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广富,男,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新疆洛浦县平洛森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从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到新疆洛浦县扶贫攻坚,摸索出适应当地的“盐碱地种植法”,让平谷大桃在新疆开花结果,帮扶当地农户就业增收。2021年2月25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3月15日,李广富从新疆赶回北京参加北京市扶贫协作总结表彰大会,此前他刚刚驾车回疆,把桃苗运到新疆洛浦的基地。“现在到了种桃的裉节上,今年是平谷大桃西迁的第三年,马上就要看到成果了。我只在北京待4天,周五我就回新疆了。”李广富说。
2018年年底,年近半百的李广富在新疆开始了新生活。他响应党和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把平谷大桃带到了4000公里外的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进疆两年多,李广富11次驾驶皮卡车往来京疆两地运送生产资料,来回行程共计7万多公里。“再過3到5年,新疆洛浦大桃达到5万亩没问题。”李广富自信满满。
盐碱地里建桃园
洛浦县位于昆仑山北麓,是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北京市平谷区与新疆洛浦县建立结对关系,支持开展扶贫攻坚。2018年年初,49岁的李广富在平谷区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到洛浦县实地考察。这里拥有沙质土壤,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大桃生产。“这里的桃子一定比平谷的还要甜。”有着十多年种桃经验的李广富当即决定把平谷桃子西迁过来。
然而,平谷大桃的入疆路并没有那么容易。路途遥远、物资匮乏、语言不通……很多现实问题摆在李广富面前。“困难再多,总是要有人去做的,不试一把怎么知道结果呢?”2018年,李广富成立洛浦县平洛森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建立北京“平谷大桃”洛浦基地,开始了扶贫再创业。
2018年年底,李广富驾驶着皮卡车,经过4天的长途跋涉,将第一批4000多株桃苗运到了洛浦。准备大干一场的李广福没想到当地连给桃树剪枝的工具都没有。桃农们拿着裁纸刀一点点地剜着桃枝,一不留神手就被划破了。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在平谷,大棚桃灌溉用喷淋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在洛浦,喷淋后的桃叶上出现“白斑”,这是水中盐碱留下的痕迹。第一批带过去的桃苗几乎“全军覆没”,许多都被烧死了。现在说起来,李广富仍觉得很心疼。
为了改良盐碱地土壤,李广富四处寻找良方。他一头扎进盐碱地里,带领农户研究、实验;请教北京农科院、平谷区果品办专家,商讨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广富找到了一套综合土壤改良方案,通过挖排碱沟、修蓄水池,用大水漫灌等办法调整土壤酸碱度。
夏季,和田地区高温暴晒,盐碱量迅速上升。为了尽快改善土质,李广富带领公司员工加班加点,奋战三天三夜,终于挖好一条排碱沟。“李总来这里时皮肤白白的,跟我们一起在七八月的高温下连续干,变得黑黝黝的,和我们农民没啥区别。”当地村民阿孜古丽说。
经过改良,土壤酸碱度由11.5降到了9.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升。2019年春天,约3万株桃苗在洛浦扎下了根,成活率达到78%,荒凉贫瘠的盐碱地上建起了一座占地300余亩的桃园。
甜蜜的事业开花结果
“甜度25,太棒了。”
2020年6月,在“平谷大桃”洛浦基地,专家对第一批试种成熟的大桃甜度测试后,不禁发出赞叹。“这个甜度比平谷大桃还要高。”李广富笑着说。
平谷大桃的种植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民阿孜古丽的丈夫因病不能干重活,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里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身上。2019年,她看到“平谷大桃”洛浦基地的招工信息,第一时间报了名。“来基地做工,离家不远,家门口就能挣钱。”阿孜古丽说,“打药、修剪、采摘,再干些零活儿,现在我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拿到工资的阿孜古丽像过节一样高兴,她给家里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和电动摩托车。
在桃树的栽种、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环节,李广富雇请当地村民,一季大桃能吸引当地村民就业达2000多人次。
