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于职业教育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概况
为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繁荣之势。在此国情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各门专业课程相继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应势而生。其中项目教学法是各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它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大力倡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一个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职业教育实践中最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协作性学习的原则。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而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式并无统一标准,它视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项目执行者的情况而定,大体而言,可以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五个步骤: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项目教学法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落到了实处,从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向讨论的、研究的方式过渡。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把过去比较多地注重教师的传授逐步转移到了更加注重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研究上。
二.基于语文教学的项目教学法的变通——主题学习
高职语文课程大致分为两个模块:一是理论性的讲授课,一是实践性的活动课,对于后者可以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如口语训练课“采访”,可以进行项目分解,任务设置,设计量化评估标准),但是对于理论课似乎难以用项目法生搬硬套。在目前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理论讲授课仍占较大比重,所以如果要用项目教学法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造,就势必要对理论性讲授课的教学模式重新进行设计。
若要追根溯源,项目教学法脱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最早应用于医学教育,在药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学科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强调把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问题式学习介入基础教育后,衍生出项目教学和主题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项目教学法和主题教学法正是在问题式学习这条枝蔓上生发出来的两朵花,只不过一个是向专业教学方向发展,一个仍在基础教学领域衍变。所以文化基础课有适合自己的,并且是与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法平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那就是“主题学习法”。
主题学习法属于“问题式学习”的范畴,它是“问题式学习”介入基础教育的一种衍变方式。主题学习法是通过创设有统摄性成分的主题,借助相关的、有依据的和有目的的方式将各种学科整合在一起。课堂上的主题学习由学习活动和联系不同学科主旨的经验组成。这种学习法较之于传统的学习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学习法是对既定结论的验证;而主题学习法则是通过相关领域的研究,发挥个人所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
三.基于教学案例分析的主题学习法的运用
主题学习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主题意念、锁定研究的主题、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行动。具体可分解为如下流程:寻找切入口→拟定意向→确立主题→建立主题网络图 →开展多角度的研究行动→呈现成果并对照课文。
以苏大版高职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为教学案例,对主题学习法的运用作一范例展示。
1、情境创设
在项目教学法中,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情景设置,即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实物演示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对于本文的情境创设,有相应的三套方案:
(1)实物演示情境:可提前购买鲜荔枝或荔枝干,作为课堂实物道具。让学生把实物与课本中的荔枝结构图作观察比较,如果是荔枝干,指出风干荔枝与新鲜荔枝的结构异同,也可让学生尝试仿照《荔枝图序》对观察结果进行语言或文字表述。
(2)表演体会情境:可设计如下三种情境,假设我们现在身处南方某个闻名遐迩的荔枝种植园,①假定你是一名导游,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荔枝;②假定你是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带领学生春游,请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学生介绍荔枝常识;③假定你是该种植园的一名果农,请你向游客介绍推销你种植的荔枝。表演要求:给定三分钟准备时间,依据课文材料和课前准备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安排1-2名学生完成情境训练任务。之后,同学和老师分别点评。
(3)语言描述情境:可进行课前调查,有多少同学见过荔枝,又有多少同学吃过荔枝,在课上请这些同学谈谈对荔枝的观察或体验结果。
以上三种情境创设方案可以做为课堂导入的兴趣切入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方案,这样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已定的材料中选取信息,按照情境要求生成话语,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把口语训练或写作训练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可谓事半功倍。
2、建立主题意念
首先是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列出主题清单,在此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头脑风暴”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课文选取一个兴趣点开始,发挥想象,以词或词组的方式列举自己所想到的。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反映了每个头脑中潜意识关注的东西。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教师可以以上述情境创设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列举由“荔枝”想到的清单,将该清单与教师所列清单进行对比,尽量找出师生之间的“交集”,这是教师想教,学生想学的东西,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3、提出问题,锁定主题
如果已在清单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那么就可以进入第二步:提出问题,锁定研究主题。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就清单共性的东西提出问题,要保证至少几分钟以上,以打开思路,获得扩大性的概念。可以预设:师生针对“荔枝”所列清单都应该涵括植物学、食用、医用、历史、商业等领域。那么,接下来是让学生就这个主题意念上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是承接别人的问题引发的思考:
荔枝的生物结构是怎样的?
