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休闲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发展休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展休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发展休闲;和谐社会;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18-02
一、休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进步标志
休闲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式,参与经济创造,休闲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在财富二次分配中受益,缓解社会矛盾,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源,为人的“思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为发展创造提供了可能,人通过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可以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休闲丰富的内涵,决定了休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好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回顾中外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休闲思想的源头与人类文明史一样久远,在公元前1100年,我国人民已经开始热情讴歌生活,到公元前500年,体现中国远古休闲文化的《诗经》已经被孔子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本。休闲思想在《诗经》中占有核心的位置。甚至周朝的大夫们在向周王进谏时也认为是治国安邦的重要谋略和准则。到了汉朝,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文化最有代表性,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成为许多文人名士的向往。旅游文学在唐朝的兴起,使人们对各地风土人情的关心程度空前高涨。唐宋明清时期的休闲文化有利于向大众广泛传播文化地理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到了近代,则产生了一批提倡闲适生活小品文的作家,其中林语堂是第一位从哲学角度看待和讨论休闲的文人。尽管休闲思想的历史久远,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休闲都只是工作的附佣,人们并没有认识到休闲的作用,休闲的地位也没有被肯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休闲方式和休闲观念。我国人民已经开始把休闲本身看成一种目的,而不是从属于工作的;把休闲当成主要的生活乐趣,从休闲活动中得到满足,感到愉悦。托夫勒早在十几年前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已从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报酬的劳动,他们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接受教育,或者娱乐消遣,一旦我们认识到,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劳务——产消结合时——旧的工作的空闲时间的区别和界限就消失了。”(《第三次浪潮》1984年第27页)目前,全世界已有145个国家和地区实行5天工作周制,发达国家和地区将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工作制。可见,休闲既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发展休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追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高度发达。那时,休闲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休闲成为社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保证人们有良好的休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休闲必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除了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保证了所有人休闲的权利的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休闲,不再是历史上精英阶层的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权利,休闲的普遍化体现的社会公平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明显标志。可以说,发展休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发展休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应是一个工作与休闲价值并重,两者相互补充又相互渗透的时代,人类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以往由于对效率的过度追求与利润最大化指标导致了工作对人的异化。专业化分工带来了工厂的效率,却剥夺了手工艺者的工作魅力与乐趣,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劳动者的强度,但破坏了自然劳动的节律。这些使人们陷入了困境并导致了工作与休闲的冲突,因而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改变,个体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工作和休闲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工作像休闲,休闲像工作,休闲与工作的一体化已见端倪,在一些西方国家和我国一些行业部门,工作岗位上,工人已开始离开了生产流水线,摆脱了重复而机械的劳动,由蓝领阶层上升为白领阶层。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生产中尽情地从事自己的创造。保障措施和娱乐设施进入工作场地,工作环境变得安全、轻松,职工以企业或公司为家,对单位的运作和发展充满了关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同时又有更多的自由做出决定,与外界的交往和联系变得广泛而频繁,再也不是始终如一被禁锢在一个环境模式之中。工人在工作中变得积极努力,工作中得到了满足感、成就感,而不是厌恶感,工作成为乐趣,不再是负担。尤其是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开始改变以住的工作与休闲分裂的局面,在信息时代“时间界限的模糊性、时间结构的弹性化与时间制度的即时化”都使工作与休闲之间相互融合。工作和休闲的本质应该是统一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休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质都是为了人,为了人幸福、自由和有尊严的生存。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写道:“所有这些电子新发明——共享屏幕、电视会议和可视电话——这是我克服物理性隔离的办法。等到这些东西变得十分普及时,我们的工作方式会改变。”所以说工作与休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15年,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紧跟其后;新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正如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随着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网络的发达,办公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办公地点也可以设在家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好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将是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享有充分发挥自己一切兴趣、才能、智慧的广阔空间,因此,发展休闲可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休闲最基本的功能是体力和精神的恢复,使压力缓解、使精力充沛、使人以愉快的精神和充足的体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休闲可以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而“个人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正像美国休闲专家杰弗瑞·戈比教授所认为的:“休闲不仅可以促进人自身素质的提升,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所以发展休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静.发展休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理论前沿,2006,(23).
[2]托马斯·方德尔著,成素梅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云南人民出版社.
