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评估,也是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一个有效方式。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构建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是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有效途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以报告的方式将政府有关部门信息公布于众,让公众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加强政府的威信,提高行政公正性和透明度。因此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政府部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事业单位进行自我改善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在政府有关部门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希望对当前的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应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的有益参考。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应用现状
(一)评价主体积极性不高
评价人员是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主体的积极性较差,重要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了解不够清楚,虽然内部控制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但是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另外主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主管人员只是为了相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工作只走形式不注重实质,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效果不理想。
(二)评价对象覆盖面不够
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加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力度,重点对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和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然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得到执行,由于政府部门所掌控的资源不多,可能导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部分环节无法进行。
(三)评价涉及内容较局限
纵观当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可以发现,政府的评价大多集中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上,主要是针对预算的使用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在评价报告中,一般只是概括性地提一下某部门依据政府有关预算和中央法规的规定,组织实施该部门的年度预算工作,内控制度有序进行等。但是针对内控实施的流程和方法却没有明确的说明,例如监督权、执行权和决策权是否分开等,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说明过于笼统,很容易造成权力的腐败,带来行政管理上的问题。
(四)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
政府部门中的部分问题可以依据中央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解决和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问题的出现频率较高,很难从根本上进行防治。如财政部发文要求从2012年起将中央预算单位所有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工程、货物、服务全部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但此后住建部以及外交部的电梯设备、办公家具以及书籍画册印刷费等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程序;教育部、公安部、商务部等八个部委的政府采购也未编制年初预算。另外还出现向下属单位转嫁、摊派、自行调剂项目等变相执行规定的问题。问题屡审屡犯,且隐蔽性逐渐增强,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审计机关外部监督机制确实对政府部门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无法从事中甚至事前进行控制。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
要想提高内控自我评价的实效,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在2012年到2014年的两年间,我国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隶属机构的内控报告的披露比例逐渐升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之所以能够逐渐实现内控制度以及执行状况的披露,主要是由于上级监督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监督体系,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督管理部门对政府机关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还需要加大,因此要提高对制度规范建设的重视度,提高对内控体系建设的热情,以健全内控自我评价体系、完善内控自我评价步骤为目标,积极做好内控评价工作。
(二)注重组织的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他被组织内的每个成员所认可,主要反映在成员所信守的基本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等。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能够带领组织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想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组织内每个成员都进行自我审查,通过不断的实践加深对内控自我评价的认知。但是在当前的内部控制规范中,对于加强政府部门文化建设的规定少之又少,如果政府部门对于组织文化的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就会导致组织没有向心力,内控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做好。缺少组织文化,内控的管理就缺少文化保障,内控自我评价就更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将组织文化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营造一种能够被组织内成员所认同的理念,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强制披露内控缺陷和整改情况
在内控的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政府部门不愿对政府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披露,因为披露负面信息可能会对政府形象和政府威信产生一定影响,即便有的政府部门意识到本部门的内控自我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整改也是內部进行,整改的步骤和进度也很少对社会公布。在2006年,财政部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个机构联合发布内控规范,要求政府部门接受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审计,并对内控中的缺陷进行披露,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明确说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披露内控中的缺陷,应当包括缺陷的环节、导致缺陷的原因、可能会对政府部门工作产生的影响、拟定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的实施步骤、整改负责人和预计整改应达到的目标等。政府部门可以将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内控缺陷在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进行说明,并将其公布在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可以促使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对政府部门形成一种监督和约束。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政府部门的内控自我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第三方审计机构的角度来说,在审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报表质量,还在于对政府部门形成更加强有力的监督。审计人员要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要掌握会计和审计知识,还要了解计算机的使用,熟悉政府部门的电子处理流程,通过研究和讨论制定更加完善的审计计划。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政府部门的内控评价的过程中,我国的政府部门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如英国国家健康中心通过电子会议技术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参与评价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加电子会议的人员都可以对其他人员的留言进行观看。PDK国际控制咨询公司利用投票技术对内控进行自我评价,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自动报告系统,系统可以对当天的反馈进行汇总和分析,且系统配备有一个数据库,数据库中储存了关于内控自我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内控的最佳方案和以往实施内控的历史数据等,可以为内控自我评价的实施提供一些帮助,为组织控制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政府部门的内审机构也可以引入人才机制,聘请专业的互联网人才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对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评价功能进行完善,监督内控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评价实施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政府要求各级部门行政公开化、公正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针对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将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标准。政府部门应当了解内部控制设计的科学性,并通过实践检验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发现内控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及时进行弥补,防范相关风险,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丽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完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4):109.
