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日臻完善,历久弥新,从不同维度影响着每一个国人的成长,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尤为重要。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价值,并将其精髓渗透始终,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塑造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教育;渗透;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庞大的文化体系,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其中以思想文化为魂,衍生出相应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使这一庞大体系中的各个层面蕴含着各自特定的精神内涵。儒、释、道作为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其精神力量,“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缺一不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博彩众长,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诸家思想精髓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今天多维度、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体系。就其主要内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特点:崇尚伦理,自强不息;看重理智和智慧,通过辩证思考追求真理;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健全个体人格、丰富审美眼界、推动科技创新都大有裨益。
1.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文化。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普遍较为活跃,其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等有时会受到误导而出现偏差,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加以熏陶。我们如今正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根源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在教育过程中持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稳步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文化为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予以文化上的支持,如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人性关怀、自强不息精神,忧国忧民、竭诚尽忠的爱国精神,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实践以及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均需具备的素质修养,主要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及专业技能等部分组成。传统文化中敬业乐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以礼待人、义利兼顾的道德意识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总结、发掘、弘扬。
4.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之道真正做到文化育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发挥潜在创造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方式
1.深入研究构建全方位传统文化教育格局,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思维方式,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启示,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由古及今发掘传统文化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和精神引领作用。
2.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学科、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新形势下,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其学科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职业院校应鼓励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激励有志教师投身学科研究,为优秀传统文化顺利走进课堂提供有力支撑,让经典早日浸润学生身心,为国家民族培养有中国底蕴的专业人才。
3.积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校报社刊等丰富的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在隐性和显性德育课程中的价值互补作用。
4.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荀子有言“学至于行而止矣”,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学习传统文化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具体行为中。高校可建立各类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并丰富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并最终落实到个人的日常践行中。
5.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乎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一个真正专业素养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同时具备专业的学术修为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职业院校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出学习、课题资助、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及学术水平,发挥好引领作用,带动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
现代职业教育更多地注重科學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渗透,使得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传统美德缺失。当前,众多职业院校已逐渐开始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传统文化已被一些高职院校纳入教育范围,但其教育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作为一个教育大国,我们必须把传统文化深嵌到现代教育模式中,才能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优秀人才,使中国文化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张平.高等职业教育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报业,2016(24):85-86.
[2]常海洋.从传统文化看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J].当代继续教育,2014,32(04):74-77+81.
[3]牛亚莉,杜祥培.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女子职业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20-2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教育;渗透;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庞大的文化体系,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其中以思想文化为魂,衍生出相应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使这一庞大体系中的各个层面蕴含着各自特定的精神内涵。儒、释、道作为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其精神力量,“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缺一不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博彩众长,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诸家思想精髓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今天多维度、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体系。就其主要内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特点:崇尚伦理,自强不息;看重理智和智慧,通过辩证思考追求真理;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健全个体人格、丰富审美眼界、推动科技创新都大有裨益。
1.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文化。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普遍较为活跃,其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等有时会受到误导而出现偏差,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加以熏陶。我们如今正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根源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在教育过程中持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稳步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文化为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予以文化上的支持,如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人性关怀、自强不息精神,忧国忧民、竭诚尽忠的爱国精神,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实践以及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均需具备的素质修养,主要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及专业技能等部分组成。传统文化中敬业乐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以礼待人、义利兼顾的道德意识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总结、发掘、弘扬。
4.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之道真正做到文化育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发挥潜在创造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方式
1.深入研究构建全方位传统文化教育格局,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思维方式,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启示,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由古及今发掘传统文化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和精神引领作用。
2.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学科、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新形势下,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其学科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职业院校应鼓励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激励有志教师投身学科研究,为优秀传统文化顺利走进课堂提供有力支撑,让经典早日浸润学生身心,为国家民族培养有中国底蕴的专业人才。
3.积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校报社刊等丰富的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在隐性和显性德育课程中的价值互补作用。
4.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荀子有言“学至于行而止矣”,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学习传统文化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具体行为中。高校可建立各类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并丰富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并最终落实到个人的日常践行中。
5.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乎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一个真正专业素养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同时具备专业的学术修为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职业院校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出学习、课题资助、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及学术水平,发挥好引领作用,带动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
现代职业教育更多地注重科學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渗透,使得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传统美德缺失。当前,众多职业院校已逐渐开始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传统文化已被一些高职院校纳入教育范围,但其教育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作为一个教育大国,我们必须把传统文化深嵌到现代教育模式中,才能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优秀人才,使中国文化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张平.高等职业教育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报业,2016(24):85-86.
[2]常海洋.从传统文化看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J].当代继续教育,2014,32(04):74-77+81.
[3]牛亚莉,杜祥培.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女子职业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