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手术后早期运动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19-01
各种手术后,患者常因身体虚弱、惧怕痛疼和(或)某些器官功能障碍等而不愿早期进行运动。但术后长期卧床休息,常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轻者使患者康复延迟,重者将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甚至留下一些永久性的后遗症。
本文就术后早期运动的重要性和如何帮助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运动谈一点体会。
1术后早期运动的重要性[1]
1.1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心输出量、回心血量和肺通气量均减少,血氧饱和度和机体代谢水平降低,使手术创面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伤口愈合延迟,也增加了伤口裂开和感染的机会。术后活动减少,胃肠功能不能及时恢复,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减少,也影响了伤口愈合。
1.2可防止肺部并发症。由于麻醉作用,或因患者術前吸烟等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或难以咳出;加之,患者因伤口疼痛而惧怕咳嗽和肺通气量减少,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而致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术后早期运动可兴奋呼吸中枢,并可使肺通气量增加,避免了肺泡萎陷和分泌物积聚,减少了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
1.3可防止胃肠道并发症。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使胃肠蠕动减慢或难以恢复,肠内微生物繁殖、产气,致肠胀气和胃肠吻合口、腹壁切口张力增加,从而影响伤口愈合;严重者可致吻合口破裂,从而形成腹腔、腹壁漏(或瘘)。因此,胃肠道手术后,除了要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外,还应积极鼓励患者早期运动,以促使胃肠功能恢复。
1.4可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术后早期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长期卧床休息易致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等,被患者误认为病情加重而产生焦虑和担忧等不良心理反应。不良心理反应易导致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失眠、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并发症发生机率。
2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运动的方法
2.1认真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了解、促进术后康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术前健康教育应科学开展。①开展健康教育时间:以手术前一日最为适宜。过早易使患者提早进入术前紧张和忧虑状态,从而造成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休息和治疗计划的实施;过晚则没有给患者留下了解手术等治疗计划和调整心理状态的时间,更不利于手术和术后康复。②术前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他一些陪护人员等。③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计划、手术方法、疗效、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术中、术后的止痛方法和止痛效果;手术的安全性和如何配合手术及治疗等。④方法:术前健康教育应分二步实施。第一步,先了解清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病情及术前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二步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于一般手术病人,应先向患者讲清楚病情、治疗计划、手术前注意事项、术中和术后如何配合治疗、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等;教会患者术后早期如何运动。若术后患者状况良好,一般约需卧床休息8-12小时。之后,应根据病员身体状况,教病员开始在病床上做适当活动。先鼓励病员坐起,当无头昏、眩晕及严重疼痛等不适时,再扶其下床,沿床边缓慢走动数分钟即可。一般先在床边、室内活动,以后逐渐扩展至室外。最初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可仅做适当散步,也可仅进行深呼吸,还可进行咳嗽和排痰或练习腹式呼吸。对于年老体弱者,应特别强调术前要多做深呼吸、咳嗽和排痰、排尿排便等练习。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术前宣教时应耐心、细致,尽量使用举例和示范法,以便让患者正确理解,并正确掌握术后早期运动方法。对于需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应帮助其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并指导其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2注意事项。术后早期,患者全身状况差,伤口未愈合,剧烈运动易发生意外。因此,制定术后运动方案时应遵循科学、渐进的原则。
引导患者活动时应注意:①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和呼吸,最好于活动前先测量其血压,若有异常,则暂停活动。②对于术后循环不稳定、严重感染、休克和极度衰弱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开始活动时间和活动量。③术后首次活动仅限于室内,并且要有专人搀扶,防止患者因伤口疼痛或身体虚弱而意外摔倒等。④术后患者咳嗽、排痰时,应嘱其双手五指张开轻按于手术伤口两侧,并按术前所教授的方法进行。⑤注意保暖。⑥定期消毒病室。⑦无论一般术后活动,还是术后康复锻炼都需要循序渐进,千万莫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5~133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19-01