李广富把“平谷大桃”种到了盐碱地,也把种植技术送到了村民家中。从剪枝、浇水、打药到控制温度,李广富和同事们手把手给村民教授种桃技术。2020年春天,李广富给当地的300余户村民每户发放了6株桃苗。村民学会了种植技能,回家发展庭院经济,又多了一条致富路。阿孜古丽家也分到了桃树苗,她兴奋地说:“疏花疏果、套袋这些技术我都学会了,我要教会乡亲们,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如今,洛浦县平洛森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洛浦县多鲁吐格曼贝希村达成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100亩,打造大桃产业示范园,为11户贫困户每年分红两万多元,分红10年。
“村民过上好日子,是对我最好的嘉奖”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在扶贫之初,村民并不接受种植大桃,“这块荒地倒上水都长不出庄稼,怎么可能种出桃?”不少村民都是在一旁观望。
随着大桃试种成功,村民种桃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李广富的林下经济试验成功,更是免去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大桃成长期3年,在桃树种下去头两年,村民可以在林下种植小麦或蔬菜,第三年大桃就能收获了,土地一点也不浪费。“按照现在的收益看,一亩地能产桃5000斤,收益能达到5万元。”李广富说。
洛浦县百姓的朴实与善良,也深深感动着李广富。村里的老人麦赫木提已71岁,考虑到年龄问题,李广富在招工的时候没想过他。
桃园基地的灌溉基本靠天山雪水。2019年,正值田地灌溉时,大量天山雪水涌入园区,造成渠道堵塞,眼瞅着刚有起色的桃树就要被水淹没。危急时刻,麦赫木提挽起裤腿,径直走进大腿深的水中清理淤泥杂草。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李广富。“其实园区并没有多少出力气的活,在园区工作后,老人一个月能拿到近4000元的工资。”李广富说。在园区工作半年后,老人换掉了破旧的三轮车,买了新的电动车。如今,他的女婿也来到园区工作,家庭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看到乡亲们如此支持,李广富的干劲儿越来越足。他开始酝酿新计划:增加品种筛选,通过大棚、露地实验,试种出最适合洛浦发展的品种,让当地一年四季都有优质大桃;同时,为种植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现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过上好日子,是对我最好的嘉奖。”李广富说。
2021年3月15日,李广富从新疆赶回北京参加北京市扶贫协作总结表彰大会,此前他刚刚驾车回疆,把桃苗运到新疆洛浦的基地。“现在到了种桃的裉节上,今年是平谷大桃西迁的第三年,马上就要看到成果了。我只在北京待4天,周五我就回新疆了。”李广富说。
2018年年底,年近半百的李广富在新疆开始了新生活。他响应党和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把平谷大桃带到了4000公里外的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进疆两年多,李广富11次驾驶皮卡车往来京疆两地运送生产资料,来回行程共计7万多公里。“再過3到5年,新疆洛浦大桃达到5万亩没问题。”李广富自信满满。
盐碱地里建桃园
洛浦县位于昆仑山北麓,是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北京市平谷区与新疆洛浦县建立结对关系,支持开展扶贫攻坚。2018年年初,49岁的李广富在平谷区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到洛浦县实地考察。这里拥有沙质土壤,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大桃生产。“这里的桃子一定比平谷的还要甜。”有着十多年种桃经验的李广富当即决定把平谷桃子西迁过来。
然而,平谷大桃的入疆路并没有那么容易。路途遥远、物资匮乏、语言不通……很多现实问题摆在李广富面前。“困难再多,总是要有人去做的,不试一把怎么知道结果呢?”2018年,李广富成立洛浦县平洛森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建立北京“平谷大桃”洛浦基地,开始了扶贫再创业。
2018年年底,李广富驾驶着皮卡车,经过4天的长途跋涉,将第一批4000多株桃苗运到了洛浦。准备大干一场的李广福没想到当地连给桃树剪枝的工具都没有。桃农们拿着裁纸刀一点点地剜着桃枝,一不留神手就被划破了。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在平谷,大棚桃灌溉用喷淋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在洛浦,喷淋后的桃叶上出现“白斑”,这是水中盐碱留下的痕迹。第一批带过去的桃苗几乎“全军覆没”,许多都被烧死了。现在说起来,李广富仍觉得很心疼。
