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请以“远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③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试题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的中考作文一路走来,从2007年的命题作文《路上》,到2008年的命题作文《仰望蓝天》,到2009年的话题作文《帮助自己》,再到今年的命题作文《远方》,大多属于情感型的作文,有利于展示考生丰富而积极的内心世界。综合近几年四川内江的中考作文情况,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作文特别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启示考生平时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写作时也应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新课程标准十分吻合。要写好这个命题作文,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把握审题方向
这次作文题目很明确,就是《远方》。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题目。就浅层次而言,远方是指遥远的地方;就深层次而言,可以看作是远大的理想、瑰丽的梦想、美好的未来等。要想在这次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向深层次拓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从小范围而言,远方是指个人的远方;从大范围而言,远方是指集体、民族、国家等的远方。通过这次中考作文的检阅,命题者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要激励考生满怀信心,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大有作为。
二、挖掘立意深度
缺乏抽象思维或挖掘深度不够的考生,就会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远方,只是叙述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距离对方比较远而已,看不出这个“远方”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揭示“远方”的深刻含义了。那么,广大考生就应该冲破一般意义的“远方”的藩篱,从现象深入本质,狠抓文章立意的深度,从这个“远方”表达出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执著等,体现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奋斗等。如果考生能够注重挖掘立意的深度,至少可以成为你考场作文的亮点之一,为赢取高分进一步铺平道路。
三、选择生动事例
远方让你念念不忘的,也许是深厚的友情;远方让你魂牵梦绕的,也许是甜蜜的亲情;远方让你朝思暮想的,也许是温暖的乡情;远方让你“痴心妄想”的,也许是美丽的梦想;远方让你奋发作为的,也许是灿烂的前景……选材的角度可谓是多种多样,但必须紧紧围绕“远方”的内涵来选择材料,尽量避免那些司空见惯、平淡如水的材料入文,而应着眼于生动、鲜活、典型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确定文体样式
从“远方”这个作文题目来看,宜主要采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兼用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由此,有利于昭示《远方》主题的文体样式,可以是叙述事件表达感受的记叙文,也可以是论述事件发表观点的议论文。从文学体裁这一角度来确定的话,选用小小说、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报告文学、书信、日记等均可,考生可以根据选材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所特别擅长的,确定最佳的表达形式。
五、使用写作技巧
在文题下增添一“题记”来映衬主题,或在文末附上“后记”来深化主题,可以适当提升作文分值。采用对比式或并列式或递进式等结构,体现考生构思的别致。注意文章的前后照应,努力使其结构趋于完整。语言上力求精炼、通畅、生动,力避罗嗦、晦涩、平淡。有意识地在写作技巧方面下一番工夫,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写作功底,力争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与好评。
满分作文一: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你说过我俩亲密无比:我走累的时候,可以躺在你的怀里稍稍休息一下;我哭泣的时候,可以找你悄悄倾诉我的烦恼……可是现在,你却在那么遥远的地方……
前些日子,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杂草丛生,几乎看不出原先的路径了。终于,见到了那盼望已久的家,外公的家。这个家我已经三年没回来过了。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吱吱”的声音触动了我幽幽的情思。眼前的这一切,已不再是以前那模样了,过去的一切也都模糊了。走进屋子里,再也看不到以往欢乐的情景,再也闻不到饭菜的清香。如今,我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灰尘遍布、陈旧破败的家具,我能闻到的,只是一股刺鼻的霉味儿。
