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15日,我校与北川民中的联谊教研活动,让笔者感想颇多,收获颇丰。感谢北川民中的教师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视听大餐,让我们大饱眼福。笔者听的是由蒋华蓉老师主讲的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和由张欢老师主讲的八年级英语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的Section A。笔者对这两堂课的整体感觉是意犹未尽、印象深刻。
一、对蒋华蓉老师的英语课的看法
1.颠覆传统模式,又回归课堂本真
说它颠覆传统模式,指的是探究式教学。这也是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分组、编号、座位安排、后黑板包干制等空间布局上颠覆了传统,还是到小组讨论、游戏问答、动静结合等活动上的新颖设计,整堂课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它回归本真,指的是教师并没有过分依赖课件、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而是必要时依然用粉笔做板书,用卡片、贴图等传统教具做展示;更指的是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反思:我们学校的现状就是把“课改”简单地理解成“课件改革”,而不是“课堂改革”。现在大多教师都在使用课件,但实际上却依然延续着学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老路子。有些教师一个课件“点读”到底,课件固然好,但重要的是要用好。笔者认为,是人主控课件,而不是被课件“牵着走”。这次北川民中的教师给我们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2.教师有魅力,学生超喜欢
两位教师年轻有为,很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课堂气氛完全被他们的热情调动了起来。走下讲台满教室跑,却不失教师的教态;自谦“无能”抬高学生,却不失教师的“学高”。嗓音洪亮,肢体语言丰富,微笑不断,虽是借班上课,但丝毫看不出紧张。后来听说很多学生索要张老师的QQ号,仅一节课的功夫,就得到学生的喜爱,可见张老师的魅力了。
反思: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感染我们,而应反过来,使出浑身解数感染学生。激情是要点燃的,动力是要推动的,我们就应是那点燃激情、推动动力的人。所以,想方设法增加课堂个人魅力是势在必行的。
3.准备充分,用心良苦
(1)教具应有尽有。无论是导学案,还是实物、贴图、卡片、小红花等教具,张老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利用了可利用的一切来服务课堂。据说张老师曾课堂现场制作奶昔,甚至是面条。笔者明知道形象胜于抽象,但很多时候都止步于脑海。殊不知,这样课堂少了多少期待和惊喜啊!由此,笔者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教师课下辛苦一点,学生课上轻松一点。
(2)板书心中有数。有目标,有评价,有重点,有练习。布局恰当,且一直不擦,保留到下课。其一,两位教师在课前都在黑板上写下了学习目标,后来又在黑板上布置好了练习题,让学生有的放矢。其二,将评价体现在黑板上,画水果、贴红花。其三,板书布局恰当。其四,保留重点其实也是很必要的,学生可自始至终反复看到。
4.互评体系具体完整,精神鼓励更贴人心
(1)评价贯穿始终,具体看得到。这大大激起了学生“你追我赶”的劲头。评价在黑板上有专门地方、小红花、小水果等,只有看得到才更想得到,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学生自我互评。看到别人才能更好地对照自己。有些学生即使不会回答,但可以说出个好坏;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许不在乎,但在乎其他同学的评价。互评体现了学生主体,让更多学生参与。
(3)树立榜样。张老师评课时说道,最好每节课评个“小明星”或“答题王”。即使需要拖堂,学生也是愿意的。因为学生总想知道最后是哪个组第一,哪个人被评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评价要积累,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奖励。学生需要在鼓励中成长,在追赶中进步。
二、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看法
1.改变观点,正视探究式教学
一说到公开课,我们不自觉地会给它扣上“作秀”“形式”等字眼。但笔者认为,即使是“作秀”,人家的这个“秀”也做得漂亮,是架子虽花但不空。“秀”就不好吗?只要学生喜欢,也未尝不可。我们自己也要“秀”起来,“秀”到习惯成自然,秀到自己和别人都看不出是“秀”。那我们的课就也就上得漂亮了。探究式教学是多所典型学校的成功路径,一切拿成绩说话,难道面对别人的成绩,我们还要说这种方法不好吗?
2.改革,是可走可不走,还是必须走?
