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h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宗旨相同:新老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留心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才会发现美的存在。
  教学条件成熟:随着现代数字摄影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与手机摄像功能的飞跃式进步,使得“摄影”成为普通大众容易上手的事。如果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带着一定的意识,在构图、色彩、光影乃至主题等方面都有所思考,那么这种教学将极具价值。
  学习方式改变: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与操作。因为欣赏“别人发现”的美,并不等于“自己发现”的美。因此,新教材通过数字摄影这一表现形式让学生试一试、练一练,通过亲眼观察、亲手拍摄和亲身体验,逐步从被动地欣赏转入到主动地发现。通过这样一个转变,“美”不再需要依附于他人的视角,不再需要依附于别人的感官,而是自己实实在在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较多接触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的机会,不少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拍摄经历,这为本次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日常学习压力的增大,加上每天面对相同的事物,一些学生已经从低幼时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领域充满强烈探索欲望的心理状态,逐渐变得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甚至漠不关心。这是本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微距摄影的相关知识,初步运用聚焦、对比和不同角度拍摄等方法进行微距摄影。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导读、示范引导、自学辅导、对比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掌握运用平板进行微距摄影的简单技巧,并尝试运用多种微距摄影方法拍摄同一对象,表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感受微距摄影的独特魅力,增强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积极主动的审美意识,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朱赢椿演讲视频《慢下来》、微信资料《等待》和教师示范作品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留心发现,美就在身边。
  难点:能理解并运用微距摄影方法中的精简聚焦、对比和拍摄角度等,进行取景构图,拍出具有一定美感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教室,包括学生用平板电脑,无线局域网一套,单反相机一台,三脚架一个,6组花卉盆景静物,4组架上照片,2组黑板展示照片和3组落地照片;教师用ipad一台,keynote课件一份,教学视频2个。
  学生:了解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拍摄照片和查看照片;掌握上传平板中的照片到云盘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微距
  1.亲近生活,感受摄影平民化
  教师先后出示图1-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手机摄像头,感受手机摄像功能的发展,以及手机照片的广泛运用。
  2.欣赏视频,感受有意拍摄的独特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随意拍摄”和“有意拍摄”两种不同的拍照方式。接着简介朱赢椿老师后播放其演讲《慢下来》(图4)视频片段 ,并提出观看要求:仔细聆听,记住你认为最重要的话。
  学生甲:只要你慢下来,就会有收获。
  学生乙:心有多大,风景就有多大。
  教师在肯定两位学生的基础上,希望全体学生学习朱老师观察、记录和用照片表现生活的方式,慢下来,不要急匆匆走过身边的美景。
  3.朗读填空,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罗丹后出示问题(图5),请学生“朗读填空”罗丹的名言。
  学生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 眼睛 (图8)。
  教师表扬学生后导入课题:是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认真地观察和用心地发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从手机摄像功能的介绍开始,让学生感受到拍照正在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日常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接着以南京师范大学朱赢椿演讲视频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回味朱老师的经典话语,体会慢下来的生活方式和蹲下来、趴下来的观察方式可以让我们发现平时不曾注意的美——初次感受美就在身边。
  二、对比观察·感受微距
  1.同一角度不同距离拍摄作品对比
  教师先后出示教师拍摄作品二件(图6-7),请学生猜一猜拍摄内容,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二者的异同。接着出示图8,指导学生进行判断练习:假如用圆形代替玉米,当教师站在红色的脚印拍的时候,有可能拍出来的是哪件作品?
  学生甲:是作品二。
  教师:為什么?
  学生甲:因为是近距离拍的。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归纳:我们把这样一种近距离拍摄的摄影方法称为微距摄影。
  【设计意图】通过其他条件相同,拍摄距离不同的作品实例,请学生对比探究微距摄影的第一要素:近距离拍摄。以学生身边农田中常见的玉米为拍摄对象,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再次感受美就在身边。
  三、自学引导·了解微距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中的“自学材料(一)”(图9-11)自学思考:什么是微距摄影?拍摄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甲:微距摄影是一种近距离摄影。
  教师:是的,微距摄影的最大特征就是靠近拍摄对象来拍摄。
  教师追问:假如觉得拍得还不够大,有什么方法?
  学生乙:还可以(在平板上)双指滑动,放大物体拍摄。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示拍摄的方法还有很多。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自学资料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微距摄影的最大特征即“靠近”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同时还可以通过屏幕模拟镜头控制拍摄对象在画面中的大小,为初次拍摄做好技术准备。   四、对景拍摄·初试微距
  1.初次拍摄,尝试微距摄影
  教师出示作业内容(图12),组织学生用微距摄影的方法进行第一次拍摄(图13),并上传1件作品到云盘(图14)。
  2.作业点评,学习微距摄影方法一:精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作业赏析,重点欣赏学生作品一件(图15)。
  教师:你觉得自己拍得如何?
  学生甲:还可以。
  教师:哪里比较满意?
