谈巷议,或与之对话,直接考察人才表现。刘备三顾茅庐,既是敬才爱才,也是深入襄阳(一说南阳)乡村,對诸葛孔明及其家庭、交友等进行深入考察。
善看细节的曾国藩,也“一竿子插到底”,从练兵的操场上发掘了“执旗指挥,虽甚雨,囊立无惰容”的塔齐布。他还钻淮军的军帐,发掘了“读一篇文章,饮一杯酒,豪气干天”的刘铭传等。二人后来获得晋升,都少不了他的助攻。
组团举荐,亦能为破格用人增加筹码。如宋代范仲淹与另一大臣余靖,曾一同举荐著名学者李觏当官。清乾隆时江苏常州人华光楣出任福清盐场大使,则是由刘墉、金简等6名大臣,以及中臣、郎臣等组团举荐的。
在古代,识才荐才是官员应尽的职责,但也考验官员的眼光和心胸。
明初杨溥主持朝政时,其子从家乡湖北进京看望他,杨溥问儿子对一路上遇到的县官的印象,儿子对天台县令范理给了“差评”。问及依据,儿子说:“他对我招待得太简单了。”杨溥听罢,记住了范理的名字,考察后大力举荐,将范理连升三级,提升为德安府知府。范理上任后“甚有惠政”,后又在贵州封疆一方。
场景考验、短处长用、低职高用……
人才进阶赛,你能过几关?
人才挖掘出来后,还要在进一步考察、培养、锻炼等方面着力,不拘一格促进人才成长。
不少人推崇场景考验法,即主动设置场景,观察当事人应变表现,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战国时的吕不韦,就提出“六验”识人法,即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受到历代推崇。
一名将领曾召集手下爱将聚餐,暗中在餐桌下放一个大纸炮。饭吃得差不多了,酒也喝醉了,桌子下的炮仗突然炸了,巨大响声把大多数人都吓得不轻。这名将领就开始观察,看谁酒杯还稳稳在手,神色镇定,认为其处变不惊、能经得住考验,接下来就对其大力提拔。
建立“使功不如使过”“短处长用”的机制,同样有助于激发当事人潜能,收到奇效。
东汉开国前,征西将军冯异曾参与进攻赤眉起义军,被打得大败,冯异弃马步行逃回。这时刘秀并未责罚他,反而任命其为主将,知耻而后勇的冯异收集溃卒,整军复战。再战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着赤眉军服装,然后纵兵会战,俟赤眉军疲劳时,伏兵尽起。赤眉军被打得大败,八万人降汉。
欲扬先抑法也与之有相似之处。唐太宗去世前,特意贬斥名将李勣。高宗即位不到一月,就召其回朝,赐予实权,封赏有加。668年,唐高宗征高句丽,75岁高龄的李勣指挥大军攻克高句丽首都,俘虏高句丽国王大胜而归。
清代将领杨时斋任命跛脚的下属去守炮台,则是“短处长用”的经典事例。因为守炮台时,跛脚者很难弃阵地而逃,只有一心一意坚守,与阵地共存亡。所以他会比其他人更拼命。
为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有时候不妨打破常规,授予其一些“特权”。比如古代御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低职高用”——品级不高,却有皇帝授权奏事弹劾,升迁渠道亦畅通。
唐代名臣韦思谦为人耿直,他仅是一名八品监察御史时,发现宰相褚遂良以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后,就立即上疏参奏此事。大理少卿张睿册为褚遂良辩护,韦思谦索性连张睿册一起弹劾。因证据确凿,褚遂良被贬为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带)刺史。 锻炼人才,还需采用“重压法”,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潜能。古代就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说法。自古晋官难当。1882年,清廷任命张之洞为山西巡抚,此前,他毫无地方治理经验,前几任山西巡抚都铩羽而归。在重压考验下,他开言路、办学堂、兴洋务,让三晋之地焕发了活力。
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古代不拘一格的用人方法,反映了丰富的政治智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突破常规的选人用人,多是通过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脱颖而出,以应对复杂或全新的局面。而这些办法,多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
“招贤令、打擂台、破格举荐等,常在任务艰巨性与时效紧迫性相叠加的关键阶段运用。”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告诉记者。比如观音力荐身处权力边缘的二郎真君,就是在孙悟空要闹上天庭的紧急时刻,需要用其才。
在这种时候,选人者尤需保持公心。刘益飞举了个例子,西汉重臣张安世曾经举荐过一人,其来感谢,张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从此和此人断绝了来往。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选人者大公无私。同时,不拘一格选人的过程应公开透明,以实绩说话。”刘益飞说。
其次,有专家还提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一定偶然性,诸如场景考验等,不乏运气成分。人才选出来后,还应对其过去、现在等充分了解,加强后续监督。
事實上,通过这些特殊的方法选出的人究竟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在今天更应严格遵守。”上述专家称。
连升数级者中不乏翻船的。北宋时,宋神宗和王安石执意破格提拔拥护变法的初级幕僚李定,其坐火箭升迁后,炮制和推动了“乌台诗案”,并利用职权打击他人,为时人所不齿,最终落得被贬谪的下场。
在当代,不少领导人对古代这些用人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合施策、为我所用。
毛泽东主席任用萧劲光掌管海军,便综合使用了“短处长用”与“重压法”。当时,不识水性、坐船都晕的萧劲光接到任命后难以置信。毛主席则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萧懂得我军传统,是将领中的知识分子,还在苏联学习过,会俄语,是海军司令的合适人选。8年后,当毛主席问及萧劲光是否会晕船,为海军发展呕心沥血、成效显著的萧劲光回答:“不会,并比一般士兵更适应海上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1983年在正定工作时,曾发布面向全国的招贤纳士九条规定。为了求贤,他四处奔走,如奔赴石家庄,在工程师石宝信住的小区里大喊,将其引到正定。正定还采取“下挖”“内用”选拔县内人才,如发掘出培养优种的农民黄春生,将其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这也是对古代“求贤令”与“一线选才”的优化升级。
当前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各种挑战纷至沓来,正是不拘一格用人之时。“对古代的做法要认真地研究、正确地扬弃,创造出更多、更有效、更科学的选人用人招数,让人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充分展现才能,造福群众。”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教授刘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