也许有人说,我校的成绩年年县上第一,还用得着改革吗?但是这个“第一”拿到州外也许就是不堪一击。考试后,我们分析来分析去都在找学生的原因,殊不知这原因其实在教师身上:我们没有把住学生的心。在成绩没有显著进步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考虑新的教学模式呢?也许又有人说,这是实验,要是失败了怎么办?没有亲自尝到“甜头”的我们,虽看到别人有“甜头”,但不免还是有这样的担心。也许会有“牺牲”,学生就是我们的“试验田”,但我们就下狠心做好,让“牺牲”降低到最小。相信,模式成熟后,必将结出甜果。所以,改革必须走。
3.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拿来”
根据我校都是小班的现实情况,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在最初阶段:多用于学科初学和新知识学习;引起兴趣阶段:多用于课时较少科目和实验科目。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要改就各科一起改。
“改”必有疑,“革”必有痛。改革的道路必定是艰难的,但走过一次后便会好走起来。“摸着石头过河”,第一轮必将付出艰辛。希望我校全体教师都满怀一颗热心,共同走好改革之路。
一、对蒋华蓉老师的英语课的看法
1.颠覆传统模式,又回归课堂本真
说它颠覆传统模式,指的是探究式教学。这也是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分组、编号、座位安排、后黑板包干制等空间布局上颠覆了传统,还是到小组讨论、游戏问答、动静结合等活动上的新颖设计,整堂课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它回归本真,指的是教师并没有过分依赖课件、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而是必要时依然用粉笔做板书,用卡片、贴图等传统教具做展示;更指的是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反思:我们学校的现状就是把“课改”简单地理解成“课件改革”,而不是“课堂改革”。现在大多教师都在使用课件,但实际上却依然延续着学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老路子。有些教师一个课件“点读”到底,课件固然好,但重要的是要用好。笔者认为,是人主控课件,而不是被课件“牵着走”。这次北川民中的教师给我们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2.教师有魅力,学生超喜欢
两位教师年轻有为,很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课堂气氛完全被他们的热情调动了起来。走下讲台满教室跑,却不失教师的教态;自谦“无能”抬高学生,却不失教师的“学高”。嗓音洪亮,肢体语言丰富,微笑不断,虽是借班上课,但丝毫看不出紧张。后来听说很多学生索要张老师的QQ号,仅一节课的功夫,就得到学生的喜爱,可见张老师的魅力了。
反思: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感染我们,而应反过来,使出浑身解数感染学生。激情是要点燃的,动力是要推动的,我们就应是那点燃激情、推动动力的人。所以,想方设法增加课堂个人魅力是势在必行的。
3.准备充分,用心良苦
(1)教具应有尽有。无论是导学案,还是实物、贴图、卡片、小红花等教具,张老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利用了可利用的一切来服务课堂。据说张老师曾课堂现场制作奶昔,甚至是面条。笔者明知道形象胜于抽象,但很多时候都止步于脑海。殊不知,这样课堂少了多少期待和惊喜啊!由此,笔者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教师课下辛苦一点,学生课上轻松一点。
(2)板书心中有数。有目标,有评价,有重点,有练习。布局恰当,且一直不擦,保留到下课。其一,两位教师在课前都在黑板上写下了学习目标,后来又在黑板上布置好了练习题,让学生有的放矢。其二,将评价体现在黑板上,画水果、贴红花。其三,板书布局恰当。其四,保留重点其实也是很必要的,学生可自始至终反复看到。
4.互评体系具体完整,精神鼓励更贴人心
(1)评价贯穿始终,具体看得到。这大大激起了学生“你追我赶”的劲头。评价在黑板上有专门地方、小红花、小水果等,只有看得到才更想得到,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学生自我互评。看到别人才能更好地对照自己。有些学生即使不会回答,但可以说出个好坏;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许不在乎,但在乎其他同学的评价。互评体现了学生主体,让更多学生参与。
(3)树立榜样。张老师评课时说道,最好每节课评个“小明星”或“答题王”。即使需要拖堂,学生也是愿意的。因为学生总想知道最后是哪个组第一,哪个人被评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评价要积累,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奖励。学生需要在鼓励中成长,在追赶中进步。
二、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看法
1.改变观点,正视探究式教学
一说到公开课,我们不自觉地会给它扣上“作秀”“形式”等字眼。但笔者认为,即使是“作秀”,人家的这个“秀”也做得漂亮,是架子虽花但不空。“秀”就不好吗?只要学生喜欢,也未尝不可。我们自己也要“秀”起来,“秀”到习惯成自然,秀到自己和别人都看不出是“秀”。那我们的课就也就上得漂亮了。探究式教学是多所典型学校的成功路径,一切拿成绩说话,难道面对别人的成绩,我们还要说这种方法不好吗?
2.改革,是可走可不走,还是必须走?
也许有人说,我校的成绩年年县上第一,还用得着改革吗?但是这个“第一”拿到州外也许就是不堪一击。考试后,我们分析来分析去都在找学生的原因,殊不知这原因其实在教师身上:我们没有把住学生的心。在成绩没有显著进步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考虑新的教学模式呢?也许又有人说,这是实验,要是失败了怎么办?没有亲自尝到“甜头”的我们,虽看到别人有“甜头”,但不免还是有这样的担心。也许会有“牺牲”,学生就是我们的“试验田”,但我们就下狠心做好,让“牺牲”降低到最小。相信,模式成熟后,必将结出甜果。所以,改革必须走。
3.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拿来”
根据我校都是小班的现实情况,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在最初阶段:多用于学科初学和新知识学习;引起兴趣阶段:多用于课时较少科目和实验科目。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要改就各科一起改。
“改”必有疑,“革”必有痛。改革的道路必定是艰难的,但走过一次后便会好走起来。“摸着石头过河”,第一轮必将付出艰辛。希望我校全体教师都满怀一颗热心,共同走好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