坐在门槛上,脑海里浮现出往昔与外公一起坐在葡萄架下乘凉的情形。那个时候我才六岁,外公会拿一把蒲扇,一边帮我扇凉,一边帮我驱赶蚊子。我便坐在外公的脚上摇来摇去的。夏天夜里的星星好多好漂亮,逗引了小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美梦。
当时我特别地傻,我在外公的脚上数着星星时,外公说过的话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便问外公:“外公,你说过,人死后便会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那么,他的亲人会认得他吗?”“当然认得。”外公答道,“如果他们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那么不论在哪里,他的亲人都能找得到他。”“那如果外公你也变成了星星,我怎么在那么多星星中找到你呢?”“小茜啊,你喜欢外公吗?”“我当然喜欢外公呀!外公是世上最慈爱最善良的外公了!”“那我相信,我的外孙女儿一定会找到我的,对吧?”“嗯!”我使劲儿地点点头。
天有不测风云。我八岁的时候,外公得了重病,半身都动不了。你说过的,等你病好了能下地走路的时候,便带我一起到我最想去的城市观光一番,让我们一起面对美景,一起开心大笑。后来,你走了,走得很远很远。
可是外公,过了这么多年,为何我却始终找不到你呢?你所在的地方到底有多远?外公,为什么,我多次寻觅过葡萄架,也多次寻觅过星空,却还是找不到你呢?外公,你的外孙女儿真的好想你。你说过我会找到你的,可你的远方到底有多远……
点评:
一、感情深挚,结构完整。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考场佳作。考生念念不忘的,是慈爱、善良的外公;考生动情表达的,是对外公深挚的、无尽的思念。文章以深情的回忆笔调开篇,自然点题;然后写到现实中外公的家,表露考生的幽思与感伤;接着重点回忆儿时外公对“我”的疼爱,以及外公和“我”之间的趣事、外公的病逝;最后在反复问询中,表达出对外公的满怀深情与绵绵思念。行文至此,全篇结构趋于完整,结尾还拓展了文章的意境。
二、方法独特,镜头清晰。在记叙方法上,主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突出了外公和“我”之间的亲昵与深情,由此成为考生念想的源头。加之与现实的交融、首尾的圆合,有力地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小路、大门、家具、霉味等,构成了一幅回乡探亲图。葡萄架、蒲扇、外公的脚、星星等,构成了一幅夏夜亲情图。足见考生的选材别具深意,典型而有说服力。
三、句式灵活,语言优美。不少地方使用相同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味。陈述句与疑问句兼用,肯定句与否定句间杂,长句与短句兼顾。娓娓倾诉的语言中,透露出干练、流利的特色。挥洒的是优美的语言,倾注的是满腔的真情。
满分作文二: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远方的你,喜欢对我说,说着你的快乐,让我分享着你的快乐。
讲述着过去的童话。
小时候,我每晚睡觉前只有一个期待,“叮……叮……”的电话铃声在我耳畔响起,我总是兴奋地接听。你总是为我演绎着一个个的童话,美丽的童话,梦幻的童话,而故事里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你最爱的人——我。你总是把我捧得好高,变得好美。我知道,你只是希望没有父母在身旁陪伴的孩子能够自信一些。
讲述着过去的经历。
你不再为我演绎童话,诚然,我也不爱听了。因为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假的。你总爱骄傲地说,你16岁时就开始做起了生意。自从那时,你就成为了家里的“主力军”,你可以为家里贴补日用,你也可以用自己挣的钱,为自己买东西,你很自豪,就像一位胜利的将军侃侃而谈。我知道,你只是希望没有父母在身旁陪伴的孩子能够自立一些。
讲述着现在的乐趣。
你不再为我讲述你的过去,诚然,我也不爱听了。因为我有了自己的过去,似乎我更爱回忆自己的过去。从你的口中,我知道了你在外发生的许多趣事,常引得我开怀一笑。我知道,你只是希望没有父母在身旁陪伴的孩子能够开心一些。
远方的我,喜欢对你说,说着我的痛苦,让你分担我的痛苦。
记得,我总爱打电话向你哭诉,哭诉我受的委屈。后来才得知,你挂掉电话以后,竟像小孩子般地哭了起来。就这样,你的快乐总是我的,我的痛苦总是你的……
就这样,一根电话线的一头是快乐,另一头是痛苦。确实,从前快乐是我的,痛苦是你的。可我希望从现在开始,那快乐是你的,痛苦是我的。
远方的你,亲爱的你,听到我的心声了吗?
点评:
一、主题深沉,结构精巧。远方的“你”不忘牵挂着、培养着、引导着远方的“我”,远方的“我”也明白了应该分担远方的“你”的痛苦,是远方让彼此的亲情更加贴近、深沉。由“你”诉说的快乐,到“我”诉说的痛苦,再到“我”愿意分担“你”的痛苦,写作思路十分清晰。特别是“你”诉说的三种快乐,采用排比段的形式,结构显得非常精巧。
二、角度多样,重点突出。“你”在远方给“我”的快乐从三方面来体现:为“我”演绎童话、自述奋斗经历、述说在外趣事。且考生把这三方面作重点描述,成为了“我”分担“你”的痛苦的真实理由,从而展现了考生心灵的成熟,也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前面大部分篇幅从“你”的讲述这一角度来表现,后面转换为“我”的哭诉,再“你”、“我”交融,再次体现了角度的多变,行文的灵活。
三、修辞巧妙,语言凝练。考生熟练地运用一些修辞,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充分发挥排比的优势,既在段首使用,也在段末使用,既浓厚了抒情氛围,又紧凑了文章结构。全篇语言干净利索,凝练流转,若非长期修炼,怎能达此上乘功夫!
