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病源的不同,芒果的病害有病原菌感染病害及生理性病害2种,而危害最严重而又较难控制的是病原菌感染的病理性病害。
1 病原菌感染病害
1.1 炭疽病
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地上部分的任何器官,无论是叶片、茎干、枝条、花序、果实都有受到侵害的可能。其主要病状是感病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块,与健部有明显的区界,微下陷并有裂痕。受害的嫩叶多从叶尖附近开始,然后扩展成褐色枯斑,叶卷曲;嫩梢的叶片感病后,逐渐向叶柄、枝条扩展,使枝条枯死;老叶发病时,叶缘呈现波纹状的枯斑;花穗受害时,花梗和穗梗会出现暗褐色的小条斑,造成枯萎、落花;坐果期幼果较易感染,初时在果皮出现针头状的褐点,逐渐扩展成为黑褐色的病斑,病果往往悬挂在枝梗上成为僵果。
芒果炭疽病是果实采收后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引起贮运期的果实严重腐烂。最初在黄熟的果实表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深褐色下陷斑。初时病斑仅限于果皮,不影响果肉,后期多个病斑汇合成为不规则的大斑,其病部对应的果肉也会出现软腐的现象。
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栽培环境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容易感染。
防治方法:首先要注意做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在肥料施用上避免偏施氮肥,应多使用含大量有机质的完全肥料。选择有效的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氧氯化铜、灭病威等交替使用,使用的浓度为: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0%氧氯化铜胶悬剂600-8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4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
最新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2,4-D、GA3或NAA与普克唑处理芒果,可控制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的发生,减少腐烂损失,延长贮藏寿命,显著增加销售可接受率等。对急需黄熟出售和无需延期贮藏的芒果处理以乙烯利、普克唑混合溶液,催熟3~5 d黄熟可食,无病害症状,销售可接受率100%。按销售期长短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配合普克唑的采后处理,是一个减少芒果采后病害腐烂、延长贮藏寿命、提高芒果贮藏品质的高效方便的方法。
1.2 白粉病
白粉病是芒果开花期常见病害,主要危害花穗。该病发生时,花穗和小果出现灰白色的粉状物,进而使整个花穗干枯变黑,不能结果。这种病通常在较低的温度和有一定湿度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春季连续低温阴雨时大量发生,危害花穗,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也与气象因素有关,一般在乎均温度20-22℃、相对湿度70%时该病最易流行,温度高于25℃时发病较缓慢。
硫剂是防治白粉病的最有效药物,应在花期抓紧阴雨间隙选择使用可溶性胶体硫300倍液、石硫合剂0.3-0.5波美度(波美度是过去用于间接表示比重的单位,现已废除,改用密度表示。在15℃下,(1波美度相当于1.007g/c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400倍液或苯来特1000倍液喷雾。
1.3 叶斑病
又称角斑病或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于9-12月干旱季节。主要危害嫩叶,初期嫩叶叶面出现针头状小黑点,逐步扩展成为黑色凸起的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发病后大量落叶,嫩梢感病后枯死脱落。该病也危害果实,在果皮上产生凸起、黑色的硬斑,在贮运期病斑虽不扩展,但通常成为炭疽病人侵的媒介。在热带地区,台风雨是造成该病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台风雨会为正在发育的嫩梢、嫩叶和果实制造很多机械伤口,雨水的溅播又是该细菌的传播媒介,所以每次台风雨之后往往是该病害大发生。
