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年龄、性别因素对正常人坐-站转移时髋关节及足底压力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成人从坐位到站位过程中不同时期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包括髋关节角度变化、运动速度、时间)及足底压力(如压力、压强、接触面积等)变化情况,分别探讨性别及年龄作为变量时各个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①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分析:在坐-站转移过程中Ⅰ期角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躯干Ⅰ期移动速度及Ⅲ期移动速度男性大于女性(
【机 构】
:
230036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230036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230036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年龄、性别因素对正常人坐-站转移时髋关节及足底压力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成人从坐位到站位过程中不同时期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包括髋关节角度变化、运动速度、时间)及足底压力(如压力、压强、接触面积等)变化情况,分别探讨性别及年龄作为变量时各个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①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分析:在坐-站转移过程中Ⅰ期角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躯干Ⅰ期移动速度及Ⅲ期移动速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青年组及中年组Ⅰ期角度变化及所用时间均明显不及老年组(P<0.05),青年组坐-站转移速度较中年组及老年组快(P<0.05),老年组坐-站转移总时间明显长于青年组及中年组(P<0.05).②足底压力参数分析:在坐-站转移整个过程中,男性单位面积足底压力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转移末期女性足-地间接触面积明显大于男性(P<0.05).青年组及中年组Ⅰ期初始压强和结束压强、Ⅲ期结束压强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Ⅲ期面积变化比明显小于中年组及老年组(P<0.05),中年组亦显著小于老年组(P<0.05).结论 在无辅助坐-站转移时男性主要靠增加转移速度、女性主要依靠增加足-地间接触面积来完成转移动作;同样青年人及中年人主要靠增加转移速度、老年人则主要靠增加足-地间接触面积来保证动作实施,可见年龄、性别等因素均对坐-站转移动作具有影响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运动训练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CC钙离子阻断剂及控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冠心病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6 min步行运动训练.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目的 通过静态平衡仪记录身体直立静止以及倾斜时足底重心的移动,测量绝经后女性的静态平衡指标以及稳定极限范围(LOS),比较绝经后正常骨量女性、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静态平衡功能指标以及稳定极限范围有无差异性.方法 50~ 60岁的绝经后正常骨量女性2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20例,使用压力测力板分别测定3组受试者睁、闭眼直立时的静态平衡指标(前后平均摆
目的 探讨腰背旋转运动过程中核心肌群等长与等速测试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38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进行核心肌的等长旋转和等速( 60°/s)旋转测试,将2种方法测试的左旋、右旋峰力矩(PT)和左右两侧峰力矩之比(L/R)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腰背旋转肌群等长和等速测试中的PT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等长和等速肌力测试所获得的PT值建立的回归方程式为y左=22.330 +0.9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CT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将36例已确诊为CTS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并同期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入选对象进行腕部高频超声扫查,分别测量被检者在腕部肌肉等长收缩前、后其正中神经(豌豆骨水平)前后径厚度(D)、横断面积(CSA)以及腕部肌肉等长收缩前、后上述指标差值,并进行组间对比.采用ROC曲线对2组对象正中神经相关指标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功能障碍寻觅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8例作为抑郁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清晨对2组患者进行工作记忆测试,比较2组患者各工作记忆测试项目的组间差异,并对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工作记忆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HAMD量表评估,抑郁组的HAMD评分为(21.78±3.21
目的 系统观察阈下抑郁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3周之后的转归,探索脑电生物反馈对阈下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干预治疗3周,每周治疗2次并评定1次;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方法干预,观察3周,每周评定1次.连续观察3周和治疗后第6周随访,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流行病学
目的 观察躯干控制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40例小儿脑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和家属意愿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治疗8周后2组患儿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和10m步行时间评定患儿步行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儿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儿ADL能
目的 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不同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48例,根据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和D4组,每组12例.4组均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低频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行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终点(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满6周后)采用吞咽功能临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