满分作文三: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此时此刻的我正坐在考场上。当我一看到那作文题目,我沉默了。远方?远方是什么呢?也许这时的我还一片模糊。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爸爸总喜欢带我去附近的小山坡上放风筝。他每次总是告诉我:“放风筝的时候,一定要牢牢地抓住风筝线。因为风筝线是它唯一的依靠,风筝线一断,风筝就会漫无目的地乱飞,以至于从广阔的天空中坠落下来,再也不能朝着它心中的远方展翅飞翔。”他也会问我:“孩子,远方是什么?”“远方是一块一块的土地和农田,还有一座一座的房子啊。”幼时的我满不在乎、充满童真地回答道。
渐渐地,我长大了。爸爸又在那小山坡上问我:“孩子,远方是什么?”我有点疑惑:“爸爸,再远一点我什么也看不见啊,太迷茫了。”爸爸说道:“就是因为太迷茫,所以要仔细分辨,努力把一个个迷茫的事物变得清晰醒目。”不知为什么,我那时感觉到那句话好深奥,好深奥。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着。偶尔,我会独自一个人爬上那小山坡,坐在地上,注视着远方,远方究竟是什么呢?我开始沉默,开始深思,许久许久。
几天前,当我再一次踏上那小山坡的时候,一切的事物都变了,变得那么难以捉摸。如今,我即将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抉择。想起爸爸的那些话,我对远方渐渐地有了一点理解。对于我来说,远方的路还很长很长,我的人生现在还只是刚刚起步。在未来的道路上,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幸福也有艰辛。远方的路需要自己去闯,即使遇到困难也应勇敢面对。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当你被上帝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上帝也同时为你开启了另一扇窗。”所以困难其实并不可怕,世界上没有完全悲伤的事,也没有完全快乐的事,悲伤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坐在考场上,终究有一点紧张。现在的我有时考虑事情也许太简单,太草率。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勇敢地走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我终于明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要牢牢地抓住那引领远方的风筝线,因为它就是我人生当中的导航仪。我相信,远方迷茫的事物一定会变得非常耀眼夺目!
点评:
一、结构清晰,主题积极。从坐在考场上对“远方”的认识也许还是模糊的写起,回忆过去爸爸在“远方”这一问题上对“我”的循循善诱,再写到“我”对“远方”的比较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最后交代回到考场的勇敢决定,全文的结构安排十分清晰。为远方,考生苦苦思索,最终认识到,远方的路还很长,也许困难重重,但自己要勇敢、乐观地去闯!全篇展示了这位考生心灵成熟的过程,同时也一步步揭示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
二、材料翔实,哲理深刻。为了体现对远方的认识过程,考生叙述了自己“六七岁的时候”、“长大了”两个阶段中,爸爸对“我”人生道路的巧妙引导,为下文作铺垫。中考前夕“我”对远方的沉思,进一步接近文章主题。这些材料显得生动、典型、翔实。文中不论是爸爸的话,哲人的话,还是“我”最终的决定,都富有深刻的哲理,颇能启人心智,让人受益匪浅。
三、情趣盎然,语言朴实。“我”对远方最初的认识充满儿童情趣,“长大了”对远方的迷茫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特征,“几天前”对远方的沉思使“我”逐渐走向成熟,整个认识过程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此篇语言上朴实无华,折射出考生踏实、上进、执著的人生态度。
满分作文四: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我的远方意味着遥不可及,它仿佛就是渺茫的代言人。事实证明,我心中的远方,它的确就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
有个孩子,从小懵懂无知,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有着一个热切的渴望在萌发,不知该说她是可怜还是可悲……
从她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开始,她似乎就没有得到过那样东西。家人不要她,因为她是女孩子,家人认为她将来无用,强烈要求将她送人。后来有个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生活甚至有点儿紧张的亲戚收养了她,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她慢慢地长大。可她内心萌发的种子似乎也在长大。也不知道是在几岁时,她的家人突然将她接回,接她回来的原因成了她最大的疑问,但这个困扰并没持续多长时间。她以为内心的那个渴望会被填满,没想到却在她的内心留下了更多的阴影。
