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知道,教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民族化、现代化和简约化。所以,教材编得大气。在这三个特点中,“简约化”不仅体现为一种技术,更体现着编者的智慧和气魄。因为“可作为教材的内容浩如烟海,可作为教学的要求复杂纷繁,教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削枝强干,固本培元,坚决做到简洁,简明,简要”。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与艺术的本质都是创造,创造则是以简单解读复杂,化解迷茫。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也是教学的灵魂。孔子的“由博返约”的教学思想,就是“以简驭繁,触类旁通”。
  如何做到教材编写的简约化?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抓住根本,进行整合。翻开苏教版教材,处处体现着编者的整合智慧,比如,汉语拼音中的“情景图和语境歌”;80个基本字的“认一认”;还有词串识字、熟记成语等等。
  “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也体现着编者的整合智慧。
  一、“练习”的整合特性
  什么是整合?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1、整合是一种优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一旦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它就必然是综合的。综合才成系统,整合优化系统。知识不进网络,永远不能形成能力。整合使知识的功能更大,有更强的生命力。因为整合赋予了知识以活力,知识是整块整块而不是一点一点地进入学生大脑的,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旦接受相应的刺激,这些模块就马上被激活,并以整块整块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和积累的模块多了,模块之间经过融会,将扩大为更大的系统。
  每次拿到新教材,看到“学用字词句”部分,老师们总会觉得眼前一亮,在这里,没有了孤立枯燥的“辨字”、“组词”、“造句”;取而代之的是,每一次的设计都暗含一个主题,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巧妙的整合。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启发有激趣,学生乐于学习;有引导有方法,学生乐于运用;有鼓励有期待,学生乐于探究。
  2、整合是一种建构。
  知识的建构是基于人们的利益、立场、需要、趣味、眼界、胸襟而实现的。以往的“字词句”练习,搞的是“单打一”,赋予字词句上的人文内涵不见了,有情有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零部件,丢掉了“大语文”的背景,孤立地学习字词句,只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单凭一片浪花,怎么解释整个大海?更为严重的是,“单打一”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人为地束缚了学生的眼界和胸襟,学生所得也只能是一些知识的碎片,自然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了。“学用字词句”,把“字词句”置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中,让学生认识一朵浪花,首先让他看到一片大海。不要问我们的学生有多大的眼界,首先要问我们给了学生多大的视野。在这个大背景中,“事、景、物皆有,字、词、句兼备”,这给学生学习语文以积极的暗示:学语文是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根本就离不开语文。学生学用这样的字词句,要动手、动口、动笔、动脑,这给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决定着他们今后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教学建议
  “学用字词句”往往围绕一个专题而展开,这个专题又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在编排上,它一般由两个或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示有关知识,二、三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操作。
  关于“学用字词句”的教学,我想,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重要的是,老师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编排理念和编写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示自己教学的个性。我仅提几点教学建议,与老师们交流。
  1、注意提供和展示“字词句”所依托的背景,激发兴趣,引发思维。
  如,“练习1”中的“学用字词句”,它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字词句”所依托的背景,第一部分为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的三个句子提供了条件。可把这两个部分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简称歌”。
  2、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利用已有知识资料来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以及“简称歌”,是学生学习和可利用的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利用这些资料来解决问题。
  3、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么理解第二部分的三个句子?第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必要而有趣的知识准备。在教学中,老师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尊重学生自己的办法。
  4、让学生通过应用来检验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实用价值。
  学生学习了第一部分,再来理解第二部分的几个句子是不难的,教师要给学生应用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自己的方法,品尝成功的快乐。
  5、为学生进一步应用和探究搭建平台。
  我们学习了“简称歌”,祖国装在我们心中了。我们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应用和探究搭建平台。
  总之,“学用字词句”,重在“学”和“用”。谁“学”?学生学。谁“用”?学生用。先学后用,学了就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学会用,乐学乐用。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素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  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只有将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
期刊
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文字材料并理解其内容及含义。这类试题在近年来的中考试卷里所占的分数比值相当大。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这几方面的尝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运用整体法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我这几年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方法是采用整体教学法。它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
期刊
目前,对话理论在教学中的地位已经被确立,教学也正由传统的“填鸭式”向“对话-生成”转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你问-我答”,由“灌输课”上成了“问答课”,由此导致了教学中的假对话,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下。比如独白式对话,看似进行了对话,实质上对话的开展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又如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师生或生生之间各说各的,没有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对话。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避
期刊
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思想的主战场。实践表明,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往往运算简捷、推理机敏, 能较顺利地解决各种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问题。笔者今天要谈的分类的思想方法,就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式, 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和解决各类问题, 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一、以分类的思想把握知识全局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相关说明,初中数学
期刊
一个幸福的花匠,他播散下的将是爱的种子,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会成长。那时,他收获的将是更多的爱与幸福。  ——题记  曾经,也在私下抱怨作为班主任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学习成绩到仪容仪表,从校服校牌到纪律卫生,还要找学生谈心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忙得一塌糊涂,每天披星戴月十分辛苦,但这何尝不是作为班主任所特有的幸福源泉呢?与学生的朝夕相伴之际,师生的感情愈加深厚;与学生促膝长谈之时,师生的心灵便更加贴
期刊
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教育过程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主体,体育是基础,三者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体育教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这是社会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决不能忽视。学校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
期刊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观察与思考更是一种研究现象、揭示规律的重用手段。人们首先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再通过分析思考,从而探究出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并将它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这种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只有掌握了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恰当地运用教学机智,方能化解危机,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关键字词:教学机智 教学情境 课堂偶发事件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灵活巧妙的措施,果断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一种极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实际上的运动往往非常复杂,不可能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圆周运动。为了使研究变为可能和简化,我们常采取先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把问题理想化的方法,如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
期刊
一、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不能乏味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