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手机发展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用户,一定不会忘记2005年~2006年日系手机的惨败,先是2005年1月,日本东芝公司与南京普天王芝通信分手,成为日系手机品牌中率先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企业;之后。在同一年里,索尼、三菱、松下也纷纷败下阵来。而随着2006年11月22日NEC手机正式退出中国手机市场,则标志着日系手机企业以集体退市的方式黯然收场。时间飞逝,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各大正品市场里已再难觅日系手机的踪影,而日系手机的拥趸也只能在水货市场找寻它们。就在我们已经快淡忘日系手机之时,夏普中国商贸公司却又在中国市场上低调地发布了全新手机产品SH9010C和SH8010C,其靓丽的外观和不菲的价格,又一次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而据消息说,还有多家日系手机企业也正未雨绸缪,在为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一场看似日系手机的“收复失地战”即将打响,然而实际情况真是如此么?
记住必须记住的
日系手机当年可以在中国占领半壁江山不是没有原因,相对而言,由于日系产品精湛的做工以及到位的技术,中国消费者对日系产品一直有着“盲目的迷信”。大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小到缝纫机、收录机、音响,消费者无不以能买到日本产品为荣。在这样的情况下,日系手机的热卖自然不足为奇。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也间接地养成了日系手机企业“没有尊重中国市场”的毛病,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板仓太郎就曾公开表示,“正是因为在中国市场,松下手机不熟悉其国内手机渠道、对市场判断错误等原因造成了库存大量积压,由此带来了对渠道和终端的损伤,直接影响了手机代理商对松下手机运作模式的信心。”不信任中国本土经理人、面对中国市场的傲慢态度、技术的过于保守……这些都是日系企业在手机市场上“兵走麦城”的主要原因。
卷土重来的忧心忡忡
9月5日,日本手机行业巨头夏普携手机新品SH8010C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提出“尽快实现一年500万台的销售计划”。这次夏普进军国内市场推出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货”手机,而不是目前已经在市面上流行的“水货”手机。随着中国3G市场的明朗化,夏普的中国之行被外界视为日系手机卷土重来的前奏。但是从夏普公司谨慎的态度上来看,基本上还是“试水”之意,尤其要推广到整个日系手机恐怕为时尚早。尽管夏普已经为手机部门搭建了相关的组织结构,但目前仍未开始运营。业内人士认为,要在中国市场征战,渠道建设将成为夏普手机面临的极大考验。据行内知情人士透露,因为现在夏普在中国只推出2款手机,所以销售渠道并没有独立,和家电等其他产品是合一的销售部。这就意味着,夏普虽然发布了未来在手机产品线的市场拓展计划,但在大框架的背后,却没有人管理这个项目,不能不说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众所周知,手机是快速消费品的市场,决策迟缓带来的难免是业绩的节节败退。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公司的策略和新品研发速度,即使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可以获得不错的评价和成绩,但是从长久的发展来看,却走不了很远。而作为日系产品代表,夏普似乎更注重技术合作,品牌宣传和渠道建设往往不够。因此现在就断定夏普乃至整个日系手机在中国的手机市场能够“卷土重来”,还为时过早。
急需解决的“三座大山”
随着各大欧美品牌以及国内品牌的群雄纷争,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想“东山再起”绝非易事,至少,从目前来看日系手机急欲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水货
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是最重要的一道槛,“物美价廉”是产品热销的不二法门。而这两年,虽然日系手机在行货市场遍寻不着,但是在非正规渠道的“水货”市场当中,日系手机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但夏普、松下、东芝等“水货”机销售情况一直非常良好。部分IT类的网站还专门针对水货机的选购开出板块,让大家有交流的空间。相比行货,水货的价格以及“原汁原味无阉割版”都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卖点,而售后维修比之前也有了提升。相比之下,行货机只有靠100%“中文”才能吸引消费者,优势并不明显。
二、本土运营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秘书长王艳辉认为,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不成功,要归结于“不成功的本土化运作”。王艳辉表示,日系手机的研发中心多设在日本,市场反应慢,生产不能形成规模导致成本至少提高30%~50%,在价格上明显处于弱势。如夏普今年6月在中国首次推出的SH9010C,市场售价就高达4980元。因而,提高更新换代的速度,才能真正跟上市场竞争的形势。
