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无问东西》结束,王敏佳蒙着面巾在风尘肆虐的戈壁滩里龋龋独行,寻找在此驻扎5年做科研的陈鹏踪迹的背影,久久在我脑海难以抹去。其实,人这一生何尝不是独自在命运的途中反复摸索思考人生的意义,及何所谓本性的真,何所谓爱。
电影里太多颠沛流离的人生体验,总能让你不经意间回想起自己懵懂的青春过往;太多感人肺腑的情感,总能让你在荧幕前产生心与心的共鸣;太多优秀灵魂不加掩饰的心灵思索,总能带给你人生之启迪。最初的真实、价值、人性与初心,这些最永恒的话题,在荧幕盛放带给你的心灵以最震撼的共鸣。
最古老的大学,秉承着一脉对理想最淳朴的追求,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三代人的青春轨迹,而这些轨迹却巧妙地穿越时空交织在一起,对各自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华学生吴岭楠在思考人生价值时,梅贻琦对他展开了关于“真实”这一话题的交流,他从中得到启发继而转理为文。这也就有了他在学校迁入西南联大,在战机轰鸣之时,他为学生们展开对泰戈尔关于“真实”之诗的解读。他深邃而坚定的目光,在那一刻,让纠结于是否在抗战时期投笔从戎,参加飞行军招聘的沈光耀,发现了内心的答案。沈光耀在入伍参军后,总是在训练之余,自行驾驶带着装满补给的飞机去救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在西南地区受到救济的孩子陈鹏,在清华大学研究核电子领域,他学西医的一个朋友李想,喜欢陈鹏的恋人——学中医的王敏佳。当陈鹏得知此事痛苦万分时,王敏佳在“文革”的浪潮下行正义之事被惨遭批斗,可在一旁的李想却袖手旁观。陈鹏得知此事从学校赶往批斗所,救下已血肉模糊的王敏佳。李想跪在王敏佳墓前忏悔之时,被陈鹏训斥了一番。改过自新的李想,在支边时,为救被困风雪之中的居民自己被冻死。而被困风雪的那个居民的儿子,同样在年轻时受到正义与现实的考验,他的爸妈便讲述了李想在风雪中拼死救他们的故事,这个久经商海疲战的年轻人,终究坚定了从商为公益的初心,在城市破晓的晨光下,看到了被他解救的四胞胎的微笑。
故事没有夸张的感情宣泄,有的只是真实的时代,有血有肉的人物。青春时的种种心理都在细微之处尽数呈现,让我们在短时期经历四代青春,同时对自己的青春有了新的思考。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初心所向,无问西东。”沈光耀在联大读书时,日军敌机的轰鸣声天天在头顶回响。当那个教官在招募空军时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下定了决心,可让人感到悲伤的是,最后的战斗中,战友们的战机都被击落,他在日机的嘲笑中冒着机油燃尽的风险对日机狂轰。在最后可以跳伞的关头,他看到浸没的血水中跳伞时被日机炸死的战友们,他说了一句“对不起了家人”,接着毅然撞向敌船和敌人同归于尽。
在日机轰响时,正义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最令人绝望的是,每当正义被强势嘲笑,而你却无能为力,倘若那种正义关乎民族尊严,你也会不顾一切去救的。总有一个人要站出来,只要有这个人的存在,那就有曙光初露的希望。而沈光耀无疑是那个地区这样的一个存在,在危机关头,几乎大多数英雄都难逃悲壮的结局,但倘若这悲壮对于当时的人们是有意义的,那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上那条路。
而李想、陈鹏和王敏佳的时代,正义却不那么轻易地被肯定。在“文革”纷扰的岁月,王敏佳在与李想过于稚嫩的正义感和过于陈旧老练的封建礼教对抗中,终究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人性的悲哀让我们认识到,往往你眼睛里看到的并不是真的,真实的东西往往被忽略或不为人所知。这正是王敏佳看到李想对她的热忱,却忽视了陈鹏对她埋藏于心灵深处的爱。在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喜欢的人的生死之间,李想选择了自己的利益。那个想置王敏佳于死地的女人,在最后雷雨交加时良心才发现,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性的恶是佛也度不了的。”人性的恶是在摧殘纯洁的美的同时得到发泄快感的,有多少的冷眼旁观就有多少铁石心肠。在“文革”中旁观的人们,或许并不在乎那个在台上被侮辱的人是否有罪,却能在批斗对象断气的那一刻,释放出做农事被地主欺凌时得到发泄的快乐。王敏佳的形象就如三毛在《哭泣的骆驼》里塑造的那个阿拉伯女人一样,在纯洁被恶毒的世俗误解下,香消玉殒。幸运的是陈鹏的爱让王敏佳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爱是超越容颜和欲望的,他让王敏佳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来。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那首《一生有你》:“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电影总能在绝望时将正能量平地抬起,让人们重新相信并坚信一些最初的东西。“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辛”,可是幸运地听到了那句话:“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思来想去笑容随之减少,而利弊依然难以权衡。那么不如做自己快乐的事,关心自己需要关爱的人。城市不会因为你的皱眉和烦忧而有改变,却会因为你的一抹微笑带给你身边人以最深的温暖。无论现在拥有了什么,缺少了什么,你的初心还在手里这就是幸运。