当知道她要上幼儿园时,她特别兴奋,只因为她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在家人的陪同下上学、放学。她显得异常高兴。但事与愿违,无论风霜雨露,她始终没有得到家人应给孩子的那样东西,只能对别的小朋友投以羡慕的目光,对家人投以期待的眼神。从那时起,她学会了坚强。为此,她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为的是得到家人的肯定。然而这却成了他们唯一关心的事情,成绩,分数,成绩,分数……永远只有这样,从来没有看到她的努力与付出,从来没有看到她的难过与伤心。也许,这些在他们心里,永远都是忽略不计的……
而我就是那个女孩……
或许是自己努力得还不够,才让他们忽略了自己的存在。或许是自己的表现还不足以到达那遥远的彼岸,还没有站在那遥远的港湾之边……
或许是家的温馨港湾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远得什么也看不到,看得到的只是一层层迷蒙的海雾。也不知怎地,似乎总有迷雾挡在前面,我怎么也穿不过。身心疲惫的我感觉到那里离我好远,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好远,好远……但我好想、好想穿过,真的,一直……
点评:
一、立意新颖,情真意切。面对《远方》这一命题,许多考生都会从积极的方面去立意,让人获得前进的动力。而这篇考场佳作与众不同,紧扣“远方”,悲诉自己因是女孩被家人鄙视的不幸遭遇,最后揭示自己心中的远方“可望而不可及”,激起读者强烈的不平之感。这种反向立意令阅卷教师刮目相看,这是此篇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考生一边真实而简洁地叙事,一边融入恰如其分的抒情和议论,从而表达出情真意切、细腻深沉的情感,使文章产生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二、首尾圆合,角度善变。开篇的抒情为全篇定下了悲伤的感情基调;考生为什么这样悲伤呢?这深深地吸引住了读者,于是急着阅读下文,方知事情真相,此时读者已经随作者进入特定情境了,一道痛苦,一道盼望;就算如此,那位女孩仍在反问自己的不是,仍在做不停的努力,最后一望一盼,掀起全文高潮,又自然照应开头。先从第一人称的角度直截了当引入远方;再从第三人称的角度重点讲述身世,以他人的故事打动人心;然后再回到第一人称的角度传情达意,灵活善变的角度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阅卷手记:
很高兴的是,这次中考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事例鲜活、真情洋溢的文章,这说明许多考生平时注重留心生活,特别是对激动人心的事件观察、积累得不少,兴许在周记或日记里就经常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为考场上的发挥储备了相当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有些考生能够有意识地,从巧妙构思、活用手法、斟酌语言等方面找到突破口,进而尽可能地夺得高分。
在考场上作文得分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尤其是涉及到主题的鲜明与深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结尾的点题与升华、语言的准确与连贯等,使一篇考场作文的整体效果遭受重创。
例如,一位考生对“远方”的理解是到水库、湖泊游玩,这显然使主题流于肤浅。一位考生以歌曲《故乡的云》中的歌词开篇,“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一下子便烘托出思乡的气氛来了。但文章的主体部分却详细叙述了父母盼望服刑的儿子早日回家的故事,材料与主题没对上号不说,纯粹的叙述而没有适当的议论、抒情,也使文章主题得不到突出。结尾时才草草论议一番,已经显得很突兀了,再加一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收束全文,更是多么地不合时宜。另有一位考生,先概述爱因斯坦小时候“弱智”,但他不怕别人的鄙视和嘲笑,坚持不懈地制作小板凳,梦想“出人头地”,执著追求心中那个遥远的目标,最终成为科学巨人,这个事例还有一定说服力。但紧跟着叙述自己参加800米跑训练,由畏惧到勇敢的事例,说服力便大大减弱了。
有的考生俨然是一位长于说理的思想家,大量篇幅在发表个人的见解,就是缺乏生动的事例佐证,甚至根本不见事例,流为空洞的说教文章,这样怎能让阅卷教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呢?另一个极端是,有考生平时写作素材积累太少,临场时就闭门造车,瞎编瞎吹,无中生有,你说这样的“选材”能有几分胜算?其真实性会遭到质疑,亦毫无真情可言。
至于书写和字数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书写潦草、笔迹不清、乱涂乱划等属于常见弊病,这样就会给阅卷教师留下不够严肃认真的坏印象。字数严重不足,也会影响作文的得分。
