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i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属于演绎科学,逻辑推理是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一、再创造的含义
  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是指个体运用已知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对学生来讲这里的“创造”不是客观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性的,突出表现为学生个体对问题作出独特解决的能力。
  二、再创造的特点
  1.学生的再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表现,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再创造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培养、时刻激励的过程。
  2.学生学习活动中再创造性的思维,不同于老师,更不同于教学圣贤,但相对学生本身来讲是思维的火花,是探求知识关键的一步,是创造性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奠基。
  3.学生个体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信息收集明确,知识提取清晰,思维梳理流畅,注意、记忆思维活动高度凝聚,在此基础上激发切合自身体验的灵感。
  4.由于学生个体知识的局限性,思维活动欠灵活,技能技巧不全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常常是片面的,结论往往是臆断的,甚至是错误的。
  三、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再创造的策略
  1.设计动手操作为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唯我独尊”、“一言堂”、“满堂灌”,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要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教师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铺设使学生乐于学习的教学途径,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实践操作、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兴奋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知识的再创造、探索创新的过程。
  学生手脑结合,经历“先想象,后实践证明”的探索过程,就会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所学。学生在梳理相关图形知识后,更主动地探索深层次的密切联系生活的数学知识。这才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时空在延伸,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学数学、用数学,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会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这也正如陶行知所说:“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在实践中,“动手”还表现在不是单纯地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性操作,而是手脑双动,在劳力时劳心。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感知,发现创造。
  2.引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核心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探索,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教师一定要转变“重结论、轻过程、重讲授、轻操作”的陈旧观念,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指导,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3.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再创造”。
  人的创造性不仅受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个性的影响。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精神与创造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创设一种群体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创造性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数学“再创造”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所以教师要组织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运用“再创造”教学策略,把书本知识重新组合,合理安排,再现知识发现发明的过程,条理清楚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育是一种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应该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要加入活动中,首先必须知道创造的必要性,这样才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为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放飞各种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这样可以为数学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再创造”提供基础,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在“做数学”“交流思想”“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
其他文献
探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地进行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让学生在无限的空间里实现思维的飞跃,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之门,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激情,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本文根据新课程教学下的高中数学科学教学要求,就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运用,对学生情感和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学习情感 学习能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曾说过:“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思维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效果。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
探地雷达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的反射探测目标及地下介质分布的物探方法。冲击脉冲体制探地雷达所采用的冲击脉冲信号携带有丰富的低频和高频分量,能兼顾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等
摘 要: 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性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进行了论述,指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改革者的精神和态度,在优化习题教学上做文章,实现问题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习题教学 教学效能    问题性教学作为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传授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众多教学方式中呈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问题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养水平和能
学生作为具有独立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学习个体,在进行知识的体验和创造等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和显著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体现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增
全球持续变暖已经成为导致全球爬行动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作为外温动物,爬行类动物的行为和生理功能直接受到环境温度的显著影响,因此,开展其热适应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
摘 要: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在联系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用心去感悟数学思想,在体验中思索,在思索中创造,从而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体验 体验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视觉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主要任务是,从连续的视频图像序列中检测出运动目标,进而在每一帧图像中给出目标位置.目标跟踪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无人驾
本文根据新课标下问题教学活动要求,对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效能提升和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