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探讨

来源 :国际商务财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简要阐述了施工企业经济运行现状,从正确认识经济运行管理新内涵和新要求、推进治理能力转型升级和治理效能提升,以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七个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现实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
  当前施工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普遍偏低,很多企业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低成本竞争优势不突出、亏损和低效益项目存量较高、项目效益和创效能力较差、组织模式和运行模式管理效能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施工企业必须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夯基础、补短板、锻长板,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改革创新、调整提升,避免被市场抛弃,以经济运行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
  一、施工企业经济运行现状
  施工企业作为业务链条的末端,普遍存在运行质量差、运行越来越艰难等问题。以笔者所在的铁路施工企业为例,有以下几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一)工程项目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近年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价格随行就市,水涨船高。建设单位对人工费、机械费基本不给调差,材料费调差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另外国家对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质量标准、用工制度的要求日趋严格,施工企业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投入,而各省市的概算水平又普遍偏低、更新滞后,形成了施工企业成本增加,且没有对应收入补偿的局面,最终导致很多项目处于盈亏边缘,甚至出现亏损。
  (二)“两金”居高不下
  推高“两金”(存货和应收款项)的原因,一是很多项目存在潜亏因素;二是建设单位出于各种考虑,工程量确认严重滞后;三是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两金”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现金流,施工企业不得不加大负债融资,拖欠下游企业欠款,最终推高资产负债率。
  (三)建設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商业运作模式多样化,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负担
  近年来BT、BOT、EPC、PPP等承包模式花样频出,施工企业不仅要做自己擅长的施工作业,还要做自己不太擅长的投融资和运营维管工作,不仅要承担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工期的风险,还要承担投融资和运营维管期间的风险,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负担。
  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内涵和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科学判断,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永恒主题。对于普遍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的施工企业,必须要借此东风,立足深化改革,正确认识和系统把握深化改革的意义和目的,系统把握高质量发展赋予经济运行管理的新任务、新内涵和新要求,激发企业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经济运行管理和治理体系的转型升级。
  (一)高质量发展的本质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结果的要求,更是全管理要素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不仅是对一时一事的要求,也是整个系统统筹的长期要求。做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管理过程中“扣题”,解决“认识论”,做好判断题;更要“解题”,解决“方法论”,做好实践题;以此作为指导经济运行管理转型升级的根本遵循。
  (二)经济运行管理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位置和作用
  经济运行管理贯穿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中枢和桥梁,是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成果的量化体现。经济运行管理成果是施工企业各要素管理成果的综合体现,同时通过量化价值差异分析,反映部门之间、要素之间的差异,系统查找存在内、外差异的原因,提出优化、整改、提升意见和建议。
  (三)建设“大成本”经济运行治理体系
  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革命中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创造效益。“大成本”经济运行治理体系建设是施工企业新形势下提质增效的根本要求。施工企业要以“优揽、精管、细算、足收”为主旨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要素立体协同运作模式的内涵,立足宏观、把握微观,持续完善并真正落实大成本经济运行立体协同精益治理体系,实现组织提效、机制创效、管理增效。
  (四)做强做优做大的内涵本质
  施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直接的要求是以实现由规模速度向规模质量效益协同增长转变,由规模驱动向协同管理、内涵增长驱动转变,由要素资源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传统业务管理向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协同价值创造转变,由单一项目资源使用向集约化管控转变,以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达到有效益的规模和规模效益的协同统一。
  三、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提高治理能力
  (一)提高治理能力要有明确的路径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施工企业要坚持开拓效益和价值创造路径,提质增效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方式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要效益:一是全产业链、业务链协同价值创造;二是经营源头;三是管理源头和管理提升;四是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创新;五是强化风险防控;六是队伍能力素质提升;七是思维和思想意识转化;八是后台对前台的服务支持与监督监控。
  (二)提高治理能力要有高效的组织能力
  高效的组织能力是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施工企业必须要健全组织机构,各系统管理部门要按照赋责、赋能、赋权、赋利(力)“四赋”原则,进一步明晰各层级管理要素和经济运行组成要素在经济运行治理体系中的坐标和定位,在组织、业、财、资、权、责、利、控等方面实现全业务链做精做实做透的穿透融合协同一体化运作。
  (三)提高治理能力要打造低成本竞争能力