  学生甲:那个花。
  教师:你觉得如果这样拍摄效果是否会更好?(图16,在教师平板电脑上通过双指滑动放大学生作品,重新构图)
  学生甲:是的(点头赞同)。
  教师出示图17,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拍摄的构图过程,发现微距摄影的第一个方法“精简”:聚焦主要拍摄对象,删减不需要的内容,凸显拍摄主体。
  3.欣赏视频,学习运用
  教师依次出示图18三张照片,带领学生欣赏教师微信资料中一组图片,并通过配乐朗诵 (课件显示与朗诵文字相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摄影中由大到小的视角转变:大树——树干——花纹(眼睛)。
  学生聆听朗诵,观看视频图片中镜头的切换,感受那种由远而近,逐渐聚焦的观察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的第一次拍摄重点在于通过步伐和镜头控制“拍摄距离”,从而实现微距摄影的基本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教师对比拍摄的作品,从而发现微距摄影的第一个方法“精简聚焦”。最后结合配乐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学习“整体—局部—细节”这种观察和拍摄方式。图示、图解来自教师和教师身边的实例——第三次感受美就在身边。
  五、师生互动·探究微距
  1.学习微距摄影方法二:对比
  (1)动静对比
  教师组织学生对比欣赏摄影师面对同一朵荷花所拍摄出来的两件作品(图19),从有无“蜜蜂”来感觉照片中“动”与“静”的差异。
  教师:这只蜜蜂在这照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甲:增添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
  (2)大小对比
  教师出示图20,提问:两张都有蜜蜂,请问它们的拍摄主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甲:第一幅作品是蜜蜂,第三幅作品是荷花。
  教师肯定学生,并通过课件删减背景,直观展示两只蜜蜂在两张照片中的不同比例(图21),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大小对比,突出表现主体。
  (3)疏密对比
  教师出示第四幅荷花作品(图22),通过与去色留边的手绘稿(图23)引导学生发现花蕊线条的密集与花瓣线条的疏松所形成的疏密对比。
  2.学习微距摄影方法三:角度
  教师以自己拍摄的一组作品为例(图24),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
  学生甲:第一张照片是从侧面拍的,第二张照片是从上面拍的。
  教师肯定学生,并引导他们继续思考:除了从侧面和从顶面拍摄,还有没有其他角度呢?(课件出示图25局部)
  学生乙:可以从下面拍摄。
  教师表扬学生后出示完整的图25,小结: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时,会发现同样一个事物,在我们的镜头下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教材图片图26)。
  3.自学引导,评价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的学习所得,赏析教师以一只大黄蜂为拍摄主体的三件作品。
  学生甲:我喜欢作品1,因为……
  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最不喜作品1,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大家看作品1的主体容易找到吗?
  部分学生:不容易。
  教师:为什么不容易?
  学生乙:因为黄蜂附近还有很多植物。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发现作品1中藤条和竹竿的颜色与黄蜂相近,缺少对比。
  学生丙:我喜欢作品3,因为它是从侧面拍的。
  教师肯定学生能运用拍摄角度来赏析作品,并解读作品3:这张其实我是仰拍的,蹲在下面往上拍。此时的黄蜂在叶面上呈现出一种倾斜的角度,看起来动感最强烈。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比作品2与作品3的优劣:作品2的黄蜂也很明显,但是跟作品3比较还是差了一点点,你能不能够感觉出来?
  学生丁:疏密。
  教师表扬学生并深入解析:作品2的叶子排列过于紧密,视线受阻,而作品3左边有空阔的天空,凸显了叶子和黄蜂,整体感觉比较轻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同一拍摄对象的不同拍摄作品,引导学生发現微距摄影方法之“对比”和“角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赏析教师拍摄的三张大黄蜂,逐渐掌握拍摄要领。在赏析中,运用图片对比、淡化背景、去色留线等方法,聚焦学生视线,直观学习拍摄技巧。两组教学图片来自于教师身边的事物——第四次感受美就在身边。
  六、一物多拍·深入微距
  1.深入拍摄,拍出不同的美感
  教师出示第二次作业内容(图30),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课堂拍摄。
  学生在教室内,选择同一拍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对比、聚焦等方式进行拍摄。
  2.作业欣赏,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二件作品。
  教师:(图31)你觉得有没有比刚才进步?
  学生甲:进步了。
  教师:哪里进步了?
  学生甲:我觉得主体在画面当中更大了。
  教师表扬学生选择的拍摄角度非常好,主体明显、画面干净。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修改建议,并通过教师平板电脑,重新构图(图32),提醒学生去除多余的背景。
  教师:(图33)你觉得自己拍得怎么样?   学生乙:还可以,就是把其他同学的“腿”拍进去了。
  教师:那么你在拍的时候有什么方法把这个背景简化掉?
  学生乙:可以再近一点拍。
  教师:对!可以靠近拍,也可以怎么样?