荔枝的产地有哪些?
荔枝可以怎样食用?
荔枝有什么营养价值?
荔枝的栽培历史有多久了?
……
在所有的这些问题当中,不断合并、归纳,最终形成一个统摄性主题——关于荔枝的多学科的知识。
4、把问题转化成具体的研究行动
(1)建立主题网络图
对该主题可能涉及的角度与领域首先作一个初步的预设。通过建立网络图,让学生对主题的广度有所了解,对可能涉及的领域、学科心中有数,以便初步拟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
(2)多渠道广泛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主题网络图的提示,结合自身的特长,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作了较深的研究;有的学生也可能会从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有的学生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领域。鉴于目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够强,教师的指引相当重要。例如:常用研究方法的介绍;实际操作的协助;追踪跟进,给予必要的点拨等等。
(3)呈现成果并对照课文
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及呈现成果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该主题学习中,呈现的结果形式可以包括:PPT演示、用文章表述、以模型和图表呈现、文件夹展示、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形成了超越课本的观点。最后环节是结合自己的研究对照课文进行学习,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后再对照课文,基本上很容易理解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以及作者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写作思路。正如前面所说的,学生的收获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明白”这个层次上。
由上可见主题学习法是丰富的,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相关领域的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触类旁通,使知识灵活多变,为能力的迁移与可持续发展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倡导者杜威就强调“从做中学”。他认为活动是人的天性,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没有“做”的机会,就会阻碍其自然发展。主题学习正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探寻知识、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因此,主题学习法较之于传统教学,有其必然优势。在此层面而言,主题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最后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来做总结:“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职业类学校中,文化基础课同样不能忽视。但语文课如何走出沉闷、低迷的状态,摆脱耗时、低效的局面,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真正发挥其作用,还有待继续深入的探索。主题学习法只是当中的一种尝试。
侯博, 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为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繁荣之势。在此国情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各门专业课程相继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应势而生。其中项目教学法是各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它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大力倡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一个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职业教育实践中最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协作性学习的原则。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而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式并无统一标准,它视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项目执行者的情况而定,大体而言,可以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五个步骤: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项目教学法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落到了实处,从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向讨论的、研究的方式过渡。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把过去比较多地注重教师的传授逐步转移到了更加注重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研究上。
二.基于语文教学的项目教学法的变通——主题学习
高职语文课程大致分为两个模块:一是理论性的讲授课,一是实践性的活动课,对于后者可以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如口语训练课“采访”,可以进行项目分解,任务设置,设计量化评估标准),但是对于理论课似乎难以用项目法生搬硬套。在目前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理论讲授课仍占较大比重,所以如果要用项目教学法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造,就势必要对理论性讲授课的教学模式重新进行设计。
若要追根溯源,项目教学法脱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最早应用于医学教育,在药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学科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强调把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问题式学习介入基础教育后,衍生出项目教学和主题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项目教学法和主题教学法正是在问题式学习这条枝蔓上生发出来的两朵花,只不过一个是向专业教学方向发展,一个仍在基础教学领域衍变。所以文化基础课有适合自己的,并且是与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法平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那就是“主题学习法”。
主题学习法属于“问题式学习”的范畴,它是“问题式学习”介入基础教育的一种衍变方式。主题学习法是通过创设有统摄性成分的主题,借助相关的、有依据的和有目的的方式将各种学科整合在一起。课堂上的主题学习由学习活动和联系不同学科主旨的经验组成。这种学习法较之于传统的学习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学习法是对既定结论的验证;而主题学习法则是通过相关领域的研究,发挥个人所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
