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生的知识经济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同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如不在这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头赶上,就会拉大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同时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对于推动教育消费,促进教育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信息素养
一、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什么科学
对于信息技术,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只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以及老师、学生都明白了计算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信息技术是什么, 我们才能知道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教什么,应该学什么。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对信息教育认识不够
在农村开设信息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面对这一新型课程,许多人对它的认识却各有不同:大部分农村学校认为这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表,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则当作是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与训练,而家长则认为是教会孩子们如何上网、玩游戏,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加之现在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升学教学考核,在学校和教师心中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好坏根本就无所谓,在学生心目中,这一门课程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2、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农村中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专业、计算机教育專业和电教专业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也不是很高,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全面的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进修机会又不是很多,所以导致许多教师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水平滞后,跟不上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步伐,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3、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资金的匮乏导致必需的硬件设备跟不上,造成信息技术课程难以开设。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一般都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配置水平低、质量良莠不齐,软件配套跟不上的情况,教学资源匮乏,不能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三、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1、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使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2、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设信息技术课,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学校联入Internet,学校里的每台电脑上随时都可以上网或调用、检索和下载相关的资料,为广大师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要求教师不仅要树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理想,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利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学校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随时开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学科所需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让师生从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转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3、配备资源设备
农村学校,由于地理条件的情况,经济欠发达,所以必须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花大力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申请国家拨款,可都向政府伸手,政府的负担也比较重,所以更为积极的做法是走访市里的名校,了解他们对设备更新换代的信息,当他们换代时,可以低价购买他们换下来较为低级的机器,这样慢慢地既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一套信息技术教育设备。
4、提高教师的技能素养
提高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网络环境下,各种资源不断的涌现,如何高效的对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并且过滤无用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在专业的基础知识之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对于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利用与整合。并且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各种信息实现数字化的处理、分析与加工,最终实现校园教学的规范、高效的进行。另外,校园中的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软硬件资源较多,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就难以高效的对于各种资源进行利用,也就难以达到网络化环境教学工作的具体需求。
5、提高教师的文化判断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其必须具备优秀的文化判断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严格甄别与筛选。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十分丰富,而一些对于青少年成长产生不良效果的文化信息,教师应该进行鉴别,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教师要不断的对于自身的网络信息认识程度进行提高,并且对于信息中的真假、善恶、美丑等进行分明,将积极的信息进行教学引入,将消极、不良的文化信息进行排除,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以上几点是我在近年来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认识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努力进取,使本门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
[3]李杨炜.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电教,2002年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信息素养
一、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什么科学
对于信息技术,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只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以及老师、学生都明白了计算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信息技术是什么, 我们才能知道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教什么,应该学什么。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对信息教育认识不够
在农村开设信息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面对这一新型课程,许多人对它的认识却各有不同:大部分农村学校认为这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表,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则当作是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与训练,而家长则认为是教会孩子们如何上网、玩游戏,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加之现在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升学教学考核,在学校和教师心中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好坏根本就无所谓,在学生心目中,这一门课程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2、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农村中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专业、计算机教育專业和电教专业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也不是很高,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全面的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进修机会又不是很多,所以导致许多教师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水平滞后,跟不上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步伐,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3、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资金的匮乏导致必需的硬件设备跟不上,造成信息技术课程难以开设。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一般都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配置水平低、质量良莠不齐,软件配套跟不上的情况,教学资源匮乏,不能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三、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1、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使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2、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设信息技术课,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学校联入Internet,学校里的每台电脑上随时都可以上网或调用、检索和下载相关的资料,为广大师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要求教师不仅要树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理想,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利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学校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随时开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学科所需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让师生从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转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3、配备资源设备
农村学校,由于地理条件的情况,经济欠发达,所以必须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花大力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申请国家拨款,可都向政府伸手,政府的负担也比较重,所以更为积极的做法是走访市里的名校,了解他们对设备更新换代的信息,当他们换代时,可以低价购买他们换下来较为低级的机器,这样慢慢地既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一套信息技术教育设备。
4、提高教师的技能素养
提高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网络环境下,各种资源不断的涌现,如何高效的对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并且过滤无用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在专业的基础知识之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对于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利用与整合。并且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各种信息实现数字化的处理、分析与加工,最终实现校园教学的规范、高效的进行。另外,校园中的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软硬件资源较多,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就难以高效的对于各种资源进行利用,也就难以达到网络化环境教学工作的具体需求。
5、提高教师的文化判断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其必须具备优秀的文化判断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严格甄别与筛选。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十分丰富,而一些对于青少年成长产生不良效果的文化信息,教师应该进行鉴别,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教师要不断的对于自身的网络信息认识程度进行提高,并且对于信息中的真假、善恶、美丑等进行分明,将积极的信息进行教学引入,将消极、不良的文化信息进行排除,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以上几点是我在近年来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认识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努力进取,使本门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
[3]李杨炜.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电教,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