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杨氏太极拳由于其姿势舒展,动作简单大方、在加上政府及杨氏太极拳家的大力推广已发展远及海内外,它作为一门运动科学和形体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代表。作为一位太极拳爱好者,我们不仅能习练出一套太极拳或器械,而且更应该深入探究研习有关太极拳的经典著作。作者习练太极拳多年,在此期间,发现许多的拳友对太极拳当中的一些术语不慎了解,有的甚至混淆。为此列举以下易混淆词汇加以说明。
为了更直观的区分理解,本文把以下相关词汇以练拳方法为原则分别归类到静态技术类和动态技术类两个方面里。
静态技术(身型技术)词汇:1、松腰、松胯;2、松紧、松静;3、圆档、尖档、敞档;4、劲、力;5、中心、重心。
1、松腰、松胯:腰、胯是人体的不同部位,但在许多拳友却把他们俩作为同一概念。要区分两者,就得弄清太极拳的腰与胯到底在哪里?太极拳家所说的腰包括人体躯干肋下胯上部位,具体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应该是腰椎至尾椎这个范围,包括腰椎、骶椎、尾骨、双髋关节、骨盆及其附着的肌肉、神经、血管等。胯在医学字典里的解释是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很明显,“腰在上,胯在下”所以在习练太极拳时候,这两个部位的要求也不同,也就是说“胯先走,腰相随”就以“左野马分鬃”为例,左脚往前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在后脚,随后前脚掌着地顺势松胯(沉髋),接着重心平移转换,以腰带身,以身带手,也就是松腰的过程,之后完成动作。
2、松紧、松静:在“盘架子”中,有些拳友只注重自身的舒适,整套拳术练的棉而无力,导致习完后内心空荡荡。太极拳讲究“内劲潜转”,在行拳走架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体会到太极拳的松、柔的感觉,更应该在动作过程把握住松紧,正所谓“张弛有度”。松的关键是“心气”的放松。松紧的把握不仅需要平日的多练,更需要对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理技法了如于心。松静是相对全身整体而言,是一个宏观的表象。只有把握住了松紧,在我们练拳之中才能体悟出松静。
3、圆档、尖档、敞档:太极拳的特点:松、柔、匀、连、缓,圆档在太极拳中无时无刻都在体现,圆档之后,才能“满身轻利顶头悬”,是否圆档,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审视:(1)两脚开立后,下肢脚掌食指与肩井穴在一条垂线上;(2)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3)大腿内侧犹如夹了一个气球,内侧撑圆;(4)“五点在一面”,就是两脚脚尖、两膝膝盖、鼻尖在一个平面,这样避免身体后仰或前倾而影响圆档的效果。尖档则是我们初学太极拳者中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其外观形态成“倒V”,此弊病不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膝关节受损,进而影响练拳者的效果与信心。敞档的主要问题在于腰身拧转过度,导致上体开合过大,拳论云:“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此句就是对敞档弊病的预防。
4、劲、力:凡练拳的拳友应都有这种体会:每打完一趟或几趟太极拳后,我们可能已经汗流浃背,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会气喘(不像打一回合羽毛球那样气喘吁吁),反而感到周身舒适,很明显这就是太极拳实实在在的健身功效。这种健身功效的产生离不开太极拳“劲”与“力”的配合。“劲”是由内而外产生的爆发力,经过长期的运用神、意、气,松柔、牵引、缠丝等方法锻炼,而沉藏于体内的一种充沛而丰富的能量元素藉由一起导引奔放出的一种无形的威力,其威力犹如子弹射出、炸弹爆破;“力”就像子弹可以射穿铜墙铁壁,但无法将重物拉抬而起,而蛮牛之力可以拉动千斤重物确无法穿透厚重之物。在太极拳行拳走架过程当中,劲是我们动作起点到止点之间的运动过程,而力是我们动作完成之时到达止点的一瞬间。
5、中心、重心: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这两句话很好地诠释出在太极推手当中克敌致胜的关键。在两人相互“粘手”时,有中心与重心的说法。“中”是什么?“中”这个词本来含义是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太极拳讲的“中心”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中心,它是一个劲源上的一个点,击发这个点则全身动,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心”靠上、靠后,所以我们在太极推手当中应找准对方“中心”在发力才能将对方抛得远。而“重心”靠下,不能向重心发劲,否者对方更踏实不动了。