三.基于教学案例分析的主题学习法的运用
主题学习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主题意念、锁定研究的主题、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行动。具体可分解为如下流程:寻找切入口→拟定意向→确立主题→建立主题网络图 →开展多角度的研究行动→呈现成果并对照课文。
以苏大版高职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为教学案例,对主题学习法的运用作一范例展示。
1、情境创设
在项目教学法中,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情景设置,即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实物演示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对于本文的情境创设,有相应的三套方案:
(1)实物演示情境:可提前购买鲜荔枝或荔枝干,作为课堂实物道具。让学生把实物与课本中的荔枝结构图作观察比较,如果是荔枝干,指出风干荔枝与新鲜荔枝的结构异同,也可让学生尝试仿照《荔枝图序》对观察结果进行语言或文字表述。
(2)表演体会情境:可设计如下三种情境,假设我们现在身处南方某个闻名遐迩的荔枝种植园,①假定你是一名导游,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荔枝;②假定你是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带领学生春游,请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学生介绍荔枝常识;③假定你是该种植园的一名果农,请你向游客介绍推销你种植的荔枝。表演要求:给定三分钟准备时间,依据课文材料和课前准备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安排1-2名学生完成情境训练任务。之后,同学和老师分别点评。
(3)语言描述情境:可进行课前调查,有多少同学见过荔枝,又有多少同学吃过荔枝,在课上请这些同学谈谈对荔枝的观察或体验结果。
以上三种情境创设方案可以做为课堂导入的兴趣切入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方案,这样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已定的材料中选取信息,按照情境要求生成话语,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把口语训练或写作训练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可谓事半功倍。
2、建立主题意念
首先是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列出主题清单,在此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头脑风暴”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课文选取一个兴趣点开始,发挥想象,以词或词组的方式列举自己所想到的。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反映了每个头脑中潜意识关注的东西。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教师可以以上述情境创设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列举由“荔枝”想到的清单,将该清单与教师所列清单进行对比,尽量找出师生之间的“交集”,这是教师想教,学生想学的东西,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3、提出问题,锁定主题
如果已在清单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那么就可以进入第二步:提出问题,锁定研究主题。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就清单共性的东西提出问题,要保证至少几分钟以上,以打开思路,获得扩大性的概念。可以预设:师生针对“荔枝”所列清单都应该涵括植物学、食用、医用、历史、商业等领域。那么,接下来是让学生就这个主题意念上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是承接别人的问题引发的思考:
荔枝的生物结构是怎样的?
荔枝的产地有哪些?
荔枝可以怎样食用?
荔枝有什么营养价值?
荔枝的栽培历史有多久了?
……
在所有的这些问题当中,不断合并、归纳,最终形成一个统摄性主题——关于荔枝的多学科的知识。
4、把问题转化成具体的研究行动
(1)建立主题网络图
对该主题可能涉及的角度与领域首先作一个初步的预设。通过建立网络图,让学生对主题的广度有所了解,对可能涉及的领域、学科心中有数,以便初步拟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
(2)多渠道广泛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主题网络图的提示,结合自身的特长,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作了较深的研究;有的学生也可能会从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有的学生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领域。鉴于目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够强,教师的指引相当重要。例如:常用研究方法的介绍;实际操作的协助;追踪跟进,给予必要的点拨等等。
(3)呈现成果并对照课文
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及呈现成果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该主题学习中,呈现的结果形式可以包括:PPT演示、用文章表述、以模型和图表呈现、文件夹展示、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形成了超越课本的观点。最后环节是结合自己的研究对照课文进行学习,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后再对照课文,基本上很容易理解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以及作者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写作思路。正如前面所说的,学生的收获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明白”这个层次上。
由上可见主题学习法是丰富的,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相关领域的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触类旁通,使知识灵活多变,为能力的迁移与可持续发展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倡导者杜威就强调“从做中学”。他认为活动是人的天性,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没有“做”的机会,就会阻碍其自然发展。主题学习正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探寻知识、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因此,主题学习法较之于传统教学,有其必然优势。在此层面而言,主题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最后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来做总结:“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职业类学校中,文化基础课同样不能忽视。但语文课如何走出沉闷、低迷的状态,摆脱耗时、低效的局面,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真正发挥其作用,还有待继续深入的探索。主题学习法只是当中的一种尝试。
侯博, 教师,现居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