[2]李晨晨.基于CSA视角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运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 (03):228.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政府部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事业单位进行自我改善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在政府有关部门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希望对当前的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应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的有益参考。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应用现状
(一)评价主体积极性不高
评价人员是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主体的积极性较差,重要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了解不够清楚,虽然内部控制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但是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另外主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主管人员只是为了相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工作只走形式不注重实质,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效果不理想。
(二)评价对象覆盖面不够
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加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力度,重点对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和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然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得到执行,由于政府部门所掌控的资源不多,可能导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部分环节无法进行。
(三)评价涉及内容较局限
纵观当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可以发现,政府的评价大多集中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上,主要是针对预算的使用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在评价报告中,一般只是概括性地提一下某部门依据政府有关预算和中央法规的规定,组织实施该部门的年度预算工作,内控制度有序进行等。但是针对内控实施的流程和方法却没有明确的说明,例如监督权、执行权和决策权是否分开等,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说明过于笼统,很容易造成权力的腐败,带来行政管理上的问题。
(四)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
政府部门中的部分问题可以依据中央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解决和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问题的出现频率较高,很难从根本上进行防治。如财政部发文要求从2012年起将中央预算单位所有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工程、货物、服务全部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但此后住建部以及外交部的电梯设备、办公家具以及书籍画册印刷费等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程序;教育部、公安部、商务部等八个部委的政府采购也未编制年初预算。另外还出现向下属单位转嫁、摊派、自行调剂项目等变相执行规定的问题。问题屡审屡犯,且隐蔽性逐渐增强,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审计机关外部监督机制确实对政府部门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无法从事中甚至事前进行控制。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
要想提高内控自我评价的实效,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在2012年到2014年的两年间,我国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隶属机构的内控报告的披露比例逐渐升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之所以能够逐渐实现内控制度以及执行状况的披露,主要是由于上级监督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监督体系,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督管理部门对政府机关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还需要加大,因此要提高对制度规范建设的重视度,提高对内控体系建设的热情,以健全内控自我评价体系、完善内控自我评价步骤为目标,积极做好内控评价工作。
(二)注重组织的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他被组织内的每个成员所认可,主要反映在成员所信守的基本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等。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能够带领组织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想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组织内每个成员都进行自我审查,通过不断的实践加深对内控自我评价的认知。但是在当前的内部控制规范中,对于加强政府部门文化建设的规定少之又少,如果政府部门对于组织文化的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就会导致组织没有向心力,内控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做好。缺少组织文化,内控的管理就缺少文化保障,内控自我评价就更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将组织文化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营造一种能够被组织内成员所认同的理念,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强制披露内控缺陷和整改情况
在内控的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政府部门不愿对政府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披露,因为披露负面信息可能会对政府形象和政府威信产生一定影响,即便有的政府部门意识到本部门的内控自我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整改也是內部进行,整改的步骤和进度也很少对社会公布。在2006年,财政部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个机构联合发布内控规范,要求政府部门接受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审计,并对内控中的缺陷进行披露,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明确说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披露内控中的缺陷,应当包括缺陷的环节、导致缺陷的原因、可能会对政府部门工作产生的影响、拟定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的实施步骤、整改负责人和预计整改应达到的目标等。政府部门可以将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内控缺陷在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进行说明,并将其公布在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可以促使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对政府部门形成一种监督和约束。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政府部门的内控自我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第三方审计机构的角度来说,在审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报表质量,还在于对政府部门形成更加强有力的监督。审计人员要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要掌握会计和审计知识,还要了解计算机的使用,熟悉政府部门的电子处理流程,通过研究和讨论制定更加完善的审计计划。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政府部门的内控评价的过程中,我国的政府部门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如英国国家健康中心通过电子会议技术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参与评价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加电子会议的人员都可以对其他人员的留言进行观看。PDK国际控制咨询公司利用投票技术对内控进行自我评价,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自动报告系统,系统可以对当天的反馈进行汇总和分析,且系统配备有一个数据库,数据库中储存了关于内控自我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内控的最佳方案和以往实施内控的历史数据等,可以为内控自我评价的实施提供一些帮助,为组织控制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政府部门的内审机构也可以引入人才机制,聘请专业的互联网人才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对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评价功能进行完善,监督内控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评价实施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政府要求各级部门行政公开化、公正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针对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将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标准。政府部门应当了解内部控制设计的科学性,并通过实践检验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发现内控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及时进行弥补,防范相关风险,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丽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完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4):109.
[2]李晨晨.基于CSA视角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运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 (0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