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英国历史学家、历史题材畅销书作者。比弗曾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被肯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同时为伦敦大学贝克特学院历史学、古典文学和考古学的访问学者。
译者后记
这部《二战史》出版之日,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70周年。那是1945年的某月的某一天,德国人在投降书上签字(5月8日),日本人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2日)——战争结束了,人民胜利了。无论我们希望将二战胜利之日确定在哪一天,它们都是世界人民欢呼雀跃的日子。7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历史,特别是阅读西方人在新史观指导下书写的二战历史,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汤因比的哲学史观中有一个重要思想:仅将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范畴将大大限制历史学家的视野。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部《二战史》明显秉承了汤因比的反欧洲中心的思想。作者安东尼·比弗特别强调了二战是一场全球战争,而欧洲人长期以来一直忽略欧洲以外发生的战事。在这本书中,二战的起点不是德军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而是1939年5月在中国伪满洲国发生的诺门罕战役(其实若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此时中日已经开战两年,战火已经燃遍了半个中国)。而二战结束则是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书中描述了北非、太平洋、缅甸以及中国的抗战的历史,在作者已然熟悉的欧战历史的书写中取得了跨界性的突破,也基本顾及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
安东尼·比弗是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二战史专家。他的代表作《保卫斯大林格勒》(1998)和《诺曼底登陆》(2009)在大陆早已有中文(简体字)译本,他的书在中国都十分畅销。这部《二战史》是安东尼·比弗2012年的新作,原版曾长期雄踞英语非小说类精装本榜首,单周销售量竟超过1万4千余册。相信我们的这个译本也能博得中国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二战胜利纪念日的献礼,也是英国史学家驾驭全球二战题材的风采展现。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经营着这部历史巨著的翻译。本书不仅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而且涉及到不同国别背景和主要战场的人名、地名、军衔、武器、装备、人情和风俗。这些对译者都是不小的挑战。例如,译者通常为了一个德国军衔的译名查阅无数的工具书和参考书,甚至去查阅德国军史和军衔专著。我愿在此奉上我对所有译者敬业精神和严谨译风的崇高敬意。
二战胜利近70年后的某月某一天,译者们完成了《二战史》的中文翻译。译著的前言至第8章由何旋翻译;第9章至第30章由邵旭东翻译;第31章至第50章由云晓丽翻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和特约编辑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译文中没有错误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感谢汤万星先生、孙芳女士和英年早逝的任建成先生,他们在本书的创意、版权、立项和人力协调方面均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感谢责任编辑文远怀先生的专业奉献、严谨精神和辛勤劳动,没有他们,这本译著不会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各位,谢谢了。
译者后记
这部《二战史》出版之日,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70周年。那是1945年的某月的某一天,德国人在投降书上签字(5月8日),日本人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2日)——战争结束了,人民胜利了。无论我们希望将二战胜利之日确定在哪一天,它们都是世界人民欢呼雀跃的日子。7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历史,特别是阅读西方人在新史观指导下书写的二战历史,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汤因比的哲学史观中有一个重要思想:仅将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范畴将大大限制历史学家的视野。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部《二战史》明显秉承了汤因比的反欧洲中心的思想。作者安东尼·比弗特别强调了二战是一场全球战争,而欧洲人长期以来一直忽略欧洲以外发生的战事。在这本书中,二战的起点不是德军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而是1939年5月在中国伪满洲国发生的诺门罕战役(其实若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此时中日已经开战两年,战火已经燃遍了半个中国)。而二战结束则是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书中描述了北非、太平洋、缅甸以及中国的抗战的历史,在作者已然熟悉的欧战历史的书写中取得了跨界性的突破,也基本顾及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
安东尼·比弗是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二战史专家。他的代表作《保卫斯大林格勒》(1998)和《诺曼底登陆》(2009)在大陆早已有中文(简体字)译本,他的书在中国都十分畅销。这部《二战史》是安东尼·比弗2012年的新作,原版曾长期雄踞英语非小说类精装本榜首,单周销售量竟超过1万4千余册。相信我们的这个译本也能博得中国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二战胜利纪念日的献礼,也是英国史学家驾驭全球二战题材的风采展现。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经营着这部历史巨著的翻译。本书不仅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而且涉及到不同国别背景和主要战场的人名、地名、军衔、武器、装备、人情和风俗。这些对译者都是不小的挑战。例如,译者通常为了一个德国军衔的译名查阅无数的工具书和参考书,甚至去查阅德国军史和军衔专著。我愿在此奉上我对所有译者敬业精神和严谨译风的崇高敬意。
二战胜利近70年后的某月某一天,译者们完成了《二战史》的中文翻译。译著的前言至第8章由何旋翻译;第9章至第30章由邵旭东翻译;第31章至第50章由云晓丽翻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和特约编辑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译文中没有错误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感谢汤万星先生、孙芳女士和英年早逝的任建成先生,他们在本书的创意、版权、立项和人力协调方面均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感谢责任编辑文远怀先生的专业奉献、严谨精神和辛勤劳动,没有他们,这本译著不会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各位,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