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法消亡论”的内在逻辑及其批判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ar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间法研究热潮中,质疑民间法及其研究之生命力的"民间法消亡论",实则蕴含着一个合理的内核,即它明确承认民间法被边缘化进而趋于消亡的命运乃是现代性及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的必然结论,因此,"民间法消亡论"的内在逻辑就是现代性及其理性主义的霸权逻辑。其错误在于无视民间法同样是具有自立性的事物并因此构成了实在法的基础,从而以"取消论"替代了"关系论"。为此,在建设和谐法治的进程中,应当力倡理性商谈的进路,努力构造起以实在法为主导、社会规范为基础的复合型的法治秩序。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力图将出版物及出版活动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管理部门相继成立,各项法律法规相应出台。然而,基于一党专制的政治需要和一元化的政治思维模式,政府对出版的管理
本文以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属、范围、分类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并提出确定副词性质与范围的依据、标准及其分类层级系统。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优先发展引致决策最大化项目,即发挥主导作用的项目。自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和日本均实施了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本文认为,上古汉语有*A-前缀,文献中用“于、於、乌、阿”等字来标记。这个*A-前缀可以用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之前。*A-前缀早期有小舌音声母,这个*A-前缀和亲属语
关于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经历了函数、契约等线性分析为基础的阶段,逐渐向生命系统、复杂适应系统(CAS)等非线性分析的阶段演变,反映出企业认知过程的演进,表明线性分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