  打造低成本竞争能力是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拓宽降本增效路径的关键。一是要着眼非生产成本降低和非必要管理成本耗用,提升重塑组织模式和组织管理能力;二是要立足做实做优做透成本费用减法,抓重点精准施治,在成本管控能力提升上见实效。   四、施工企业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路径
  (一)筑牢经济管理体系,夯实经济管理基础
  施工企业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原则,夯实经济管理基础,筑牢经济管理体系支撑。施工企业各级经济要素管理部门要以经济业务为纽带做好各业务系统的穿透,强化对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环保、信誉、效益、现金流等管理要素的实时监管,确保项目管理在既定轨道上运行。
  1.严格预控管理,做好经济、合同、组织、技术、物资、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预控是经济运行的管理源头,施工企业的各项目部要进一步提高预控管理对降本增效、增收创效、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将全部管理、成本影响、足收影响、外部关系和内部管理等要素同步纳入预控管理;充分利用调查结果做实预控管理;以合同分析为先导,充分利用盈利能力分析结果,做好足收、创收策划、成本管理策划、分包方案策划、物资采购策划、纳税筹划、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策划、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策划等,严格预控管理的主体责任。
  2.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责任成本预算的相对准确性和刚性约束作用。施工企业所属项目部不能只对目标利润负责,还必须对责任成本预算本身负责。一要严格控制分包结算,深化同类工程同时期的预算指标对标,强化内控价格标准制定,提升预算编制基础;二要严格物资采购、使用消耗和废旧料处理管控,提升物资降本增效贡献能力;三是严格成本费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分析,工经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各项成本预算要齐抓共管、相互协同,强化财务数据、工经数据与实际施工进度的逻辑性。
  3.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及时分析出各成本费用要素的变化趋势,对照管理策划检查执行落实情况,找准偏差根源,及时调整管控措施,合理界定责任成本费用,逐级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提升项目管理效益和结算效益。及时分析收入索赔的重点,分析成本节超的合理性,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的运行情况,做到工程项目运行情况了然于胸。
  (二)狠抓项目二次经营,强化效益管控
  在当今建筑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成本差异小的情况下,二次经营是项目扭亏为盈,增收创效的主要手段。施工企业要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牢固树立“紧盯问题抓到底”的思想,标前做优项目,工前优化设计、工中变更索赔、工后清概补差,遵循“进得去、批得准、验得回、审得过”的原则,做到全过程闭环管理。
  狠抓“二次经营”规范合同管理。认真研读合同,经营开发部门要做好合同交底,提高风险预控能力,工程经济人员要在合同中寻找变更索赔的各种突破口,确保项目开源创效取得实效。
  狠抓“二次经营”做好技术经济比选。加强全过程工程数量管理,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合同清单量、设计工程量、责任成本预算数量、现场实际工程数量和分包结算量“五量”对比台账,并实时更新,同步建立工程分包、主要材料消耗、周转材料需求、机械设备需求四大总控数量台账,为二次经营提供管理数据支持。细化项目实施阶段各基础资料的准备,做好各证据链条的闭合。要按照“切实加强二次经营和收尾管理,将效益管控贯穿全程”的理念,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人,有效推动项目清算结算。
  (三)强化过程管控,做好动态监控
  施工过程中要强化生产组织的整体统筹,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合理的地方。要全面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过程监督,根据施工组织和现场情况,选取符合现场实际的、最优工艺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合理调配利用劳动力、资金、物资、设备等资源要素,集中破解施工难题,从而使工序更加高效,全面形成高产态势,真正在项目的“过程控制”中把控成本。
  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安全和质量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建设工程管理的日益规范,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任何一件小事的发生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将施工企业置于险地。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高额赔偿不能避免,返工维修也将加大施工成本。因此,施工企业每一名员工都要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责任落实,及时排查隐患、消除隐患,要确保在安全和质量上万无一失。
  (四)打好亏损治理歼灭战,有序清理亏损项目
  施工企业要协调各业务部门对亏损项目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按照客观真实的原则清理亏损项目,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按照“清、诊、治、惩、防”五字方针和“一项一策”“一案一策”要求,持续推进亏损项目常态化管理,严防新增亏损项目,对于新增的亏损项目,要重点关注,重点分析、制定减亏、扭亏方案。对亏损项目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建立亏损项目库,实行台账管理,全面掌握每一个项目的亏损额和亏损率、责任成本的节超额和节超率等基础资料,有序推进项目亏损治理工作从源头、过程、收尾三个环节开展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
  (五)大力开展“双清”工作,有效压降“两金”
  目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清收清欠”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施工企业应全面强化“双清”工作力度、有效压降“两金”及时回收资金,把“双清”工作作为财务部门和工经部门开展工作的主线,在认真梳理应收款项目和存货项目基础上,精准分解下达量化考核目标,对每一笔“两金”要确定清理回收金额、时限,责任落实到主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積极主动上门“双清”。降低已完工未结算工程项目的存量,及时确认工程项目合同外收入,加大签订补充合同力度,促进补充合同验工计价。推进完工项目尽早完成成本结算封口,减少管理费用支出。以收尾销号项目概算清理和在建项目变更索赔预期目标的实现促清收。针对工程项目概算清理新组织方式的变化,主动出击,改变“等靠要”的思维理念;加强施工企业专家团队作用,提高对重点项目督导、指导频率和力度,提供技术支持,扎实项目过程清概的基础工作。
  强力抓好竣工项目拖欠款的清收工作,竣工项目要指定专人负责清收工作,不能因为新项目工作繁忙就降低质保金的回收效率。抓好逾期应收款项、到期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质保金等各类保证金的清收工作,对于业主欠款时间长、金额大的重点债权,采用必要的法律手段,切实维护公司利益。
  (六)着力“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进一步加大集中调配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资金集中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首位任务,多措并举突破三方监管等难点工作。要合理安排资金收支计划,贯彻“项目资金自平衡”的理念,对项目过程各节点结算支付比例统筹安排,要充分利用企业信用延缓支付资金,有效控制资金流出。在确保生产经营有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集中日均存量额度,盘活沉淀资金,增强公司资金存量储备能力和资金内部调配能力。
