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几点反思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体化等特征。然而,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参与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偏颇,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反
  思,以期更准确地认识和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一、对活动目标的反思——切勿重认知轻审美
  
  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时,会事先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往往更多地将作品介绍印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将原作者本身的感受强加给自己和孩子,更多地将作品中认知方面的音乐元素放到目标中,始终关注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理解了音乐本身,是否能对音乐进行描述和展现。而孩子们在音乐中是否获得情绪的宣泄、是否体验到美与感动、是否在音乐中沉醉留连,这些都是教师相对忽略的部分。当然,我们要把从音乐中体验到的情绪、想象、感悟到的感动用语言表达出来,然而,能够用语言表述可能不是音乐欣赏最根本的要求,音乐欣赏中似乎更应该关注儿童的融入、迷恋和感动,而这些可能是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教师往往认为,孩子只有用语言去说出他对音乐的理解,才能证明这个欣赏活动的成功。殊不知,即便是成人在对美好的音乐、散文的感悟中,都会时时感受到语言的苍白,更何况幼儿。儿童的经验是有限的,当他不能用语言去流畅表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幼儿更多地运用身体语言来反馈。
  
  二、对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运用的反思——切勿本末倒置
  
  目前,多媒体和大量教学辅助手段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如录音、录像设备的采用,Flash制作的和音乐相匹配的动画软件,配套的图片、图书等。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果合理地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对引起幼儿积极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帮助幼儿理解、体验音乐的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只专注于画面所带来的视觉享受,音乐似乎成了背景,视觉和运动的参与淹没了音乐本身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孩子们的耳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幼儿看似积极主动、十分热闹,但他们的兴奋、激动、手舞足蹈不是来自于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和感悟,而是由音乐欣赏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辅助手段引起的。因此,在选择辅助手段的同时切忌本末倒置、过度过泛,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孩子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兴趣,要让儿童成为音乐欣赏中的儿童。
  
  三、对幼儿表现方式的反思——切勿喧宾夺主
  
  音乐欣赏是听觉的艺术,但单一的倾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或用耳听,而且采取了综合动作、舞蹈、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很多活动设计过于“丰富”,以致在同一个音乐欣赏活动中,孩子们一会儿在听故事,一会儿在角色表演,一会儿又跟着图谱打节奏,甚至又去用笔作画等。殊不知,用动作、舞蹈或语言来表达,是孩子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且音乐欣赏重在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欣赏,并不一定要完整地学习、歌唱、记忆和表演,所以我们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中切忌堆砌不同的表现手段,喧宾夺主。
  
  四、对欣赏主体的反思——切勿角色颠倒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活动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有时,教师在幼儿面前往往不自觉地充当着全知全能的角色,主要表现为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发问过多、控制过多。事实上,成人与儿童的体验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别,成人不要把孩子们天真大胆的想象引导到统一答案上来。同时,幼儿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欣赏、理解音乐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要善于倾听,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以求师幼互动,产生共鸣。对于没有进入欣赏状态的幼儿,要多引导、多提问,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并对其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对乐曲感受存有偏差的幼儿,也要及时给予指正和引导,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评价,给幼儿在活动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幼儿感受作品,不断拓宽欣赏空间,提升欣赏能力。如幼儿在欣赏《化蝶》的时候,并不能一开始就想象到音乐作品表现的是两只蝴蝶的形象,更不能体验到其中相亲相爱的内涵,而幼儿说出感觉“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像小宝贝在妈妈怀里睡觉”等,看似与作品本身表达的内容无关,但这些感觉同样表达了他们对这段舒缓悠扬的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同样应该赞同。
其他文献
正式课程是一个充满丰富意义的文本,等待着教师去觉知、探索、挖掘和建构意义。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是一个理解——建构——再理解——再建构的循环往复过程。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幼儿园正式课程即是2001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幼儿园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和规划,并对其理念和实施作了较为宏观的阐释。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对于正式课程的理解程度,直接会影响其课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期刊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来到世界上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种探索。幼儿园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个性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那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呢?    一、充分准备,创设条件    做好体
期刊
摘 要  《狼来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道德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教育者们也需要对这个故事进行新的诠释和理解,从而使家长和老师在新的诠释和理解中完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发展自我的人格和主体意识,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起成长和进步,让教育变得更加和谐和美丽。  关键词:《狼来了》谎言 儿童 成人 孩子 教育者    《狼来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道德小故事,它来源
期刊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管理者如果能利用心理效应来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利用“蚂蚁效应”,使每位教师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每个个体都是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劳动。它们内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推动着幼儿教育顺应着这个时代的潮流向着现代化的方向飞速地发展。幼儿教育的现代化,除了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幼儿管理的现代化,还包括了幼儿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教育领域。电脑多媒体,主要是指图形、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载体。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
期刊
亲子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亲子间沟通架起了桥梁,既是家庭氛围的良好“润滑剂”,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机构开展亲子游戏,对亲子游戏进行科学指导,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提高亲子教育和家园共育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    家园共育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保证,幼儿园有引导、协助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优势。学前教育机构可
期刊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为此,围绕创造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学习新《纲要》的体会,笔者在美术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幼儿创造性培养的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的创造性原则指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20世纪初,德雷德纳(Albert Dresdner
期刊
活动背景  近期,我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自己”,结合我园“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以及幼儿的已有经验,我预设了中班综合活动“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特殊的电话号码(119、110、120)感兴趣,在活动中感知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学习拨打特殊电话并正确描述情境,初步积累在紧急情况下报警求救保护生命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海报背景图三幅,正面分别写着110、11
期刊
观察是借助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他辅助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地对心理与行为进行考察,以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在教育中,广义的观察不仅仅局限于根据一定目的获取相关信息,还包含对这些信息的解释,进而生成教育意义,即采取应对性教育策略,最终使得教育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活动,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深化。观察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包含着主观选择的主动的活动。观察主体所持的不同的哲学观、观察目的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