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mangr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建筑工程设计和检验标准,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已经有78项设计还在沿用未经过抗震的房屋为研究对象。文章针对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研究加固理论与实践规律。
  关键词:建筑结构;建筑工程设计;抗震鉴定;加固理论;实践方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11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2.056
  1 抗震概念的设计是鉴定与加固理论的外延
  抗震理念的设计应用主要是用来描述新建筑结构抗震工程,这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的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的经验整合而成的新的设计原理和设计理念,没有经过必要的科学计算直接确定了建筑结构抗震的标准和措施,这也是区别于传统的数值设计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建设结构抗震设计包括以下九点:(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观点;(2)遇到大地震可以屹立不倒、中等地震可以修复、小型地震震不倒;(3)根据不同种类的建筑结构进行分类修复的方法;(4)对于处于危险的建筑结构和地段要进行及时的抢修和处理,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5)清楚了解建筑结构抗震的鉴定概念和方法;(6)构建建筑结构抗震的系统和线路,避免出现变形的情况;(7)保障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8)考察非结构的抗震设计手段的好坏;(9)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对钢筋等进行更替。
  在对已经建好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抗震设计鉴定综合方法”对其进行基本的鉴定和描述,根据对已经鉴定后的建筑进行总体的宏观的调试,然后还要根据不同的方面来判断整体的建筑抗震总体效果。在GB 50023-2009中明确提出了要是进行分类讨论,根据不同的使用特点设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安全和不安全的路段进行整合和处理,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近震和远震的建筑结构有差别等内容,具体表现如下:(1)现有建筑机构和新型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有所区别。现有建筑主要是根据78项设计进行改造,主要是针对于那些旧的房屋和没有经过实际改造过房屋,而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则有区别,当抗震鉴定工作寿命期不做考虑时,新建工程的抗震能力的设计要求高于已有工程的鉴定要求。(2)现有的建筑抗震鉴定能力的判别方法。根据鉴定标准中曾经明确规定了构件的鉴定方法,因此经常缺乏对整体抗震能力的判别,这就会导致很多部分不能符合实际标准要求,实际的部分就需要进行加固和处理,从而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局部进行加固,从而使其产生新型的抗震环节,但是其稳定性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GB 50023-2009的标准主要是利用了衡量抗震能力,这也是建筑结构的综合鉴别方法,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抗震结构,另一方面就是承载力,这就会影响整个构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建筑的承载能力较高的时候,要在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其他方面的延展性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反之,当建筑的承载能力较低的时候,就要提高其他方面的延展性。(3)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部位。根据建筑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对其进行鉴别的过程中,将鉴定的部分主要分为主要部分和其他部分,需要认真检查其主要部分,其次才是其他部分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建筑结构抗震的安全性和整体性,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部位、抗震类型、抗震结构都是不同的,其强烈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据相应的框架进行举例,6、7度时重点是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8、9度的时候要对柱子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量,对截面进行构造。(4)建筑结构基础的判别。要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对地震灾害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只需要对存在严重缺陷的地段和8、9度的不利地段进行检测和鉴定。在对Ⅰ类场地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箱基、地下室、桩基等进行检查,建筑结构的上部鉴定也可以适当的减弱,对于Ⅳ类场地进行鉴定的过程中,由于土层不够均匀、复杂地形等缺点,建筑结构的上部鉴定也可以适当的提升。(5)现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检测。新建抗震设计重要概念之一就是规则性、合理性要求。现有建筑的存在也是符合了规律性、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还需要使用新型建筑结构进行测量和更新,虽然每一个建筑结构的性能和检测方法都不仅相同,但是都可以采用共同的手段进行处理和检测,从而提高鉴定要求。(6)结构构件达到材料等级强度的最低要求。首先为了判断结构实际承受力,其次是为了将鉴定的范围缩小在抗震测量的范围之中。
  如果当现有的建筑结构已经不再符合鉴定的具体标准,这时候就要利用加固原理对其进行加固,目前我国现行的加工鉴定标准主要包括GB 50023-2009和GB 50367-2006两种指标。除此之外,有一些特定的建筑施工工程要求,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指标要与新型的建筑结构抗震指标相同或者相近,因此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就要把握以下概念和原理:(1)抗震加固的修复原理各异。如果现有的建筑结构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时候,在它们没有被要求的同时仍然是安全的、可靠的,但是如果一旦其不能投入正常的使用,需要加固的时候就意味着它们是不安全的,这与修复加固的本质是十分不同的。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主要包括受到损伤后其自身的恢复能力较差需要加固、结构抗震能力局部修复或全面加固;(2)加固目标与依据是抗震鉴定结论。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是一份前后延续工作;(3)提高综合抗震能力方法。如果现有建筑或者新型建筑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从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两方面入手,既要提高变形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其承载能力,只有根据不同的建筑缺陷对症下药,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抗震能力;(4)提高加固的性能。建筑结构加固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抗震的综合能力,始终保持新老构建能够顺利的进行连接,在整个检测的过程中影响新老部分工作的协同程度,特别要防止出现新的损伤;(5)充分提高承载力。由于建筑结构地基长时间处于竖向作用,因此土体结构较为坚固,需要充分提高承载能力,当建筑结构所承载的重力过多的时候,就不需要对其地基进行处理,直接加固即可;(6)合理选择加固材料。加固材料的选用要进行严格的筛选,选择质量较好、加固等级高的安全材料,而且在进行加固施工之前,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实际尺寸进行二次测量,一旦出现材料结构出现倾斜,需要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修复。   2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鉴定
  所谓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就是对现有的建筑抗震能力进行判断,我国GB 50023-2009标准中层面明确指出了逐层筛选的方法:利用宏观控制对抗震能力进行鉴定以及承载能力进行鉴定,而对于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结构进行测试,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的GB 50023-2009的标准进行加固设计,将加固以后的鉴别能力作为衡量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简化。
  建筑结构的宏观建筑鉴定主要涵盖以下方面:建筑房屋的高度、建筑房屋的质量、建筑房屋的平面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检测,只有将非结构构件和结构构件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实际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过程中,要以最简单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一般震级不超过6度的时候是不需要进行检验的,但是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一些抗震墙间距进行固定和鉴别,这样才能够提高其面积的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