各种手术后,患者常因身体虚弱、惧怕痛疼和(或)某些器官功能障碍等而不愿早期进行运动。但术后长期卧床休息,常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轻者使患者康复延迟,重者将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甚至留下一些永久性的后遗症。
本文就术后早期运动的重要性和如何帮助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运动谈一点体会。
1术后早期运动的重要性[1]
1.1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心输出量、回心血量和肺通气量均减少,血氧饱和度和机体代谢水平降低,使手术创面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伤口愈合延迟,也增加了伤口裂开和感染的机会。术后活动减少,胃肠功能不能及时恢复,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减少,也影响了伤口愈合。
1.2可防止肺部并发症。由于麻醉作用,或因患者術前吸烟等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或难以咳出;加之,患者因伤口疼痛而惧怕咳嗽和肺通气量减少,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而致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术后早期运动可兴奋呼吸中枢,并可使肺通气量增加,避免了肺泡萎陷和分泌物积聚,减少了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
1.3可防止胃肠道并发症。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使胃肠蠕动减慢或难以恢复,肠内微生物繁殖、产气,致肠胀气和胃肠吻合口、腹壁切口张力增加,从而影响伤口愈合;严重者可致吻合口破裂,从而形成腹腔、腹壁漏(或瘘)。因此,胃肠道手术后,除了要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外,还应积极鼓励患者早期运动,以促使胃肠功能恢复。
1.4可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术后早期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长期卧床休息易致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等,被患者误认为病情加重而产生焦虑和担忧等不良心理反应。不良心理反应易导致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失眠、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并发症发生机率。
2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运动的方法
2.1认真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了解、促进术后康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术前健康教育应科学开展。①开展健康教育时间:以手术前一日最为适宜。过早易使患者提早进入术前紧张和忧虑状态,从而造成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休息和治疗计划的实施;过晚则没有给患者留下了解手术等治疗计划和调整心理状态的时间,更不利于手术和术后康复。②术前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他一些陪护人员等。③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计划、手术方法、疗效、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术中、术后的止痛方法和止痛效果;手术的安全性和如何配合手术及治疗等。④方法:术前健康教育应分二步实施。第一步,先了解清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病情及术前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二步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于一般手术病人,应先向患者讲清楚病情、治疗计划、手术前注意事项、术中和术后如何配合治疗、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等;教会患者术后早期如何运动。若术后患者状况良好,一般约需卧床休息8-12小时。之后,应根据病员身体状况,教病员开始在病床上做适当活动。先鼓励病员坐起,当无头昏、眩晕及严重疼痛等不适时,再扶其下床,沿床边缓慢走动数分钟即可。一般先在床边、室内活动,以后逐渐扩展至室外。最初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可仅做适当散步,也可仅进行深呼吸,还可进行咳嗽和排痰或练习腹式呼吸。对于年老体弱者,应特别强调术前要多做深呼吸、咳嗽和排痰、排尿排便等练习。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术前宣教时应耐心、细致,尽量使用举例和示范法,以便让患者正确理解,并正确掌握术后早期运动方法。对于需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应帮助其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并指导其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2注意事项。术后早期,患者全身状况差,伤口未愈合,剧烈运动易发生意外。因此,制定术后运动方案时应遵循科学、渐进的原则。
引导患者活动时应注意:①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和呼吸,最好于活动前先测量其血压,若有异常,则暂停活动。②对于术后循环不稳定、严重感染、休克和极度衰弱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开始活动时间和活动量。③术后首次活动仅限于室内,并且要有专人搀扶,防止患者因伤口疼痛或身体虚弱而意外摔倒等。④术后患者咳嗽、排痰时,应嘱其双手五指张开轻按于手术伤口两侧,并按术前所教授的方法进行。⑤注意保暖。⑥定期消毒病室。⑦无论一般术后活动,还是术后康复锻炼都需要循序渐进,千万莫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