请以“远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③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试题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的中考作文一路走来,从2007年的命题作文《路上》,到2008年的命题作文《仰望蓝天》,到2009年的话题作文《帮助自己》,再到今年的命题作文《远方》,大多属于情感型的作文,有利于展示考生丰富而积极的内心世界。综合近几年四川内江的中考作文情况,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作文特别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启示考生平时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写作时也应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新课程标准十分吻合。要写好这个命题作文,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把握审题方向
这次作文题目很明确,就是《远方》。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题目。就浅层次而言,远方是指遥远的地方;就深层次而言,可以看作是远大的理想、瑰丽的梦想、美好的未来等。要想在这次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向深层次拓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从小范围而言,远方是指个人的远方;从大范围而言,远方是指集体、民族、国家等的远方。通过这次中考作文的检阅,命题者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要激励考生满怀信心,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大有作为。
二、挖掘立意深度
缺乏抽象思维或挖掘深度不够的考生,就会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远方,只是叙述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距离对方比较远而已,看不出这个“远方”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揭示“远方”的深刻含义了。那么,广大考生就应该冲破一般意义的“远方”的藩篱,从现象深入本质,狠抓文章立意的深度,从这个“远方”表达出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执著等,体现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奋斗等。如果考生能够注重挖掘立意的深度,至少可以成为你考场作文的亮点之一,为赢取高分进一步铺平道路。
三、选择生动事例
远方让你念念不忘的,也许是深厚的友情;远方让你魂牵梦绕的,也许是甜蜜的亲情;远方让你朝思暮想的,也许是温暖的乡情;远方让你“痴心妄想”的,也许是美丽的梦想;远方让你奋发作为的,也许是灿烂的前景……选材的角度可谓是多种多样,但必须紧紧围绕“远方”的内涵来选择材料,尽量避免那些司空见惯、平淡如水的材料入文,而应着眼于生动、鲜活、典型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确定文体样式
从“远方”这个作文题目来看,宜主要采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兼用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由此,有利于昭示《远方》主题的文体样式,可以是叙述事件表达感受的记叙文,也可以是论述事件发表观点的议论文。从文学体裁这一角度来确定的话,选用小小说、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报告文学、书信、日记等均可,考生可以根据选材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所特别擅长的,确定最佳的表达形式。
五、使用写作技巧
在文题下增添一“题记”来映衬主题,或在文末附上“后记”来深化主题,可以适当提升作文分值。采用对比式或并列式或递进式等结构,体现考生构思的别致。注意文章的前后照应,努力使其结构趋于完整。语言上力求精炼、通畅、生动,力避罗嗦、晦涩、平淡。有意识地在写作技巧方面下一番工夫,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写作功底,力争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与好评。
满分作文一: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你说过我俩亲密无比:我走累的时候,可以躺在你的怀里稍稍休息一下;我哭泣的时候,可以找你悄悄倾诉我的烦恼……可是现在,你却在那么遥远的地方……
