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专院校图书馆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资料借阅、档案查询等服务,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学校师生的借阅需求。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而图书馆本身作为一个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是其工作的基本要求,将信息管理和优质服务相结合,成为大专院校图书馆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大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V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65-01
引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了便利我校师生检索、查阅、借阅图书资料,在新建成的图书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极大的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文章首先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随后概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最后就如何实现信息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完美结合,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一、学校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势分析
1、降低了文献资料检索难度
我校以护理專业学科为主,同时也开设了农村医学、中医学、推拿按摩等专业,图书馆内储藏着海量的各个专业文献和资料,虽然经过了科学的资料分类和统一的管理,但是查找起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困难,浪费了师生以及图书管理员的宝贵时间。而在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将图书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或是直接将纸质的图书资料转换成电子资料。这样一来,当师生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时,可以将资料名称或关键字作为检索条件,借助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在短短几秒内找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2、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实时共享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也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应用优势。尤其是作为护理类大专院校,由于本身的专业种类相对较少,因此图书馆内可供师生查阅的资料类别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师生多方面的阅读和学习需求。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难以控制,信息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也很难为师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师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查阅、下载电子文档,从而满足了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了全面发展。
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学校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学校图书管理员对师生读者的借阅以及还书进行计算机操作,同时把借阅书的情况打印出来,和借阅者核对,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书和还书有修改的权限,所以对管理员登录本模块进行了更多的考虑。例如,为了明确图书资料的借阅记录,图书管理员还可以将借阅者的姓名、借阅书目、以及还书记录打印出来,以便于图书借阅者进行确认,避免发生图书借阅纠纷。除此之外,图书管理员还需要定期做好馆内图书的整理、登记等工作,从而为借阅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例如,由于护理专业的相关书籍种类较多,图书馆每类书籍的馆存量可能较少。图书管理员应当及时关注馆内图书存量的变化情况,避免出现无书可借的情况。
2、学校图书馆借阅者的需求
从师生角度来说,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图书资料,是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借阅者在登录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后,不仅能够根据个人需要,快速查找所需的图书资料,还能够在线查询个人的图书借阅和归还情况,或是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为了保护借阅者的个人隐私,本系统还设置了一级登录密码,在保证借阅者借阅需求的同时,维护了个人隐私安全。
三、信息管理与优质服务结合的可行性措施
图书馆作为一类服务型机构,在满足学校师生借阅需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提供优质、完善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管理形象。在总结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硬件设施、强化人员管理、开展服务教育等途径,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初步融合,致力于为我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素质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在图书馆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图书管理员如果不具备较好的信息素质,或是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不够,就很难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做出迅速的反映,不利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及时改进。因此,为了保证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不断满足学校师生在图书借阅、检索等方面的需求,图书管理员必须要树立信息化服务理念,强化自身的信息素质,及时捕捉工作中的信息化元素,确保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更好的服务于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
2、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因此对于工作创新意识要求并不高。但是在新图书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面对瞬息万变的工作形式,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环境,无论是其硬件设备还是相关技术,都具有极快的更新速度。而依托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也同样具备此特点。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图书管理员也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3、强化学校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员,首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观念,从传统式的被动服务转向现代化主动式的服务,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技术,应变封闭式的服务为开放式的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走向现代,变单一的服务为多元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以更快捷的服务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求。不断地优化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全方位的为师生服务,使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更全面、更充分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陈敏敏.基于Insync Surveys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D].南京大学,2015.
[2] 王桂英.特色化馆藏资源建设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浅谈民办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文献信息服务[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4):102-104.
[3] 刘智,李惠林,刘规定.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浅析—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J].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7):26-31.
[4] 雷芳,雷玉霞.加强信息管理,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J].科技广场,2010(6):210-211.
[5] 史飞.浅析任职教育下军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的转型之策[J].信息管理:上海,2014(2):57-60.
[6] 梁文英.个性化的图书信息管理服务[J].经营管理者,2015(35).
[关键词]大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V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65-01
引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了便利我校师生检索、查阅、借阅图书资料,在新建成的图书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极大的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文章首先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随后概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最后就如何实现信息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完美结合,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一、学校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势分析
1、降低了文献资料检索难度
我校以护理專业学科为主,同时也开设了农村医学、中医学、推拿按摩等专业,图书馆内储藏着海量的各个专业文献和资料,虽然经过了科学的资料分类和统一的管理,但是查找起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困难,浪费了师生以及图书管理员的宝贵时间。而在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将图书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或是直接将纸质的图书资料转换成电子资料。这样一来,当师生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时,可以将资料名称或关键字作为检索条件,借助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在短短几秒内找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2、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实时共享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也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应用优势。尤其是作为护理类大专院校,由于本身的专业种类相对较少,因此图书馆内可供师生查阅的资料类别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师生多方面的阅读和学习需求。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难以控制,信息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也很难为师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师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查阅、下载电子文档,从而满足了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了全面发展。
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学校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学校图书管理员对师生读者的借阅以及还书进行计算机操作,同时把借阅书的情况打印出来,和借阅者核对,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书和还书有修改的权限,所以对管理员登录本模块进行了更多的考虑。例如,为了明确图书资料的借阅记录,图书管理员还可以将借阅者的姓名、借阅书目、以及还书记录打印出来,以便于图书借阅者进行确认,避免发生图书借阅纠纷。除此之外,图书管理员还需要定期做好馆内图书的整理、登记等工作,从而为借阅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例如,由于护理专业的相关书籍种类较多,图书馆每类书籍的馆存量可能较少。图书管理员应当及时关注馆内图书存量的变化情况,避免出现无书可借的情况。
2、学校图书馆借阅者的需求
从师生角度来说,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图书资料,是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借阅者在登录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后,不仅能够根据个人需要,快速查找所需的图书资料,还能够在线查询个人的图书借阅和归还情况,或是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为了保护借阅者的个人隐私,本系统还设置了一级登录密码,在保证借阅者借阅需求的同时,维护了个人隐私安全。
三、信息管理与优质服务结合的可行性措施
图书馆作为一类服务型机构,在满足学校师生借阅需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提供优质、完善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管理形象。在总结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硬件设施、强化人员管理、开展服务教育等途径,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初步融合,致力于为我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素质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在图书馆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图书管理员如果不具备较好的信息素质,或是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不够,就很难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做出迅速的反映,不利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及时改进。因此,为了保证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不断满足学校师生在图书借阅、检索等方面的需求,图书管理员必须要树立信息化服务理念,强化自身的信息素质,及时捕捉工作中的信息化元素,确保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更好的服务于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
2、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因此对于工作创新意识要求并不高。但是在新图书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面对瞬息万变的工作形式,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环境,无论是其硬件设备还是相关技术,都具有极快的更新速度。而依托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也同样具备此特点。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图书管理员也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3、强化学校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员,首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观念,从传统式的被动服务转向现代化主动式的服务,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技术,应变封闭式的服务为开放式的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走向现代,变单一的服务为多元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以更快捷的服务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求。不断地优化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全方位的为师生服务,使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更全面、更充分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陈敏敏.基于Insync Surveys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D].南京大学,2015.
[2] 王桂英.特色化馆藏资源建设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浅谈民办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文献信息服务[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4):102-104.
[3] 刘智,李惠林,刘规定.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浅析—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J].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7):26-31.
[4] 雷芳,雷玉霞.加强信息管理,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J].科技广场,2010(6):210-211.
[5] 史飞.浅析任职教育下军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的转型之策[J].信息管理:上海,2014(2):57-60.
[6] 梁文英.个性化的图书信息管理服务[J].经营管理者,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