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果园清洁工作,减少病原菌的数量是预防发病的主要措施。发现有病枝病叶的立即将之剪除,集中销毁。同时要定期喷药防治,果园修剪后可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喷施1-2次,在夏、秋梢的叶片老熟之前,每隔15-20 d喷施铜剂农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在台风雨之后应抢晴喷洒铜制剂或120单硫酸链霉素,以防病菌感染。
1.4 蒂腐病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通常始发于果蒂.初时果蒂周围出现浅黄褐色的病变,并沿着果核从果肉内部向下部扩展。该病在果实小果期已经侵入感染,采收后果实软熟时迅速发展,以桂香芒较易感染,发病较多。防治该病目前仍未有理想的药物,应该从保健栽培人手,做好清园工作,减少感染途径。
1.5 煤污病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污染果面,降低果实商品价值,同时也易诱发其他病害,影响果实的贮存寿命;该病也危害枝条和叶片。果实上的病斑初呈暗黑色,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 mm,每个病斑由几十个微小黑点组成,多集中于背光的一侧,病斑后期联合成片,使全果变为污黑色,但病部局限于表皮,不危害果肉。老熟枝条发病也极为普遍,症状与果实基本相同。该病原菌在枝条及叶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雨水,分生孢子随雨水溅到新梢或果实上,潜伏期2-3个月,在枝条老熟后或果实生长后期开始出现病斑。
防治方法: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整形修剪,使果园保持通风透光,控制园内杂草,不让其生长过高而造成郁闭。该病与多种同翅的昆虫发生有关,防病应结合防虫。可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定期防治介壳虫、叶蝉、蚜虫等。
1.6 疮痂病
该病在嫩叶时即感染,首先从叶背开始,病斑圆形,暗褐色至黑色;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可见绒毛状物,后期病叶通常扭曲,畸形;老叶感病后常在叶背上有许多黑色的小凸起,中央有开裂的小斑,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未成熟的果实感病后在果皮表面常见发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熟的果实感病后在果皮表面常见发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呈星状裂,病部后期产生大量微小黑点,这是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其上有稀疏的灰色霉状物,病果易脱落。防治方法:用1%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喷雾。 1.7 煤烟病
煤烟状的菌体覆盖枝、叶和果实,严重妨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大量幼果脱落,同时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外观,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该病的发生与分泌蜜露的蚜虫、叶蝉、介壳虫等害虫有关。
防治方法:改善果园的栽培环境,适当修剪,注意通风透光,避免郁闭,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体的抗御病虫能力。注意防治害虫,施药方法参照煤污病的防治。
1.8 芒果黑斑病
本病为害叶、嫩茎梢和幼果,病害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波尔多液1:2:100倍或25%叶枯宁800-1000倍液喷洒。
2 芒果生理性病害
2.1 缺素症状
芒果是一种速生快长、高产的果树,要求有充足的养分以满足其生长结果的需要,因此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十分敏感。
建立在丘陵地或山坡地上的芒果园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少,土壤养分易受雨水淋溶冲刷,加上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容易出现酸化,降低多种营养元素的溶解度及有效性。有机质的贫乏更会影响土壤各种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所以土壤的养分在未能满足芒果生长发育的情况下,便会出现各种缺素症状。这些生理病害往往会影响到芒果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应引起注意。
2.2 缺硼
