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4S店,我们总是能见识到各种各样测试车辆安全的方式,比如车越重越安全、比如铁皮硬度,买车人和卖车人有时会用手按压车身覆盖件,一遍遍开关车门,听听车门关闭的声音是否厚实。
一些经销商为了证明自家车型安全,甚至安排很多员工站在车门、车顶、发动机舱上。其实这是好事,说明人们购车越来越看重安全。但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人们对汽车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
汽车曾经越重越安全
在汽车发明之初,安全是提不上议题的。人们对汽车的追求满足于可以移动、遮风避雨,因此那时候的汽车谈不上安全性。经历过二战,汽车企业由于战争惯性思维,习惯用超高强度钢板以及超高厚度车皮制造“越硬”的汽车。
战争结束之后,地球进入重建,汽车开始走向大众,销量越来越多。驾驶着这些铁甲汽车,人们开展了很多赛事,但随之发现这种铁甲汽车一旦发生事故,虽然车身能保持完好,但驾乘者非死即伤。这种情况第一次刷新了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如何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成为主要议题。
1957年瑞典人尼·柏林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大大降低了车祸死亡率。不久后,沃尔沃将三点式安全带发扬光大,形成了车身被动安全的雏形。人们开始将安全着眼点由汽车转向人。此时,全新的安全车身概念提出,汽车企业开始研发被动安全。由于安全车身概念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所以现在仍有很多消费者坚持越重越安全的观点。
全新车辆被动安全体系
因为车身变硬带来的安全负面效果,很多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新一代的车身安全体系。其中,丰田工程师提出GOA车身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GOA是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的缩写,意译过来是“全球优秀评估体系”。它首次将车辆安全提高到科技的角度,不再一味追求钢材强度、钢板厚度,而是将不同强度钢材进行合理布置,最终达到保护乘客的目的。
GOA得到了全球企业的认可,但其实它的原理十分简单,即车身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这种硬和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收集以及计算分析之上,通过合理的布置尽快吸收撞击时产生的能量,防止能量传递到驾乘者身上,同时保证变形只发生在驾驶舱之外,避免驾驶舱受到挤压,以便驾乘者顺利打开车门逃生。
GOA开发理念是同时兼顾“降低乘员所受到的冲击以及保护座舱空间”两个相矛盾的目标。如果将车身做得异常牢固,座舱空间虽然可以保证不变形,但巨大的冲击会直接传递到驾驶舱并作用在驾驶者身上。试想,座椅突然对身体施加一个巨大的推力,颈部必定难以负荷。这跟我们不能用力晃动小孩身体是一样的道理。
于是,GOA为了降低这部分冲击,把车辆前方设置成溃缩区,一旦发生撞击,这部分会立刻变形吸收能量。驾驶舱不能变形,否则会压迫驾乘人员,轻则受伤,重则死亡,因此全车身最坚硬的钢材主要集中在A、B、C柱上。如此一来,整个驾驶舱可以承受极大的力,抵抗在经过溃缩区吸能之后剩余的能量。发生车祸时,如何避免要害零部件进入驾驶舱也是所有汽车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这更要求设计科学合理。
其实这项理论并不是丰田提出,而是以安全标榜自己的沃尔沃提出的。沃尔沃最著名的理论称之为“Absorb &Distribute”(分散吸能)。沃尔沃提出并应用这个理论之后,在1997年Euro NCAP欧洲安全碰撞测试中以绝对优势胜出。此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开始仿效这一理念。屈指算来,这项理论真正被发扬光大正是最近几十年,也难怪很多消费者还在坚持越硬越安全的观点。
正确判断车辆安全性
讲太多理论得不到运用也是没用的,如何在购买中鉴别车的安全性成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往错误的惯性思维,接受科学的分析和观点,其次要注意查看车辆的安全碰撞成绩。购车时也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判断车辆安全性:
1、一般情况下,车型越新越安全。可以说,车型的每一次更新升级在主要方面都是进步的,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及安全方面。车企在设计新一代车型时会广泛收集上一代车型暴露出的缺陷,同时将最新的技术应用进去。技术日新月异,针对安全的考虑也就越来越多,因此越新的车型,安全性越高。
2、车型级别越高越安全。通常厂家规划产品时会设立高中低档,运用的技术、材料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导致高级别车型必定比低级别车型安全。同时,车型越小也可以看作越不安全。以微型车SMART为例,短小的身材并没有多少溃缩吸能区,以同样的速度撞击,SMART受损会更严重,同样飞度的安全性肯定不如思域,这些都因溃缩吸能区不同而不同。
3、安全配置越高越安全。这点毋庸置疑,被动方面如果安全气囊越多,必定更安全。
4、碰撞测试成绩。这几乎是最权威的方式,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碰撞实验室E-CNAP和IIHS每年都会测试各个品牌车型的安全性。以暴力直观简单的方式将最终结果呈现在面前,碰撞测试会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行人保护、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以及追尾碰撞等,最终结果以星级表示。星级越高,越安全。例如,自主品牌观致3就在E-NCAP测试中取得了五星成绩,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碰撞测试作弊的情况,如果你比较专业,你可以查看碰撞试验的车型配置。很多车企送检的车型配置比市场销售车型高,比如更多的安全气囊数量,以求获得更好成绩。对此,消费者一定要多加注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辆车真正安全与否更多的取决于车身结构设计布置。通过按压车身蒙皮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有些无厘头。通过开关车门声判断安全更是滑稽,声音与车门铰链、门封条等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与安全无关。
如果消费者注意喇叭声音,也会发现很多车系不同,但这都只是品牌各自的选择,无法作为判断安全的依据。至于整车质量,细心的读者可以查看下最近几代车型的重量变化,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车型都变得越来越轻。因为越轻,碰撞中产生的能量越小,对双方安全都有益处。