[3]赵建岭.论休闲与工作的辩证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作者简介】粘忠友(1952-),男(满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关键词】发展休闲;和谐社会;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18-02
一、休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进步标志
休闲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式,参与经济创造,休闲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在财富二次分配中受益,缓解社会矛盾,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源,为人的“思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为发展创造提供了可能,人通过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可以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休闲丰富的内涵,决定了休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好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回顾中外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休闲思想的源头与人类文明史一样久远,在公元前1100年,我国人民已经开始热情讴歌生活,到公元前500年,体现中国远古休闲文化的《诗经》已经被孔子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本。休闲思想在《诗经》中占有核心的位置。甚至周朝的大夫们在向周王进谏时也认为是治国安邦的重要谋略和准则。到了汉朝,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文化最有代表性,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成为许多文人名士的向往。旅游文学在唐朝的兴起,使人们对各地风土人情的关心程度空前高涨。唐宋明清时期的休闲文化有利于向大众广泛传播文化地理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到了近代,则产生了一批提倡闲适生活小品文的作家,其中林语堂是第一位从哲学角度看待和讨论休闲的文人。尽管休闲思想的历史久远,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休闲都只是工作的附佣,人们并没有认识到休闲的作用,休闲的地位也没有被肯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休闲方式和休闲观念。我国人民已经开始把休闲本身看成一种目的,而不是从属于工作的;把休闲当成主要的生活乐趣,从休闲活动中得到满足,感到愉悦。托夫勒早在十几年前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已从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报酬的劳动,他们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接受教育,或者娱乐消遣,一旦我们认识到,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劳务——产消结合时——旧的工作的空闲时间的区别和界限就消失了。”(《第三次浪潮》1984年第27页)目前,全世界已有145个国家和地区实行5天工作周制,发达国家和地区将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工作制。可见,休闲既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发展休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追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高度发达。那时,休闲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休闲成为社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保证人们有良好的休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休闲必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除了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保证了所有人休闲的权利的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休闲,不再是历史上精英阶层的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权利,休闲的普遍化体现的社会公平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明显标志。可以说,发展休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发展休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应是一个工作与休闲价值并重,两者相互补充又相互渗透的时代,人类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以往由于对效率的过度追求与利润最大化指标导致了工作对人的异化。专业化分工带来了工厂的效率,却剥夺了手工艺者的工作魅力与乐趣,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劳动者的强度,但破坏了自然劳动的节律。这些使人们陷入了困境并导致了工作与休闲的冲突,因而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改变,个体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工作和休闲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工作像休闲,休闲像工作,休闲与工作的一体化已见端倪,在一些西方国家和我国一些行业部门,工作岗位上,工人已开始离开了生产流水线,摆脱了重复而机械的劳动,由蓝领阶层上升为白领阶层。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生产中尽情地从事自己的创造。保障措施和娱乐设施进入工作场地,工作环境变得安全、轻松,职工以企业或公司为家,对单位的运作和发展充满了关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同时又有更多的自由做出决定,与外界的交往和联系变得广泛而频繁,再也不是始终如一被禁锢在一个环境模式之中。工人在工作中变得积极努力,工作中得到了满足感、成就感,而不是厌恶感,工作成为乐趣,不再是负担。尤其是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开始改变以住的工作与休闲分裂的局面,在信息时代“时间界限的模糊性、时间结构的弹性化与时间制度的即时化”都使工作与休闲之间相互融合。工作和休闲的本质应该是统一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休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质都是为了人,为了人幸福、自由和有尊严的生存。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写道:“所有这些电子新发明——共享屏幕、电视会议和可视电话——这是我克服物理性隔离的办法。等到这些东西变得十分普及时,我们的工作方式会改变。”所以说工作与休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15年,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紧跟其后;新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正如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随着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网络的发达,办公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办公地点也可以设在家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好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将是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享有充分发挥自己一切兴趣、才能、智慧的广阔空间,因此,发展休闲可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休闲最基本的功能是体力和精神的恢复,使压力缓解、使精力充沛、使人以愉快的精神和充足的体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休闲可以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而“个人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正像美国休闲专家杰弗瑞·戈比教授所认为的:“休闲不仅可以促进人自身素质的提升,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所以发展休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静.发展休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理论前沿,2006,(23).
[2]托马斯·方德尔著,成素梅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云南人民出版社.
[3]赵建岭.论休闲与工作的辩证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作者简介】粘忠友(1952-),男(满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