芒果缺硼,开始表现为成熟的叶片略为黄化而变小,黄化部分渐渐变为深棕色坏死;幼叶叶缘的叶肉有棕色斑点出现,继而枯萎凋谢;主枝的生长点坏死,有大量侧枝抽生,以后所有这些侧枝的生长点变坏死,生长完全受阴。花器的花粉管不能伸长,影响受精,坐果率低。幼果果实畸形,果肉部分木栓化,呈褐黑色,裂果严重成熟后果肉硬化,出现水渍状斑点,有些果肉呈海绵状,并有中空现象,但从外观上与正常果不易识别。
防治方法:在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喷施0.5%:-0.8%的硼酸液。
2.3 缺钙
其症状是植株矮小,叶片呈黄绿色,顶部叶片先黄化,严重时老叶除了近叶尖和叶基小面积外,其余部分的叶缘均有褐色的痕迹,这种叶片在发病1周内会脱落;在根部的症状表现也很突出,新根短粗,扭曲,根尖渐渐褐变枯死;花朵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授粉,少结果或落果严重,在栽培上应注意增施钙肥。
缺钙往往影响果实的品质,危害果实,称为“软鼻子病”。发生在果顶内部,果实外表不辨认,受害果实内部组织衰败呈海绵状,褐色。此病属生理缺钙,在栽培上注意增施钙肥,可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
2.4 缺钾
在丘陵坡地和沙地建园,尤其容易出现缺钾现象。其症状表现首先出现在下部的老叶,病叶叶缘先出现黄斑,逐渐干枯、坏死。并从叶尖沿两侧叶缘呈“V”形向叶基部扩展,但叶基部仍保留带绿色的“△”区,这是缺钾的典型症状。叶片较难脱落,严重时顶部抽出嫩叶变小,叶片伸展后叶缘出现水渍状坏死或不规则的黄斑点,后期叶缘干枯,甚至影响枝梢枯萎。从整株来看,缺钾的发病部位是不均匀的,有些枝条症状明显,有些不那么明显。发病的叶片其含钾量在0.5%以下。
缺钾的另一种表现叫“叶焦病”,此病多发生在苗期和3年生以下幼龄树的叶片。主要发生在刚刚转绿成熟时的顶梢叶片,发病首先是叶缘和叶脉间褪绿,变为暗褐色,然后叶缘、叶尖焦枯,并逐渐向内扩展,最后只剩下靠近叶柄基部呈菱形的绿色部分。
叶焦病在果园中的分布明显受植地的环境影响,在坡地和砂质土壤上的幼树发病严重。同时也受果园管理水平的影响,发病期多在每年的8-12月日照强、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的秋冬干旱季节。3-7月的雨季不发病,而且这时期发病的植株也会逐步恢复正常的营养生长。因此,幼龄树在秋冬期要注意灌溉和土壤覆盖,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2.5 缺氮
缺氮的植株枝软叶黄,从老叶开始全叶均匀变黄,顶部新抽生的嫩叶变小,变薄,转绿缓慢。
1 病原菌感染病害
1.1 炭疽病
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地上部分的任何器官,无论是叶片、茎干、枝条、花序、果实都有受到侵害的可能。其主要病状是感病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块,与健部有明显的区界,微下陷并有裂痕。受害的嫩叶多从叶尖附近开始,然后扩展成褐色枯斑,叶卷曲;嫩梢的叶片感病后,逐渐向叶柄、枝条扩展,使枝条枯死;老叶发病时,叶缘呈现波纹状的枯斑;花穗受害时,花梗和穗梗会出现暗褐色的小条斑,造成枯萎、落花;坐果期幼果较易感染,初时在果皮出现针头状的褐点,逐渐扩展成为黑褐色的病斑,病果往往悬挂在枝梗上成为僵果。
芒果炭疽病是果实采收后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引起贮运期的果实严重腐烂。最初在黄熟的果实表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深褐色下陷斑。初时病斑仅限于果皮,不影响果肉,后期多个病斑汇合成为不规则的大斑,其病部对应的果肉也会出现软腐的现象。
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栽培环境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容易感染。
防治方法:首先要注意做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在肥料施用上避免偏施氮肥,应多使用含大量有机质的完全肥料。选择有效的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氧氯化铜、灭病威等交替使用,使用的浓度为: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0%氧氯化铜胶悬剂600-8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4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
