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等五则
新经典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郑永年著,郁建兴、何子英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谈及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学术界多将视野囿于经济领域。而本书作者的关注点在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有何影响、以何种方式发生作用。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始终把全球化看做重建中国国家的独特机遇,在此问题上,高层并无分歧。为实现此目标,中国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领域,将资本主义合法化为建设强大国家的一种手段;在国家制度领域,“重建了官僚体制、经济制度和其他主要国家制度”,将全球化带来的危机和挑战缩小至可控范围。
郑永年进一步指出,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是对执政党,而不是对中国国家而言。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全球化需要法治基础的国家治理”。而中国共产党如何使自己遵从法治,“以实现国家的全面制度化,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美) 杰弗里·图宾著,何帆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4月
国内研究美国最高法院的著作有很多,但它们大多将重点放在对美国最高法院本身及其运作机制、相关学理和法律理念等的阐述上,而对身处其中的九位大法官,却少有提及。
杰弗里·图宾是一位资深法律记者、专栏作家,他历时多年,通过采访现任大法官及70余位法官助理,最终以人物列传的形式呈现出有血有肉、有政治立场、有个人偏好的九位大法官。
大法官们面对重要判决时,不仅是解释和适用宪法这么纯粹,其决定常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密切相关。但在最高法院,政治与法治间的关系又是复杂的。政治会影响法治,却终须包裹在法律的“外衣”下,并须以法律的言辞来表达。
知识与情趣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易社强著,饶佳荣译,(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易社强,潜心研究联大校史二十余载,以过人的视角与生动的语言叙述联大校史,可以说是迄今联大研究作品中的上乘力作。
联大始于“卢沟桥事变”,终于抗战结束,身处最动乱年代,却写下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辉煌一页。它的出现是风云际会的产物,又是民族危亡背景下教育界一大盛事。有人这样评价:这样一所特殊大学的精彩校史,最后有赖一位孜孜的洋学者,奋力以成;中文本则在英文本成书十载后方得以面世,其中作者的用心与坚持,或许只有从三校流离迁移之苦中体会才能获得。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五四运动”在中国思想史、政治史上都是一件大事,但在“五四运动”浪潮下,还隐隐浮现着一段纵横捭阖的军阀政治。然而,在汗牛充栋的五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更关心五四与思想文化,一贯忽视“五四运动”中的政治史脉络。
作者认为,“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的走向,起了“扳道工”的作用,在民族主义大旗下,导致北洋军阀的分裂和皖系倒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走向激进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
本书的写作方法也颇为有趣,以散文体的形式讲述五四,却声称“从开始就是按学术书来写”,也的确旁征博引,注释详尽,以示句句言有所本。
《趣味横生的时光:我的20世纪人生》,(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周全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
著名左派学者和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的自传,记述了他亲历的20世纪那段“趣味横生的时光”。
霍布斯鲍姆生于1917年,童年时的艰辛生活,让他很早就接受了共产主义。1933年定居英国,在那里完成中学教育后进入剑桥大学研读历史。霍氏得以跻身史学大师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左派身份,这让他在观察历史事件时,有更独特的视野与方法。
这本自传涵盖作者生平和他所亲历、目睹的许多重大事件:资本主义的变迁、纳粹的兴起与灭亡、东西方对峙的冷战、苏东剧变等等,可以被看做一部缩微的20世纪世界史。■
本刊研究部
新经典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郑永年著,郁建兴、何子英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谈及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学术界多将视野囿于经济领域。而本书作者的关注点在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有何影响、以何种方式发生作用。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始终把全球化看做重建中国国家的独特机遇,在此问题上,高层并无分歧。为实现此目标,中国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领域,将资本主义合法化为建设强大国家的一种手段;在国家制度领域,“重建了官僚体制、经济制度和其他主要国家制度”,将全球化带来的危机和挑战缩小至可控范围。
郑永年进一步指出,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是对执政党,而不是对中国国家而言。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全球化需要法治基础的国家治理”。而中国共产党如何使自己遵从法治,“以实现国家的全面制度化,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美) 杰弗里·图宾著,何帆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4月
国内研究美国最高法院的著作有很多,但它们大多将重点放在对美国最高法院本身及其运作机制、相关学理和法律理念等的阐述上,而对身处其中的九位大法官,却少有提及。
杰弗里·图宾是一位资深法律记者、专栏作家,他历时多年,通过采访现任大法官及70余位法官助理,最终以人物列传的形式呈现出有血有肉、有政治立场、有个人偏好的九位大法官。
大法官们面对重要判决时,不仅是解释和适用宪法这么纯粹,其决定常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密切相关。但在最高法院,政治与法治间的关系又是复杂的。政治会影响法治,却终须包裹在法律的“外衣”下,并须以法律的言辞来表达。
知识与情趣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易社强著,饶佳荣译,(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易社强,潜心研究联大校史二十余载,以过人的视角与生动的语言叙述联大校史,可以说是迄今联大研究作品中的上乘力作。
联大始于“卢沟桥事变”,终于抗战结束,身处最动乱年代,却写下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辉煌一页。它的出现是风云际会的产物,又是民族危亡背景下教育界一大盛事。有人这样评价:这样一所特殊大学的精彩校史,最后有赖一位孜孜的洋学者,奋力以成;中文本则在英文本成书十载后方得以面世,其中作者的用心与坚持,或许只有从三校流离迁移之苦中体会才能获得。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五四运动”在中国思想史、政治史上都是一件大事,但在“五四运动”浪潮下,还隐隐浮现着一段纵横捭阖的军阀政治。然而,在汗牛充栋的五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更关心五四与思想文化,一贯忽视“五四运动”中的政治史脉络。
作者认为,“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的走向,起了“扳道工”的作用,在民族主义大旗下,导致北洋军阀的分裂和皖系倒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走向激进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
本书的写作方法也颇为有趣,以散文体的形式讲述五四,却声称“从开始就是按学术书来写”,也的确旁征博引,注释详尽,以示句句言有所本。
《趣味横生的时光:我的20世纪人生》,(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周全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
著名左派学者和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的自传,记述了他亲历的20世纪那段“趣味横生的时光”。
霍布斯鲍姆生于1917年,童年时的艰辛生活,让他很早就接受了共产主义。1933年定居英国,在那里完成中学教育后进入剑桥大学研读历史。霍氏得以跻身史学大师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左派身份,这让他在观察历史事件时,有更独特的视野与方法。
这本自传涵盖作者生平和他所亲历、目睹的许多重大事件:资本主义的变迁、纳粹的兴起与灭亡、东西方对峙的冷战、苏东剧变等等,可以被看做一部缩微的20世纪世界史。■
本刊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