  抗震能力指标作为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融合多方面的大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将其中相同的部分进行总结和归纳,才能提高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使其朝着定量方向发展。
  3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实践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只有配合现有旧城区进行改造和统一规划之后,在考虑安全性、稳定性的情况下,才能增加使用的整体面积,达到加固的目的,从而优化建筑外部结构的美化性,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GB 50369-2006的标准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抗震加固的具体操作措施:(1)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过程中,既需要提高建筑的刚性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其承载能力,主要是以扩大建筑构件的截面为主要方式。如:九江市老中级法院改造,就是在原单跨框架内加一排柱,改造为二跨框架,提高承载力与延性,降低了层高。对于仅仅要提高构件的受剪承载力,从而使用连接构建和包钢结构两种方法;(2)一旦发现建筑结构系统中存在明显的缺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断开结构或者增设结构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样就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使建筑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达到规定的要求。如:九江市保安公司金库办公楼的改造,是将L型结构断开成2个规则的矩形结构,原单跨框架通过加砼剪力墙形成框剪构造;(3)利用提高建筑结构的变形能力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4)对于建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抗震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只有先处理较为薄弱的环节,才能保护局部的构件。如梁柱箍筋不足,一般加粘高强碳纤维,既符合整体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同时还需要达到美观的效果;(5)对于非建筑结构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需要对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段进行重点的排查和整顿。
  当在对建筑结构抗震进行加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使各项目标都符合可行性和经济性原理,同时还要将寿命期结合在其中;(2)对于主要部分要适当的进行改造然后再进行二次加固,同时还要制定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加固方案,减少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3)使用多种灵活技术进行加固和改造,利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整体水平,不得加固原本存在的框架梁柱等;(4)考虑建筑结构的刚性变化、荷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各个方面进行协调施工,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5)综合运动新型的粘钢加固技术、化学锚加固技术等,如果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抗震研究,广泛应用减震技术等科学方法。
  (责任编辑:小 燕)
其他文献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作为水源工程重要载体的水库工程建设迎来了新的建设高潮。在水库工程建设中,招投标管理非常关键。文章就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84-0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东部地区间歇性电源迎来快速发展,呈现出风电上网电量占比较高、光伏电站渐成主角、局部地区领先发展等新趋势。大量间歇性电源的并网接入除了直接影响供电公司的售电量、售电收入和利润总额以外,对电网规划、运行和检修也带来影响。文章对东部地区间歇性电源发展新趋势及经济消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东部地区;间歇性电源;发展趋势;经济消纳;清洁能源建设;光伏电站 文献标识码:A
煤矿企业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功能会严重影响开采煤炭的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领域已经获得一定成绩,能源行业发展也十分重要,我国具备比较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工程的进步,110kV电缆敷设以及电缆头制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电缆工程具有投资费用高、损坏修复时间长等特点,一旦电缆出现故障,势必会对人们的用电安全性、可靠性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电缆的敷设以及电缆头的制作。  关键词:110kV电缆;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电缆工程;电力故障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246
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和GIS/GPS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越来越完善的信息平台。充分采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密切结合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实现智能化管理,会给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空间、更高的生产价值。文章对企业封闭式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
摘要:供电企业如何及时准确对隐患进行评估和定级,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这是国内外一直着重研究探讨的课题。文章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定量方法确定安全隐患分级,探索将风险评估模型作为安全隐患量化定级的一种辅助手段。  关键词: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隐患定级;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资产全寿命周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86-03
摘要:黄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其在电子工业、农药、医药、食品和肥料等多个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生产黄磷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消耗大量的能量。文章对黄磷生产中的能耗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节能措施。  关键词:黄磷生产;能耗;节能措施;工业原料;工业生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Q1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095-02 DOI:10.13535/j.c
摘要:路面的平整程度是衡量路面功能和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驾驶员驾驶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平整的道路会使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因为道路状况出现舒适程度下降、燃料消耗增加和车辆自身的磨损程度加重。文章根据对造成道路不平整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改善道路不平整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沥青砼路面;道路平整度;施工控制;路面功能;路面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章编号:1009
摘要: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不仅带动了建筑领域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建筑建设技术的不断革新,钢结构在建筑安装过程中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文章对钢结构的应用优势进行了探讨,对钢结构建筑安装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当前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钢结构安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章编号:1009-2
摘要:文章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首先对城镇燃气的用量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燃气用户和管网设施两个主要方面探讨了燃气供需过程的调峰措施,以此希望能够为同行业人员以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镇用户;燃气用量;供需平衡;调峰措施;燃气用户;管网设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187-02 DOI:10.13535/j.cnk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