(编辑/张金余)
电影里太多颠沛流离的人生体验,总能让你不经意间回想起自己懵懂的青春过往;太多感人肺腑的情感,总能让你在荧幕前产生心与心的共鸣;太多优秀灵魂不加掩饰的心灵思索,总能带给你人生之启迪。最初的真实、价值、人性与初心,这些最永恒的话题,在荧幕盛放带给你的心灵以最震撼的共鸣。
最古老的大学,秉承着一脉对理想最淳朴的追求,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三代人的青春轨迹,而这些轨迹却巧妙地穿越时空交织在一起,对各自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华学生吴岭楠在思考人生价值时,梅贻琦对他展开了关于“真实”这一话题的交流,他从中得到启发继而转理为文。这也就有了他在学校迁入西南联大,在战机轰鸣之时,他为学生们展开对泰戈尔关于“真实”之诗的解读。他深邃而坚定的目光,在那一刻,让纠结于是否在抗战时期投笔从戎,参加飞行军招聘的沈光耀,发现了内心的答案。沈光耀在入伍参军后,总是在训练之余,自行驾驶带着装满补给的飞机去救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在西南地区受到救济的孩子陈鹏,在清华大学研究核电子领域,他学西医的一个朋友李想,喜欢陈鹏的恋人——学中医的王敏佳。当陈鹏得知此事痛苦万分时,王敏佳在“文革”的浪潮下行正义之事被惨遭批斗,可在一旁的李想却袖手旁观。陈鹏得知此事从学校赶往批斗所,救下已血肉模糊的王敏佳。李想跪在王敏佳墓前忏悔之时,被陈鹏训斥了一番。改过自新的李想,在支边时,为救被困风雪之中的居民自己被冻死。而被困风雪的那个居民的儿子,同样在年轻时受到正义与现实的考验,他的爸妈便讲述了李想在风雪中拼死救他们的故事,这个久经商海疲战的年轻人,终究坚定了从商为公益的初心,在城市破晓的晨光下,看到了被他解救的四胞胎的微笑。
故事没有夸张的感情宣泄,有的只是真实的时代,有血有肉的人物。青春时的种种心理都在细微之处尽数呈现,让我们在短时期经历四代青春,同时对自己的青春有了新的思考。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初心所向,无问西东。”沈光耀在联大读书时,日军敌机的轰鸣声天天在头顶回响。当那个教官在招募空军时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下定了决心,可让人感到悲伤的是,最后的战斗中,战友们的战机都被击落,他在日机的嘲笑中冒着机油燃尽的风险对日机狂轰。在最后可以跳伞的关头,他看到浸没的血水中跳伞时被日机炸死的战友们,他说了一句“对不起了家人”,接着毅然撞向敌船和敌人同归于尽。
在日机轰响时,正义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最令人绝望的是,每当正义被强势嘲笑,而你却无能为力,倘若那种正义关乎民族尊严,你也会不顾一切去救的。总有一个人要站出来,只要有这个人的存在,那就有曙光初露的希望。而沈光耀无疑是那个地区这样的一个存在,在危机关头,几乎大多数英雄都难逃悲壮的结局,但倘若这悲壮对于当时的人们是有意义的,那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上那条路。
而李想、陈鹏和王敏佳的时代,正义却不那么轻易地被肯定。在“文革”纷扰的岁月,王敏佳在与李想过于稚嫩的正义感和过于陈旧老练的封建礼教对抗中,终究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人性的悲哀让我们认识到,往往你眼睛里看到的并不是真的,真实的东西往往被忽略或不为人所知。这正是王敏佳看到李想对她的热忱,却忽视了陈鹏对她埋藏于心灵深处的爱。在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喜欢的人的生死之间,李想选择了自己的利益。那个想置王敏佳于死地的女人,在最后雷雨交加时良心才发现,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性的恶是佛也度不了的。”人性的恶是在摧殘纯洁的美的同时得到发泄快感的,有多少的冷眼旁观就有多少铁石心肠。在“文革”中旁观的人们,或许并不在乎那个在台上被侮辱的人是否有罪,却能在批斗对象断气的那一刻,释放出做农事被地主欺凌时得到发泄的快乐。王敏佳的形象就如三毛在《哭泣的骆驼》里塑造的那个阿拉伯女人一样,在纯洁被恶毒的世俗误解下,香消玉殒。幸运的是陈鹏的爱让王敏佳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爱是超越容颜和欲望的,他让王敏佳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来。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那首《一生有你》:“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电影总能在绝望时将正能量平地抬起,让人们重新相信并坚信一些最初的东西。“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辛”,可是幸运地听到了那句话:“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思来想去笑容随之减少,而利弊依然难以权衡。那么不如做自己快乐的事,关心自己需要关爱的人。城市不会因为你的皱眉和烦忧而有改变,却会因为你的一抹微笑带给你身边人以最深的温暖。无论现在拥有了什么,缺少了什么,你的初心还在手里这就是幸运。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