最新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2,4-D、GA3或NAA与普克唑处理芒果,可控制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的发生,减少腐烂损失,延长贮藏寿命,显著增加销售可接受率等。对急需黄熟出售和无需延期贮藏的芒果处理以乙烯利、普克唑混合溶液,催熟3~5 d黄熟可食,无病害症状,销售可接受率100%。按销售期长短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配合普克唑的采后处理,是一个减少芒果采后病害腐烂、延长贮藏寿命、提高芒果贮藏品质的高效方便的方法。
1.2 白粉病
白粉病是芒果开花期常见病害,主要危害花穗。该病发生时,花穗和小果出现灰白色的粉状物,进而使整个花穗干枯变黑,不能结果。这种病通常在较低的温度和有一定湿度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春季连续低温阴雨时大量发生,危害花穗,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也与气象因素有关,一般在乎均温度20-22℃、相对湿度70%时该病最易流行,温度高于25℃时发病较缓慢。
硫剂是防治白粉病的最有效药物,应在花期抓紧阴雨间隙选择使用可溶性胶体硫300倍液、石硫合剂0.3-0.5波美度(波美度是过去用于间接表示比重的单位,现已废除,改用密度表示。在15℃下,(1波美度相当于1.007g/c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400倍液或苯来特1000倍液喷雾。
1.3 叶斑病
又称角斑病或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于9-12月干旱季节。主要危害嫩叶,初期嫩叶叶面出现针头状小黑点,逐步扩展成为黑色凸起的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发病后大量落叶,嫩梢感病后枯死脱落。该病也危害果实,在果皮上产生凸起、黑色的硬斑,在贮运期病斑虽不扩展,但通常成为炭疽病人侵的媒介。在热带地区,台风雨是造成该病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台风雨会为正在发育的嫩梢、嫩叶和果实制造很多机械伤口,雨水的溅播又是该细菌的传播媒介,所以每次台风雨之后往往是该病害大发生。
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果园清洁工作,减少病原菌的数量是预防发病的主要措施。发现有病枝病叶的立即将之剪除,集中销毁。同时要定期喷药防治,果园修剪后可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喷施1-2次,在夏、秋梢的叶片老熟之前,每隔15-20 d喷施铜剂农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在台风雨之后应抢晴喷洒铜制剂或120单硫酸链霉素,以防病菌感染。
1.4 蒂腐病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通常始发于果蒂.初时果蒂周围出现浅黄褐色的病变,并沿着果核从果肉内部向下部扩展。该病在果实小果期已经侵入感染,采收后果实软熟时迅速发展,以桂香芒较易感染,发病较多。防治该病目前仍未有理想的药物,应该从保健栽培人手,做好清园工作,减少感染途径。
1.5 煤污病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污染果面,降低果实商品价值,同时也易诱发其他病害,影响果实的贮存寿命;该病也危害枝条和叶片。果实上的病斑初呈暗黑色,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 mm,每个病斑由几十个微小黑点组成,多集中于背光的一侧,病斑后期联合成片,使全果变为污黑色,但病部局限于表皮,不危害果肉。老熟枝条发病也极为普遍,症状与果实基本相同。该病原菌在枝条及叶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雨水,分生孢子随雨水溅到新梢或果实上,潜伏期2-3个月,在枝条老熟后或果实生长后期开始出现病斑。
防治方法: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整形修剪,使果园保持通风透光,控制园内杂草,不让其生长过高而造成郁闭。该病与多种同翅的昆虫发生有关,防病应结合防虫。可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定期防治介壳虫、叶蝉、蚜虫等。
1.6 疮痂病
该病在嫩叶时即感染,首先从叶背开始,病斑圆形,暗褐色至黑色;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可见绒毛状物,后期病叶通常扭曲,畸形;老叶感病后常在叶背上有许多黑色的小凸起,中央有开裂的小斑,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未成熟的果实感病后在果皮表面常见发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熟的果实感病后在果皮表面常见发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呈星状裂,病部后期产生大量微小黑点,这是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其上有稀疏的灰色霉状物,病果易脱落。防治方法:用1%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喷雾。 1.7 煤烟病
