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江南之秋的变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er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达夫《故都的秋》文笔优美,情味深厚,被誉为散文名篇。在众多的文本解读中,基于散文写实的特点,习惯于从字面理解,认为该文所写之秋就是北平之秋,“清”“静”“悲凉”即是北平之秋的特点。但若从写作背景、北国之秋实情和作者经历等方面来考察,该文所谓的北平之秋,多是江南之秋的变幻。


  关于《故都的秋》的创作经过,在郁达夫该时期的日记中,有许多记录。1934年7月16日,郁达夫“接天津王余杞信,谓胶济津浦路免票,可为我办,望我秋后去北平一游。”①王余杞邀其免票北平一游,也是有条件的,即为其编辑的杂志写稿。7月25日,“接王余杞及虎侄信”②,日记中虽未说王余杞信的内容,也可猜出当是邀游及稿件的事情。8月6日,“晨起作王余杞信,告以将于十一二号动身去平。” ③自7月16日起,已经20多天过去了,才把去北平一游的事情确定下来。在王余杞的盛情之下,郁达夫终于计划应邀去北平。8月7日,“打算于去青岛之先,为《人世间》《论语》各写一点东西。《论语》以诗塞责,《人世间》则拟以一两千字之随笔了之。计不得不应付的稿件,有四五处,略志于下,免遗忘:《当代文学》《文史》《良友》《东南日报》。”④日记所说“不得不应付的稿件”之一为《当代文学》的,即是王余杞的约稿。这时他已拟定了《论语》《人世间》等杂志的稿件内容,但对于王余杞的约稿还没确定用什么来应付。8月14日,“晨八时余,抵正阳门车站,十年不见之北京故城,又在目前了,感慨无量。” ⑤北平之游终于成行。但是,初到北平,给他的第一印象并非那么美好。8月15日,“中午做人力车返寓,热极;比之青岛,北平究竟要热一点。”⑥1934年立秋日是公历8月8日,立秋之后,天气虽然开始转凉,但还有一段“秋老虎”的日子,“热极”是北平给刚刚到来的郁达夫一个见面礼。8月16日,“阴。今天是双星节,但天上却布满了灰云。晨起上厕所,从槐树阴中看见了半角云天,竟悠然感到了秋意,确是北平的新秋。”“接人世间社快信,王余杞来信,都系为催稿的事情,王并且还约定于明日来坐索。”⑦立秋后的天气是早晚凉爽,这让郁达夫感觉到了秋意,可能正是这秋意激发他了应付王余杞稿件的内容,即写一写这北平的秋。当天,也正好再次接到了王余杞的催稿信,“明日来坐索”。面临“坐索”的催稿压力,他在8月17日“晨起,为王余杞写了二千字,题名《故都的秋》”⑧。总算是应付了任务。8月18日,“阴,闷热。中午王余杞来,一同出去吃饭。”⑨至此,从七月中旬开始的约稿终于完成并交稿。
  从上述这些日记片段中,可以明确:①《故都的秋》确为一篇应付之作,属于急就章。在郁达夫接到王余杞的约稿后,一直没有确定稿件的内容。而且,他的写稿一直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一开始也没有打算要写故都的秋。直到写稿的前一天早晨,“悠然感到了秋意,确是北平的新秋”,才产生了关于北平的秋的感觉。凭着这一点触动,迫于王余杞将上门“坐索”,他才在第二天早上写出了这篇文章。②在写《故都的秋》之前,郁达夫并没有深味其秋。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文章所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那样,他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一路游山玩水,并非是单纯到北平来赏秋的,“不远千里”,其中夸张的成分很大。他8月14日早上到达北京, 17日早上完稿,期间他到北平仅仅三天时间,而这三天时间里,如他日记所载,一直在忙于应酬往来,吃酒交友,根本没时间去体味北平之秋。③初到北平的他,并没有感受到北平的秋的“清、静、悲凉”。当他到达北平的时候,天气正处在秋老虎的时期,让他真切体会到的不是凉爽,而是非同一般的热:在写稿的前两天,天气是“热极”的;完稿后一天,天气是“闷热”的,并非如文中所说那么清、静、悲凉。
  由此可知,《故都的秋》所写之秋,并非是郁达夫千里之外赶来体味到彼时的北平的秋,关于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概述也应是他的临时构建,并不是彼刻的北平的秋味。


  既然《故都的秋》所写之秋不是郁达夫初到北平的那个秋,那么会不会是他所说的将近十余年前的北平之秋呢?