以上的词汇是作者在常年练拳教拳当中总结出来的高频词汇,这些词汇往往一字之差,并没有引起太极拳友的注意,但其内在含义相差千里。所以借此机会,与广大拳友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晏骏,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临川人;第二作者李朝旭,广州体育学院教授)
为了更直观的区分理解,本文把以下相关词汇以练拳方法为原则分别归类到静态技术类和动态技术类两个方面里。
静态技术(身型技术)词汇:1、松腰、松胯;2、松紧、松静;3、圆档、尖档、敞档;4、劲、力;5、中心、重心。
1、松腰、松胯:腰、胯是人体的不同部位,但在许多拳友却把他们俩作为同一概念。要区分两者,就得弄清太极拳的腰与胯到底在哪里?太极拳家所说的腰包括人体躯干肋下胯上部位,具体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应该是腰椎至尾椎这个范围,包括腰椎、骶椎、尾骨、双髋关节、骨盆及其附着的肌肉、神经、血管等。胯在医学字典里的解释是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很明显,“腰在上,胯在下”所以在习练太极拳时候,这两个部位的要求也不同,也就是说“胯先走,腰相随”就以“左野马分鬃”为例,左脚往前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在后脚,随后前脚掌着地顺势松胯(沉髋),接着重心平移转换,以腰带身,以身带手,也就是松腰的过程,之后完成动作。
2、松紧、松静:在“盘架子”中,有些拳友只注重自身的舒适,整套拳术练的棉而无力,导致习完后内心空荡荡。太极拳讲究“内劲潜转”,在行拳走架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体会到太极拳的松、柔的感觉,更应该在动作过程把握住松紧,正所谓“张弛有度”。松的关键是“心气”的放松。松紧的把握不仅需要平日的多练,更需要对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理技法了如于心。松静是相对全身整体而言,是一个宏观的表象。只有把握住了松紧,在我们练拳之中才能体悟出松静。
3、圆档、尖档、敞档:太极拳的特点:松、柔、匀、连、缓,圆档在太极拳中无时无刻都在体现,圆档之后,才能“满身轻利顶头悬”,是否圆档,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审视:(1)两脚开立后,下肢脚掌食指与肩井穴在一条垂线上;(2)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3)大腿内侧犹如夹了一个气球,内侧撑圆;(4)“五点在一面”,就是两脚脚尖、两膝膝盖、鼻尖在一个平面,这样避免身体后仰或前倾而影响圆档的效果。尖档则是我们初学太极拳者中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其外观形态成“倒V”,此弊病不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膝关节受损,进而影响练拳者的效果与信心。敞档的主要问题在于腰身拧转过度,导致上体开合过大,拳论云:“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此句就是对敞档弊病的预防。
4、劲、力:凡练拳的拳友应都有这种体会:每打完一趟或几趟太极拳后,我们可能已经汗流浃背,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会气喘(不像打一回合羽毛球那样气喘吁吁),反而感到周身舒适,很明显这就是太极拳实实在在的健身功效。这种健身功效的产生离不开太极拳“劲”与“力”的配合。“劲”是由内而外产生的爆发力,经过长期的运用神、意、气,松柔、牵引、缠丝等方法锻炼,而沉藏于体内的一种充沛而丰富的能量元素藉由一起导引奔放出的一种无形的威力,其威力犹如子弹射出、炸弹爆破;“力”就像子弹可以射穿铜墙铁壁,但无法将重物拉抬而起,而蛮牛之力可以拉动千斤重物确无法穿透厚重之物。在太极拳行拳走架过程当中,劲是我们动作起点到止点之间的运动过程,而力是我们动作完成之时到达止点的一瞬间。
5、中心、重心: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这两句话很好地诠释出在太极推手当中克敌致胜的关键。在两人相互“粘手”时,有中心与重心的说法。“中”是什么?“中”这个词本来含义是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太极拳讲的“中心”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中心,它是一个劲源上的一个点,击发这个点则全身动,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心”靠上、靠后,所以我们在太极推手当中应找准对方“中心”在发力才能将对方抛得远。而“重心”靠下,不能向重心发劲,否者对方更踏实不动了。
以上的词汇是作者在常年练拳教拳当中总结出来的高频词汇,这些词汇往往一字之差,并没有引起太极拳友的注意,但其内在含义相差千里。所以借此机会,与广大拳友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晏骏,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临川人;第二作者李朝旭,广州体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