三、售后服务 日系手机全面退出国内市场,遗留下来最大的就是品牌手机的维修问题,让很多明明是正品的手机也变成了“水货”,使用户得不到正品的保障,也使很多消费者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如何做好售后服务让用户在手机损坏后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维修点并迅速取回修好的手机,这也是日系手机厂商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记住必须记住的
日系手机当年可以在中国占领半壁江山不是没有原因,相对而言,由于日系产品精湛的做工以及到位的技术,中国消费者对日系产品一直有着“盲目的迷信”。大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小到缝纫机、收录机、音响,消费者无不以能买到日本产品为荣。在这样的情况下,日系手机的热卖自然不足为奇。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也间接地养成了日系手机企业“没有尊重中国市场”的毛病,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板仓太郎就曾公开表示,“正是因为在中国市场,松下手机不熟悉其国内手机渠道、对市场判断错误等原因造成了库存大量积压,由此带来了对渠道和终端的损伤,直接影响了手机代理商对松下手机运作模式的信心。”不信任中国本土经理人、面对中国市场的傲慢态度、技术的过于保守……这些都是日系企业在手机市场上“兵走麦城”的主要原因。
卷土重来的忧心忡忡
9月5日,日本手机行业巨头夏普携手机新品SH8010C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提出“尽快实现一年500万台的销售计划”。这次夏普进军国内市场推出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货”手机,而不是目前已经在市面上流行的“水货”手机。随着中国3G市场的明朗化,夏普的中国之行被外界视为日系手机卷土重来的前奏。但是从夏普公司谨慎的态度上来看,基本上还是“试水”之意,尤其要推广到整个日系手机恐怕为时尚早。尽管夏普已经为手机部门搭建了相关的组织结构,但目前仍未开始运营。业内人士认为,要在中国市场征战,渠道建设将成为夏普手机面临的极大考验。据行内知情人士透露,因为现在夏普在中国只推出2款手机,所以销售渠道并没有独立,和家电等其他产品是合一的销售部。这就意味着,夏普虽然发布了未来在手机产品线的市场拓展计划,但在大框架的背后,却没有人管理这个项目,不能不说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众所周知,手机是快速消费品的市场,决策迟缓带来的难免是业绩的节节败退。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公司的策略和新品研发速度,即使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可以获得不错的评价和成绩,但是从长久的发展来看,却走不了很远。而作为日系产品代表,夏普似乎更注重技术合作,品牌宣传和渠道建设往往不够。因此现在就断定夏普乃至整个日系手机在中国的手机市场能够“卷土重来”,还为时过早。
急需解决的“三座大山”
随着各大欧美品牌以及国内品牌的群雄纷争,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想“东山再起”绝非易事,至少,从目前来看日系手机急欲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水货
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是最重要的一道槛,“物美价廉”是产品热销的不二法门。而这两年,虽然日系手机在行货市场遍寻不着,但是在非正规渠道的“水货”市场当中,日系手机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但夏普、松下、东芝等“水货”机销售情况一直非常良好。部分IT类的网站还专门针对水货机的选购开出板块,让大家有交流的空间。相比行货,水货的价格以及“原汁原味无阉割版”都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卖点,而售后维修比之前也有了提升。相比之下,行货机只有靠100%“中文”才能吸引消费者,优势并不明显。
二、本土运营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秘书长王艳辉认为,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不成功,要归结于“不成功的本土化运作”。王艳辉表示,日系手机的研发中心多设在日本,市场反应慢,生产不能形成规模导致成本至少提高30%~50%,在价格上明显处于弱势。如夏普今年6月在中国首次推出的SH9010C,市场售价就高达4980元。因而,提高更新换代的速度,才能真正跟上市场竞争的形势。
三、售后服务 日系手机全面退出国内市场,遗留下来最大的就是品牌手机的维修问题,让很多明明是正品的手机也变成了“水货”,使用户得不到正品的保障,也使很多消费者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如何做好售后服务让用户在手机损坏后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维修点并迅速取回修好的手机,这也是日系手机厂商不能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