  其他学生:变化角度。
  教师:是的,你可以换个位置,稍微转一个方向(动作示范)就可以。
  教师继续组织学生欣赏其他作品,表扬学生在第二次拍摄中的进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微距摄影的知识,进行第二次课堂作业。然后从微距摄影的角度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相互学习,提高认识。在赏析中,感受第二次拍摄中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
  七、示范欣赏·拓展微距
  教师进行课堂拓展:有一天我路过梁弄(学生所在的乡镇)一户普通的农户家门口(出示图35),大家看,是不是很普通呢?
  学生:表示赞同。
  教师:但是,只要你像朱(赢椿)老师那样,慢下来,蹲下来,你会发现普普通通的扁豆丛中却有着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渐次出示教师作品图36-38)。
  就在刚才我拍的那片玉米地里,我还拍到了一只在玉米花中辛勤采蜜的蜜蜂(图39);还有一只蜜蜂躲到了南瓜的花朵里面去采蜜(图40)。其实,不管是这样一片无人问津的竹叶(图41),或者是我们校园里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图42),还有我们家里常见的一些小摆设(图43),在我们的镜头下都可以变得非常美丽。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学一学我家里养的这两只蜗牛(图44):慢慢地行走,认真地观察,用心去感受你身边每一个美好的事物。
  【设计意图】以身示范,简要展示教师学习微距的过程以及部分教师的微距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是教师在普通农户的家门口,在一块极为平常的农田里,在校园里,在家里所拍摄出来的。通过欣赏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就在身边,美在于我们的认真观察和用心發现——第五次感受美就在身边。
  张重欣点评:
  柴青青老师基于同一课题不同版本教材的前后对比,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深入研究了本节课的内涵与外延,深挖教材值得肯定。从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和成效来看,本节课具有以下三大优点:
  1. 教学设计精到:针对不同的环节和教学内容,柴老师运用了情境教学、微课视频、自学引导、二次作业等组织方式,并结合对比欣赏、局部欣赏、元素提炼等随堂欣赏教学方式,充分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由浅入深,先后完成五次“美就在身边”的感受。可谓环环相扣,设计严谨!
  2.教学内容真实:本课柴老师所使用的大量教学图片,均由其本人拍摄、制作完成的。这种身边朴素真实平常的照片,为教学顺利展开提供了内容素材。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主动观察和记录身边事物的愿望。
  3. 教学内涵深刻:美以及美的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独特力量,能够在人的内心产生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我们认真的观察和用心的发现,这正是本次教学引领的目标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其功能是:满足其成员发展的需要,包括知识技能的增长、社会交往、社会承认以及获得新的发展途径等。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小学国画社团活动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激发儿童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增强美术与文化素养。本文从国画社团活动的章程制定和队伍建设,活动与指导方式的优化,尤其是在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和关键品格。有三个方面的内涵: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都和小学生密切相关,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修养。写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幫助学生打开语文世界和人生视野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更有助于拓展写作教学的内涵,丰富写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当前的小学生写字教
期刊
梁彬銳 2009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从3岁起就喜欢上了绘画,一直酷爱画车,各种各样、奇形怪状、形态各异的车,到现在为止已经获得3个相关绘画的证书,这次就画一张关于尾气回收利用的一辆小汽车,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期刊
释文:  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能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  ―― 徐浩論书语
期刊
肖金旭
期刊
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历时一年,跨度2016-2017整个学年,并将于2017年7月9日在中国杭州中国计量大学嘉量大会堂如期举行。活动期间,将举行“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总决赛和“国术校园行启动仪式”等项目。  2017年6月10日,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初评、复评已经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突破四万件,经评委会的认真评选,获奖结果和证书已经下发完畢。为了更好的普及书画教育,让更多的孩子
期刊
课 时:1课时  设计理念  《用色彩表达情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的色彩基础知识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本课程主要通过对不同表现手法、多种风格的作品赏析,探索色彩的情感特点和心理影响力。培养学生从视觉、味觉、听觉中感受色彩、体会情感并有效表达。  本单元为1课时,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用装饰色彩来表达》一课的延伸课程。八年级学生对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等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期刊
摘 要:针对小学生摄影学习过程中不思考、不观察,“快拍”这一现状,课题组从实际出发,提出主题摄影教学的策略构想。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明确主题、跟踪实践、有机整合等方法,对某一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慢观察、细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和摄影创造力,体现摄影课程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摄影教学 主题摄影  一、课题研究缘起  自从带摄影社团教学以来,笔者注意到很多小学生的快拍、乱拍现象:在
期刊
刘雅妮 《植物写生》  宁波市海曙区高橋镇望春小学 指导老师:陈 旭
期刊
教学评价作为小学写字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写字课堂上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在写字课堂中实施多元评价,就是要赋予写字课堂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笔者结合写字课堂实践,对实施多元评价策略谈两方面认识和体会。  一、突出评价主体,丰富评价形式  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