煤烟状的菌体覆盖枝、叶和果实,严重妨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大量幼果脱落,同时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外观,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该病的发生与分泌蜜露的蚜虫、叶蝉、介壳虫等害虫有关。
防治方法:改善果园的栽培环境,适当修剪,注意通风透光,避免郁闭,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体的抗御病虫能力。注意防治害虫,施药方法参照煤污病的防治。
1.8 芒果黑斑病
本病为害叶、嫩茎梢和幼果,病害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波尔多液1:2:100倍或25%叶枯宁800-1000倍液喷洒。
2 芒果生理性病害
2.1 缺素症状
芒果是一种速生快长、高产的果树,要求有充足的养分以满足其生长结果的需要,因此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十分敏感。
建立在丘陵地或山坡地上的芒果园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少,土壤养分易受雨水淋溶冲刷,加上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容易出现酸化,降低多种营养元素的溶解度及有效性。有机质的贫乏更会影响土壤各种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所以土壤的养分在未能满足芒果生长发育的情况下,便会出现各种缺素症状。这些生理病害往往会影响到芒果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应引起注意。
2.2 缺硼
芒果缺硼,开始表现为成熟的叶片略为黄化而变小,黄化部分渐渐变为深棕色坏死;幼叶叶缘的叶肉有棕色斑点出现,继而枯萎凋谢;主枝的生长点坏死,有大量侧枝抽生,以后所有这些侧枝的生长点变坏死,生长完全受阴。花器的花粉管不能伸长,影响受精,坐果率低。幼果果实畸形,果肉部分木栓化,呈褐黑色,裂果严重成熟后果肉硬化,出现水渍状斑点,有些果肉呈海绵状,并有中空现象,但从外观上与正常果不易识别。
防治方法:在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喷施0.5%:-0.8%的硼酸液。
2.3 缺钙
其症状是植株矮小,叶片呈黄绿色,顶部叶片先黄化,严重时老叶除了近叶尖和叶基小面积外,其余部分的叶缘均有褐色的痕迹,这种叶片在发病1周内会脱落;在根部的症状表现也很突出,新根短粗,扭曲,根尖渐渐褐变枯死;花朵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授粉,少结果或落果严重,在栽培上应注意增施钙肥。
缺钙往往影响果实的品质,危害果实,称为“软鼻子病”。发生在果顶内部,果实外表不辨认,受害果实内部组织衰败呈海绵状,褐色。此病属生理缺钙,在栽培上注意增施钙肥,可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
2.4 缺钾
在丘陵坡地和沙地建园,尤其容易出现缺钾现象。其症状表现首先出现在下部的老叶,病叶叶缘先出现黄斑,逐渐干枯、坏死。并从叶尖沿两侧叶缘呈“V”形向叶基部扩展,但叶基部仍保留带绿色的“△”区,这是缺钾的典型症状。叶片较难脱落,严重时顶部抽出嫩叶变小,叶片伸展后叶缘出现水渍状坏死或不规则的黄斑点,后期叶缘干枯,甚至影响枝梢枯萎。从整株来看,缺钾的发病部位是不均匀的,有些枝条症状明显,有些不那么明显。发病的叶片其含钾量在0.5%以下。
缺钾的另一种表现叫“叶焦病”,此病多发生在苗期和3年生以下幼龄树的叶片。主要发生在刚刚转绿成熟时的顶梢叶片,发病首先是叶缘和叶脉间褪绿,变为暗褐色,然后叶缘、叶尖焦枯,并逐渐向内扩展,最后只剩下靠近叶柄基部呈菱形的绿色部分。
叶焦病在果园中的分布明显受植地的环境影响,在坡地和砂质土壤上的幼树发病严重。同时也受果园管理水平的影响,发病期多在每年的8-12月日照强、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的秋冬干旱季节。3-7月的雨季不发病,而且这时期发病的植株也会逐步恢复正常的营养生长。因此,幼龄树在秋冬期要注意灌溉和土壤覆盖,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2.5 缺氮
缺氮的植株枝软叶黄,从老叶开始全叶均匀变黄,顶部新抽生的嫩叶变小,变薄,转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