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开端,是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纽带,对于孩子性格的塑造、个性的发展、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引导孩子未来更好的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家庭是教育的基础单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通过家庭教育,家长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道德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家庭教育基础上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社会化发展
一、 引言
家庭为儿童创造了日常社会生活环境,是儿童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化,即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为社会中的人,通过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最终融入社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人的社会化发展始终贯穿其一生,儿童时期是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予以重视。
二、 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 启蒙性与连续性
家庭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开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在人的整个生活中家庭教育始终相伴相随,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连续性等特点为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逐渐生成,最终成为社会中的自然人,加入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来,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二) 潜移默化性和模仿性
家庭教育是儿童在日常社会化生活中逐渐受到启迪和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大多通过观察,在脑海里留下一定的印象,长此以往,将这种长期在脑海中所设定的行为,运用到自己的言行中。所以说,家庭成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孩子模仿的范本。
(三) 情感性和广泛性
家庭教育中融入了较多的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将情感渗透进来,这恰恰是与学生教育和社会教育最显著的区别,也是其无法取代和超越的。每个人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每个家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家庭教育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广泛性,也是其他教育方式無法取代的。
三、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一) 有利于儿童的头脑、智力的成长发育
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引导作用。儿童的智商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生理遗传。父母智商水平的高低成为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基础条件;二、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后天的智力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育方式都是决定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性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儿童后天的智力发育,如果错失了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将很难在后期的教育中进行弥补,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水平。
(二) 有利于儿童社会生活的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来有效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言行,才能保证稳定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儿童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培养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当接触到社会后,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而这都要通过家庭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实现,儿童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内化社会规则,通过这种无形的影响,使儿童逐渐养成自律、自省、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习惯,他们逐渐被感染、被感化,在社会生活中去有效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 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认知
儿童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就需要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让儿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明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加深儿童对自身的定位,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四、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正确引导
(一) 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成为一个家庭中的一份子,通过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成长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父母给孩子的细心呵护和疼爱,将会对父母产生一定的依恋,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同时,孩子也会给父母同样的爱,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将这份爱给予其他人,这样有利于孩子和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和喜爱。儿童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保持和谐、民主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同样,孩子也会将这种尊重回馈给父母,这样一来,孩子的这种成长也将会逐渐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父母来讲,应该转变以往的错误的教育观念,误认为孩子的教育只属于家庭内部,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性,能够站在社会化的角度对孩子实施社会化教育。
(二) 尊重孩子个性,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时时刻刻都被所谓的条条框框约束和束缚。儿童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也要求接受规范化的教育。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扑面而来,孩子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余,还必须完成父母为他们分配的任务,这使得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剥夺了孩子童年的自由。然而儿童的身心发展本身存在内在的矛盾性以及规律性,如果外部的发展违背了这种内在规律,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这不得不引起无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反思,家庭教育应该将社会化发展的教育观念融入进来,给孩子更多自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将儿童看成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将更多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交给他们进行自由支配,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性格。 (三)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社会化程度,淡化过高期望
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错误地将“完人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从而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家长懂得为孩子的成长创建自由、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正确引导和启发孩子,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塑造良好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还有一些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将自己认为所谓正确的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樣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正确引导孩子,为他们提供健康、快乐、轻松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四) 在实践中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一种互帮互助、礼貌谦让、团结协作等有利于创建文明社会的良好行为,也是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那么作为年幼的儿童,必须经过特定教育和培养,才能逐渐形成,具备此种行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将孩子视作珍宝,在平时的生活中,根本也没有和别人之间互相谦让、互帮互助的机会,再加上家庭教育也没有将这部分渗透进来,对孩子都是百般的宠爱,对于他们提出的要求,父母都是尽可能的满足,这使得很多孩子缺乏与他人共享的意识,他们也无法体会到帮助别人所收获的快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尽可能和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在对孩子进行关心和照顾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分享,乐于帮助他人,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孩子步入社会的重要桥梁。对于父母而言,应该深刻的反思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的成长,教会孩子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化生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莉炜.基于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2]郭金峰,宁锦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01:42-43.
[3]张梅香.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亚太教育,2016,08:137-138.
