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后间隔旁道的心腔内电极导管电击切断术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hu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心内电极导管电击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早报告于1982年[JAMA 1982;248∶851;N Engl J Med 1982;306∶194.],开始是应用该法阻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使心动过速的发作得到控制,但不少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与逸搏心率过缓而需终身安置起搏器。1984年,Morady等[N Engl J Med 1984;310∶705.]首先用心脏内电极导管旁道切断术治疗了一例预激综合征(简称预激),患者的后间隔旁道得到成功。后间隔旁道位于冠状静脉窦开口处,对该处进行电击后可中断该旁道而不影响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及三尖瓣。目前,世界上已应用了这一方法治疗了30例左右该病患者,疗效大多满意。后间隔旁道的发生率占预激患者的30%左右。因此,对这类患者,本方法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疗法。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48岁,病案号265272。因胸痛5天,加重3天伴呼吸困难,于1985年8月16日收入院。患者于1985年6月发生左股骨颈骨折,卧床休息,7月23日起下地活动,每日1~2次,每次2分钟,8月12日感右胸轻痛,伴低热。14日胸痛加重,伴气急、轻咳和少量白痰,去北京某医院就诊,经X线胸部透视诊为“气管炎”。当日下午突然发生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带鲜红色血块),体温37.8℃,来我院
期刊
本文报告64例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一过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的发生率为51.6%。甲减的发生与药物种类无关,也不完全是由于剂量过大,而与甲状腺自身抗体TGA、MSA阳性率显著相关。阳性者甲减发生较早,平均在用药7.7周,弱阳性及阴性在用药后11.4周,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前者甲减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67.9%及38.9%(P<0.01)。同时也证实抗甲状腺
期刊
Dubin-Johnson综合征(简称D-J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黄疸,其黄疸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如BSP)在肝细胞内运转和向毛细胆管排泄存在先天性缺陷。但是,我们见到一例经特殊染色和电镜证实的D-JS,其BSP排泄试验在正常范围。
期刊
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观察了短期口服硫氮卓酮和硝苯吡啶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病人运动耐力,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的影响。它们单独或联用都是安全有效的抗心绞痛治疗药物。硫氮卓酮和联合用药增加运动持续时间,延迟运动心绞痛开始发作或运动劳累时间作用强于硝苯吡啶,硫氮卓酮和硝苯吡啶较小剂量联用,对于延迟和减少缺血性ST段压低,改善运动射血分数比单用硝苯吡啶更有效,对降低最大工作负荷时的舒张
期刊
本文报道5例系统性硬皮病心包炎患者,经用中、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获得显著疗效。其中3例大剂量(1.5mg/kg/d)激素治疗后心包填塞征象迅速消失,X线心影恢复正常。随访8个月以上情况良好。该3例中2例曾用小剂量(<0.7mg/kg/d)激素临床无效。1例未用激素治疗者3个月后死亡。从而提出激素对PSS伴内脏累及的疗效应重新评价。
期刊
近年来对于恶性疾病和非恶性疾病长期应用细胞毒药物引起急性白血病,国外文献已有报道,最近我院见到2例牛皮癣患者,分别应用6-巯基嘌呤及氨基蝶呤10、8年后发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期刊
肝片吸虫病国内报告仅10余例。我们于1985年10月~1986年2月连续收治13例。
期刊
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红白血病三例
期刊
本文研究了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别顿服硝苯吡啶(NF)20mg(11例)、异搏定(VR)160mg(9例)、硫氮卓酮(DiL)120mg(12例)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NF降低外周血管阻力(SVR),使心率(HR)、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心率血压乘积均增加,平均动脉压(AP)、右房压(RAP)、肺毛嵌入压(PWP)无变化。VR使HR减慢,心率血压乘积降低,其余指标未受
期刊
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二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