为了改良盐碱地土壤,李广富四处寻找良方。他一头扎进盐碱地里,带领农户研究、实验;请教北京农科院、平谷区果品办专家,商讨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广富找到了一套综合土壤改良方案,通过挖排碱沟、修蓄水池,用大水漫灌等办法调整土壤酸碱度。
夏季,和田地区高温暴晒,盐碱量迅速上升。为了尽快改善土质,李广富带领公司员工加班加点,奋战三天三夜,终于挖好一条排碱沟。“李总来这里时皮肤白白的,跟我们一起在七八月的高温下连续干,变得黑黝黝的,和我们农民没啥区别。”当地村民阿孜古丽说。
经过改良,土壤酸碱度由11.5降到了9.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升。2019年春天,约3万株桃苗在洛浦扎下了根,成活率达到78%,荒凉贫瘠的盐碱地上建起了一座占地300余亩的桃园。
甜蜜的事业开花结果
“甜度25,太棒了。”
2020年6月,在“平谷大桃”洛浦基地,专家对第一批试种成熟的大桃甜度测试后,不禁发出赞叹。“这个甜度比平谷大桃还要高。”李广富笑着说。
平谷大桃的种植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民阿孜古丽的丈夫因病不能干重活,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里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身上。2019年,她看到“平谷大桃”洛浦基地的招工信息,第一时间报了名。“来基地做工,离家不远,家门口就能挣钱。”阿孜古丽说,“打药、修剪、采摘,再干些零活儿,现在我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拿到工资的阿孜古丽像过节一样高兴,她给家里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和电动摩托车。
在桃树的栽种、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环节,李广富雇请当地村民,一季大桃能吸引当地村民就业达2000多人次。
李广富把“平谷大桃”种到了盐碱地,也把种植技术送到了村民家中。从剪枝、浇水、打药到控制温度,李广富和同事们手把手给村民教授种桃技术。2020年春天,李广富给当地的300余户村民每户发放了6株桃苗。村民学会了种植技能,回家发展庭院经济,又多了一条致富路。阿孜古丽家也分到了桃树苗,她兴奋地说:“疏花疏果、套袋这些技术我都学会了,我要教会乡亲们,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如今,洛浦县平洛森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洛浦县多鲁吐格曼贝希村达成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100亩,打造大桃产业示范园,为11户贫困户每年分红两万多元,分红10年。
“村民过上好日子,是对我最好的嘉奖”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在扶贫之初,村民并不接受种植大桃,“这块荒地倒上水都长不出庄稼,怎么可能种出桃?”不少村民都是在一旁观望。
随着大桃试种成功,村民种桃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李广富的林下经济试验成功,更是免去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大桃成长期3年,在桃树种下去头两年,村民可以在林下种植小麦或蔬菜,第三年大桃就能收获了,土地一点也不浪费。“按照现在的收益看,一亩地能产桃5000斤,收益能达到5万元。”李广富说。
洛浦县百姓的朴实与善良,也深深感动着李广富。村里的老人麦赫木提已71岁,考虑到年龄问题,李广富在招工的时候没想过他。
桃园基地的灌溉基本靠天山雪水。2019年,正值田地灌溉时,大量天山雪水涌入园区,造成渠道堵塞,眼瞅着刚有起色的桃树就要被水淹没。危急时刻,麦赫木提挽起裤腿,径直走进大腿深的水中清理淤泥杂草。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李广富。“其实园区并没有多少出力气的活,在园区工作后,老人一个月能拿到近4000元的工资。”李广富说。在园区工作半年后,老人换掉了破旧的三轮车,买了新的电动车。如今,他的女婿也来到园区工作,家庭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看到乡亲们如此支持,李广富的干劲儿越来越足。他开始酝酿新计划:增加品种筛选,通过大棚、露地实验,试种出最适合洛浦发展的品种,让当地一年四季都有优质大桃;同时,为种植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现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过上好日子,是对我最好的嘉奖。”李广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