[4]孙新.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12:27-30.
[5]卫根泉.论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4:48-50 55.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社会化发展
一、 引言
家庭为儿童创造了日常社会生活环境,是儿童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化,即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为社会中的人,通过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最终融入社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人的社会化发展始终贯穿其一生,儿童时期是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予以重视。
二、 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 启蒙性与连续性
家庭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开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在人的整个生活中家庭教育始终相伴相随,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连续性等特点为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逐渐生成,最终成为社会中的自然人,加入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来,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二) 潜移默化性和模仿性
家庭教育是儿童在日常社会化生活中逐渐受到启迪和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大多通过观察,在脑海里留下一定的印象,长此以往,将这种长期在脑海中所设定的行为,运用到自己的言行中。所以说,家庭成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孩子模仿的范本。
(三) 情感性和广泛性
家庭教育中融入了较多的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将情感渗透进来,这恰恰是与学生教育和社会教育最显著的区别,也是其无法取代和超越的。每个人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每个家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家庭教育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广泛性,也是其他教育方式無法取代的。
三、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一) 有利于儿童的头脑、智力的成长发育
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引导作用。儿童的智商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生理遗传。父母智商水平的高低成为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基础条件;二、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后天的智力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育方式都是决定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性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儿童后天的智力发育,如果错失了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将很难在后期的教育中进行弥补,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水平。
(二) 有利于儿童社会生活的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来有效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言行,才能保证稳定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儿童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培养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当接触到社会后,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而这都要通过家庭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实现,儿童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内化社会规则,通过这种无形的影响,使儿童逐渐养成自律、自省、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习惯,他们逐渐被感染、被感化,在社会生活中去有效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 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认知
儿童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就需要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让儿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明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加深儿童对自身的定位,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四、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正确引导
(一) 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成为一个家庭中的一份子,通过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成长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父母给孩子的细心呵护和疼爱,将会对父母产生一定的依恋,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同时,孩子也会给父母同样的爱,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将这份爱给予其他人,这样有利于孩子和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和喜爱。儿童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保持和谐、民主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同样,孩子也会将这种尊重回馈给父母,这样一来,孩子的这种成长也将会逐渐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父母来讲,应该转变以往的错误的教育观念,误认为孩子的教育只属于家庭内部,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性,能够站在社会化的角度对孩子实施社会化教育。
(二) 尊重孩子个性,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时时刻刻都被所谓的条条框框约束和束缚。儿童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也要求接受规范化的教育。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扑面而来,孩子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余,还必须完成父母为他们分配的任务,这使得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剥夺了孩子童年的自由。然而儿童的身心发展本身存在内在的矛盾性以及规律性,如果外部的发展违背了这种内在规律,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这不得不引起无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反思,家庭教育应该将社会化发展的教育观念融入进来,给孩子更多自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将儿童看成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将更多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交给他们进行自由支配,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性格。 (三)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社会化程度,淡化过高期望
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错误地将“完人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从而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家长懂得为孩子的成长创建自由、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正确引导和启发孩子,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塑造良好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还有一些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将自己认为所谓正确的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樣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正确引导孩子,为他们提供健康、快乐、轻松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四) 在实践中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一种互帮互助、礼貌谦让、团结协作等有利于创建文明社会的良好行为,也是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那么作为年幼的儿童,必须经过特定教育和培养,才能逐渐形成,具备此种行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将孩子视作珍宝,在平时的生活中,根本也没有和别人之间互相谦让、互帮互助的机会,再加上家庭教育也没有将这部分渗透进来,对孩子都是百般的宠爱,对于他们提出的要求,父母都是尽可能的满足,这使得很多孩子缺乏与他人共享的意识,他们也无法体会到帮助别人所收获的快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尽可能和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在对孩子进行关心和照顾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分享,乐于帮助他人,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孩子步入社会的重要桥梁。对于父母而言,应该深刻的反思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的成长,教会孩子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化生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莉炜.基于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2]郭金峰,宁锦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01:42-43.
[3]张梅香.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亚太教育,2016,08:137-138.
[4]孙新.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12:27-30.
[5]卫根泉.论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4:48-50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