一些经销商为了证明自家车型安全,甚至安排很多员工站在车门、车顶、发动机舱上。其实这是好事,说明人们购车越来越看重安全。但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人们对汽车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
汽车曾经越重越安全
在汽车发明之初,安全是提不上议题的。人们对汽车的追求满足于可以移动、遮风避雨,因此那时候的汽车谈不上安全性。经历过二战,汽车企业由于战争惯性思维,习惯用超高强度钢板以及超高厚度车皮制造“越硬”的汽车。
战争结束之后,地球进入重建,汽车开始走向大众,销量越来越多。驾驶着这些铁甲汽车,人们开展了很多赛事,但随之发现这种铁甲汽车一旦发生事故,虽然车身能保持完好,但驾乘者非死即伤。这种情况第一次刷新了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如何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成为主要议题。
1957年瑞典人尼·柏林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大大降低了车祸死亡率。不久后,沃尔沃将三点式安全带发扬光大,形成了车身被动安全的雏形。人们开始将安全着眼点由汽车转向人。此时,全新的安全车身概念提出,汽车企业开始研发被动安全。由于安全车身概念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所以现在仍有很多消费者坚持越重越安全的观点。
全新车辆被动安全体系
因为车身变硬带来的安全负面效果,很多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新一代的车身安全体系。其中,丰田工程师提出GOA车身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GOA是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的缩写,意译过来是“全球优秀评估体系”。它首次将车辆安全提高到科技的角度,不再一味追求钢材强度、钢板厚度,而是将不同强度钢材进行合理布置,最终达到保护乘客的目的。
GOA得到了全球企业的认可,但其实它的原理十分简单,即车身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这种硬和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收集以及计算分析之上,通过合理的布置尽快吸收撞击时产生的能量,防止能量传递到驾乘者身上,同时保证变形只发生在驾驶舱之外,避免驾驶舱受到挤压,以便驾乘者顺利打开车门逃生。
GOA开发理念是同时兼顾“降低乘员所受到的冲击以及保护座舱空间”两个相矛盾的目标。如果将车身做得异常牢固,座舱空间虽然可以保证不变形,但巨大的冲击会直接传递到驾驶舱并作用在驾驶者身上。试想,座椅突然对身体施加一个巨大的推力,颈部必定难以负荷。这跟我们不能用力晃动小孩身体是一样的道理。
于是,GOA为了降低这部分冲击,把车辆前方设置成溃缩区,一旦发生撞击,这部分会立刻变形吸收能量。驾驶舱不能变形,否则会压迫驾乘人员,轻则受伤,重则死亡,因此全车身最坚硬的钢材主要集中在A、B、C柱上。如此一来,整个驾驶舱可以承受极大的力,抵抗在经过溃缩区吸能之后剩余的能量。发生车祸时,如何避免要害零部件进入驾驶舱也是所有汽车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这更要求设计科学合理。
其实这项理论并不是丰田提出,而是以安全标榜自己的沃尔沃提出的。沃尔沃最著名的理论称之为“Absorb &Distribute”(分散吸能)。沃尔沃提出并应用这个理论之后,在1997年Euro NCAP欧洲安全碰撞测试中以绝对优势胜出。此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开始仿效这一理念。屈指算来,这项理论真正被发扬光大正是最近几十年,也难怪很多消费者还在坚持越硬越安全的观点。
正确判断车辆安全性
讲太多理论得不到运用也是没用的,如何在购买中鉴别车的安全性成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往错误的惯性思维,接受科学的分析和观点,其次要注意查看车辆的安全碰撞成绩。购车时也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判断车辆安全性:
1、一般情况下,车型越新越安全。可以说,车型的每一次更新升级在主要方面都是进步的,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及安全方面。车企在设计新一代车型时会广泛收集上一代车型暴露出的缺陷,同时将最新的技术应用进去。技术日新月异,针对安全的考虑也就越来越多,因此越新的车型,安全性越高。
2、车型级别越高越安全。通常厂家规划产品时会设立高中低档,运用的技术、材料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导致高级别车型必定比低级别车型安全。同时,车型越小也可以看作越不安全。以微型车SMART为例,短小的身材并没有多少溃缩吸能区,以同样的速度撞击,SMART受损会更严重,同样飞度的安全性肯定不如思域,这些都因溃缩吸能区不同而不同。
3、安全配置越高越安全。这点毋庸置疑,被动方面如果安全气囊越多,必定更安全。
4、碰撞测试成绩。这几乎是最权威的方式,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碰撞实验室E-CNAP和IIHS每年都会测试各个品牌车型的安全性。以暴力直观简单的方式将最终结果呈现在面前,碰撞测试会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行人保护、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以及追尾碰撞等,最终结果以星级表示。星级越高,越安全。例如,自主品牌观致3就在E-NCAP测试中取得了五星成绩,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碰撞测试作弊的情况,如果你比较专业,你可以查看碰撞试验的车型配置。很多车企送检的车型配置比市场销售车型高,比如更多的安全气囊数量,以求获得更好成绩。对此,消费者一定要多加注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辆车真正安全与否更多的取决于车身结构设计布置。通过按压车身蒙皮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有些无厘头。通过开关车门声判断安全更是滑稽,声音与车门铰链、门封条等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与安全无关。
如果消费者注意喇叭声音,也会发现很多车系不同,但这都只是品牌各自的选择,无法作为判断安全的依据。至于整车质量,细心的读者可以查看下最近几代车型的重量变化,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车型都变得越来越轻。因为越轻,碰撞中产生的能量越小,对双方安全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