  郁达夫此前在北平生活过两个时期。1919年9月,郁达夫应长兄郁华之召回国,到北平参加外交官、高等文官考试,结果未通过,当年11月他又离京返回日本。这一时期从9月下旬到11月上旬,他在北平呆了不足两个月。1923年2月他再次来到北平,住长兄郁华家,结识鲁迅、周作人等。3月初,因老祖母逝世,他返富阳。当年10月,应北京大学之聘,郁达夫赴京教书。1924年春天郁达夫将妻儿接到北平,住在什刹海附近。在此期间,虽家在北平,但因留学归来,工作不固定,面临经济上的压力,他多数时间在外地谋营生,仅得假期间与家人团聚北平。1926年端午其长子早夭,他自广州北上,又于当年10月离京南返⑩。来去北平之间,匆匆忙忙。从1923年2月到1926年10月,虽然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有三年多,但他在北平生活的实际时间不多。
  这两个时期他在北平生活的实际时间加起来,很可能仅一年有余,而且后一时期多数是暑期在京。对于北平而言,他只能算个匆匆的过客;对于北平之秋,也是他身边一道无暇顾及的风景。奔波在谋生路上的他,对北平之秋体味不深,也算不上是北平之秋的知音,故都之秋不会也不可能在他的记忆上留下多少痕迹。
  这进一步表明,《故都的秋》确属应景之作,其中关于北平的秋的叙写,也不是他记忆中十余年前的北平之秋。虽然他“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都只是残留在他记忆里的北平片段,而且带着一定强力行文的色彩,并不能完全代表北平的秋天。
  十多年后,他又来到北平。这一回是应邀而来,享受纯粹的游山玩水之旅,此时他已经文名天下,无需再为经济发愁,但他还未来得及去深深体味北平之秋,就在“秋老虎”热极了的时节里,靠着早晨获得的一点点秋意,匆匆写就了《故都的秋》。显然,文中所写之秋并不是他所说的想去深深体味的北平之秋,而应是他记忆中的别个地方的秋,被应急他挪移到了北平,以便完成约稿,文本所作只是一个幻化重构了的以故都为名號的秋。   此外,关于悲凉,也不是北国之秋所特有的。在关于外国诗歌颂秋的讨论中,以及提到的《秋声赋》《赤壁赋》等中,所写之秋都是广义上的秋,而不是北平所特有的。真正的悲凉其实不属于秋的,实属于北平的冬。正如郁风在《一个真正的文人——三叔达夫》所说,“冬天来了,西北风吹得窗纸嗖嗖作响。“硬面——饽——饽”的叫卖声像是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悲凉,成为那个年月的北京的标志,即使在一个孩子的记忆里也永不消逝。”{22}
  清和静的特点倒是与郁达夫笔下的江南之秋非常相吻合,如《过富春江》:“江潮落了,江水绿得迷人;而那一天午后,又是淡云微日的暮秋天,在太阳底下走起路来,还要出一点潮汗。”{23}又如《苏州烟雨记》:“那一天(九月三日)也算是一天清秋的好天气。天上虽没有太阳,然而几块淡青的空处,和西洋女子的碧眼一般,在白云浮荡的中间,常在向我们地上的可怜虫密送秋波。……姑且把它叫风云起舞,阴晴交让的初秋的一日罢。”{24}江南之秋在他笔下是非常地清和静。老舍说,“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儿呢!”{25}显然,繁荣的北平之秋并不是郁达夫的所爱,他要的是清和静。
  尽管作者“不远千里”“想饱尝”“故都的秋味”,尽管他“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北国之秋”,尽管“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他愿折命去留住“北国的秋天”,但在实际行文中,因初到北平,对于北平之秋还未能饱尝,也没有深刻的体会,出于应付稿件及创作的需要,作者调用了其原有关于江南之秋的记忆和印象,进行了移花接木式的剪裁,糅合进北平的一些要素,然后罩上文题所要表达的外衣,将其打扮成故都的秋的样子。当然,这装饰留下了许多破绽,未能成功掩盖住其非故都之秋的内核。“传统文化中积淀的‘恋土情结’使历代羁旅他乡的文人孕育出无数动人心弦的怀乡之曲。”{26}该文也可能有着作者身在北国望南国的怀乡成分。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曾评论朱自清散文,“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的文章来者,大约是因为他在浙江各地住久了的缘故。”{27}同样,作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在描写北国之秋时,也难脱江南风景的烙印。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9卷·日记、书信》,广州: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⑩李杭春.《郁达夫与北京——郁达夫行旅系列之一》,《中文学术前沿》,2012年第1期。
  {11}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2}颜敏.《论郁达夫的孤独》,《唐都学刊》,1991年1期。
  {13}贝远辰,叶幼明.《历代游记选》,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14}{15}{20}{21}{23}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4卷·散文》,广州: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16}{17}吴立人.《秋槐落蕊》,《课外语文》,2015年第6期。
  {18}{22}蒋增福.《眾说郁达夫》,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9}{24}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3卷·散文》,广州: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25}老舍.《北平之秋》,《天天爱学习》,2016年第28期。
  {26}颜敏.《论郁达夫的孤独》,《唐都学刊》,1991年第1期。
  {27}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通联: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经贸分院科研处]
其他文献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不仅失去苏联时期拥有的一些军事、外交手段,而且对中东欧国家和原苏联部分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影响力也大大降低。特别是北
目前中国电力供应相对紧缺。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而俄罗斯电力等能源资源丰富。中俄两国山水相连,地缘优势有利于两国全面合
期刊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形势下,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已成为国家和地区间谋求一体化发展、实现互动双赢的重要举措。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毗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已成为两国
为了研究温度对双光子光伏光折变介质中亮屏蔽光伏孤子动态演化及自偏转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亮屏蔽光伏孤子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内,随
按照交易对象,电子商务模式通常分为三类: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Busines to Busines,简称B2B)、商业机构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电子商务(Busines to Government,简称B2G)和商业机
语文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多年来,语文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在他创立的“学习语言”论中将语文学习的任务定格在“学习语言”上,洪镇涛认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的途径,而“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传统语文教学就很重视读,古代教学,书声琅琅,不绝于耳,“手
为了研究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中测量区域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50nm,100nm,500nm3种标准颗粒与过滤的蒸馏水制作不同体积分数的溶液作为测量颗粒样品进行了测试,得到不同测量
FGD系统,即烟气脱硫系统,目前大部分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所配备的脱硫装置,其通过安装在烟道上的原烟气挡板门(脱硫装置进口挡板门)、净烟气挡板门(脱硫装置出口挡板门)、旁路挡板门(
目的观察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的复杂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抽取7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7例。
俄罗斯幅员辽阔,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占全球森林资源总面积的22%;木材总蓄积量达893.96亿立方米,占全球木材总蓄积量的26%,是世界上重要的原木出口大国。中国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