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化学教学 学生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强调教师要转换角色,由传统的课堂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变成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更新理念、提高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对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进行以下阐述。
  一、教师手中的“教案”成为师生共用的“学案”
  学案由老师共同探讨,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学,体现学习的重点、难点等。设计学案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1.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不详细看书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 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中要体现开放式的教学思路,不局限于教材,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创设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印象。(1)多用启发,讨论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是扮演着辅导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思考、讨论,定下探究的目标,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既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同时也让他们保持了一份善于探索发现的热情。
  (2)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到完成化学实验,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交流讨论,相互启发,碰撞出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不但知识学活了,而且实验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不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2.新课改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2)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不是一个很遥远的东西,而是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病讲到常用药物的疗效及使用方法……总之一句话:生活离不开化学。
  三、合理有效选择习题的策略:不能因为作业中有什么,就讲什么内容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配备相应的习题
  1. 选题和编题相结合,增强工作实效。在编制习题时要关注习题蕴含的思维过程,适当设计分层次作业。关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并体现过程方法维度的训练。
  2. 加强集体教研和行动研究,提高作业质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教研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优势,提高和保证出题的质量。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主题式备课,积少成多,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同步练习题。
  3.深入挖掘教材栏目的习题功能。教材中有一些活动性的栏目,如“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和一些资料性栏目如“身边的化学”“视野拓展”等,都可以作为老师编制习题的素材。
  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在讲课技能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选准适宜的教学途径,把已有的教学经验及时凝练和升华,进而切实提高课程质量、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
  
   (河北乐亭二中;0636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