  (七)建设人才队伍,弘扬内部正气
  施工企业应该认真梳理现有经济管理人员的结构、数量、能力素质等详细情况,有计划培养懂技术、知管理、精合同、熟法规、谙公关、担责任、肯奉献,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另外,现今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商业运作模式多样化,应该通过社会招聘、后期培养等多种方式引入企业投融资和运营维管方面的专业人才。
  施工企业的文化氛围会对各个项目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张旗鼓在企业内部弘扬“盈利光荣,亏损可耻”的正气。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津喜.因势而谋 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J].施工企业管理,2019(03):28-28.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与之俱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巨大挑战,更对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税收制度带来重大风险.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财政税收体系面对财富储备不足、收入分配失序、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等风险挑战,应发挥法治财税理念在制度建构、凝聚共识、实现公平、保障健全等方面的指引作用,探索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立法进程,巩固财源保障能力,强化财税政策激励,优化养老收入分配,推动多元共治格局,实
产融结合是当前我国解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种方案,然而对于该方案能否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还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分析高端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民营企业产融结合与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融结合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负相关。可见,产融结合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但政府补助削弱了产融结合对技术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
一、变频器行业2020年生产发展情况2020年,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变频器行业但随即进入发展快车道,全年整体增速良好。从纳入统计的行业企业上报的数据汇总分析,2020年变频器行业相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9.11%。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为重大国家战略计划,给琼粤港澳合作带来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从全局视野谋划、布局、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可构建合作机制与利益机制,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和国际贸易参与等方面加强统筹联动发展,进而加速琼粤港澳地区的城市群和产业集群联动,推进产业格局和分工体系优势互补.
快速推进的产业集聚不仅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形塑着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格局,而作为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影响技术创新的效应也愈发凸显。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税收竞争以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0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中介效应与门限效应分析,旨在以税收竞争为视角分析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通过减弱税收竞争水平,进而促进了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产业集聚程度以及税收竞争水平的不
【摘要】通信企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万亿级别。如何优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提升处置收益,使国有资产不流失,值得深入研究。文章结合通信企业资产特点,介绍了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及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入手,提出了提升固定资产处置效益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通信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中图分类号】F626;F276  在行业环境日益严峻、同质化竞争更趋激
【摘要】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让税务征管更高效、便捷的同时,也给当前税收征管带来新的挑战。征管工作面临全新环境,呈现新的特点,各国税收政策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传统的“以票控税”、查账征收、属地原则在面对数字经济业务税收征管时遇到新问题,在一些国家相继开征数字服务税收的国际环境下,应借鉴先进经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善税收立法,界定数据产权,强化
【摘要】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较大影响,国家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国民经济处于缓慢恢复中。但很多企业比如外贸中小企业仍面临严峻挑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有甚者不堪重负破产倒闭。伴随宏观环境的变化,外贸行业的风险逐渐凸显,尤其是外贸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比较脆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才能可持续地实现经营目标。文章集中致力于后疫情时代中小外贸企业财务战略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能源转型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关键。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呈现出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利用效率高效化等新趋势和新特点。能源格局的深刻调整,也将给电力系统带来深刻变化。
一、我国电工装备企业走出去背景(一)国际化发展需求,装备中国,装备世界当前,全球电力的竞争格局基本确定。从需求角度看,全球电力需求稳定增长带动电工装备需求增长。强劲的电力需求将拉动全球电力投资,国际能源署预测在2007~2030年期间全球累计电力投资超过11.3万亿美元,其中全球输配电设备年需求量应在600亿美元~700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