前些日子,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杂草丛生,几乎看不出原先的路径了。终于,见到了那盼望已久的家,外公的家。这个家我已经三年没回来过了。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吱吱”的声音触动了我幽幽的情思。眼前的这一切,已不再是以前那模样了,过去的一切也都模糊了。走进屋子里,再也看不到以往欢乐的情景,再也闻不到饭菜的清香。如今,我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灰尘遍布、陈旧破败的家具,我能闻到的,只是一股刺鼻的霉味儿。
坐在门槛上,脑海里浮现出往昔与外公一起坐在葡萄架下乘凉的情形。那个时候我才六岁,外公会拿一把蒲扇,一边帮我扇凉,一边帮我驱赶蚊子。我便坐在外公的脚上摇来摇去的。夏天夜里的星星好多好漂亮,逗引了小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美梦。
当时我特别地傻,我在外公的脚上数着星星时,外公说过的话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便问外公:“外公,你说过,人死后便会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那么,他的亲人会认得他吗?”“当然认得。”外公答道,“如果他们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那么不论在哪里,他的亲人都能找得到他。”“那如果外公你也变成了星星,我怎么在那么多星星中找到你呢?”“小茜啊,你喜欢外公吗?”“我当然喜欢外公呀!外公是世上最慈爱最善良的外公了!”“那我相信,我的外孙女儿一定会找到我的,对吧?”“嗯!”我使劲儿地点点头。
天有不测风云。我八岁的时候,外公得了重病,半身都动不了。你说过的,等你病好了能下地走路的时候,便带我一起到我最想去的城市观光一番,让我们一起面对美景,一起开心大笑。后来,你走了,走得很远很远。
可是外公,过了这么多年,为何我却始终找不到你呢?你所在的地方到底有多远?外公,为什么,我多次寻觅过葡萄架,也多次寻觅过星空,却还是找不到你呢?外公,你的外孙女儿真的好想你。你说过我会找到你的,可你的远方到底有多远……
点评:
一、感情深挚,结构完整。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考场佳作。考生念念不忘的,是慈爱、善良的外公;考生动情表达的,是对外公深挚的、无尽的思念。文章以深情的回忆笔调开篇,自然点题;然后写到现实中外公的家,表露考生的幽思与感伤;接着重点回忆儿时外公对“我”的疼爱,以及外公和“我”之间的趣事、外公的病逝;最后在反复问询中,表达出对外公的满怀深情与绵绵思念。行文至此,全篇结构趋于完整,结尾还拓展了文章的意境。
二、方法独特,镜头清晰。在记叙方法上,主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突出了外公和“我”之间的亲昵与深情,由此成为考生念想的源头。加之与现实的交融、首尾的圆合,有力地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小路、大门、家具、霉味等,构成了一幅回乡探亲图。葡萄架、蒲扇、外公的脚、星星等,构成了一幅夏夜亲情图。足见考生的选材别具深意,典型而有说服力。
三、句式灵活,语言优美。不少地方使用相同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味。陈述句与疑问句兼用,肯定句与否定句间杂,长句与短句兼顾。娓娓倾诉的语言中,透露出干练、流利的特色。挥洒的是优美的语言,倾注的是满腔的真情。
满分作文二: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远方的你,喜欢对我说,说着你的快乐,让我分享着你的快乐。
讲述着过去的童话。
小时候,我每晚睡觉前只有一个期待,“叮……叮……”的电话铃声在我耳畔响起,我总是兴奋地接听。你总是为我演绎着一个个的童话,美丽的童话,梦幻的童话,而故事里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你最爱的人——我。你总是把我捧得好高,变得好美。我知道,你只是希望没有父母在身旁陪伴的孩子能够自信一些。
讲述着过去的经历。
你不再为我演绎童话,诚然,我也不爱听了。因为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假的。你总爱骄傲地说,你16岁时就开始做起了生意。自从那时,你就成为了家里的“主力军”,你可以为家里贴补日用,你也可以用自己挣的钱,为自己买东西,你很自豪,就像一位胜利的将军侃侃而谈。我知道,你只是希望没有父母在身旁陪伴的孩子能够自立一些。
讲述着现在的乐趣。
你不再为我讲述你的过去,诚然,我也不爱听了。因为我有了自己的过去,似乎我更爱回忆自己的过去。从你的口中,我知道了你在外发生的许多趣事,常引得我开怀一笑。我知道,你只是希望没有父母在身旁陪伴的孩子能够开心一些。
远方的我,喜欢对你说,说着我的痛苦,让你分担我的痛苦。
记得,我总爱打电话向你哭诉,哭诉我受的委屈。后来才得知,你挂掉电话以后,竟像小孩子般地哭了起来。就这样,你的快乐总是我的,我的痛苦总是你的……
就这样,一根电话线的一头是快乐,另一头是痛苦。确实,从前快乐是我的,痛苦是你的。可我希望从现在开始,那快乐是你的,痛苦是我的。
远方的你,亲爱的你,听到我的心声了吗?
点评:
一、主题深沉,结构精巧。远方的“你”不忘牵挂着、培养着、引导着远方的“我”,远方的“我”也明白了应该分担远方的“你”的痛苦,是远方让彼此的亲情更加贴近、深沉。由“你”诉说的快乐,到“我”诉说的痛苦,再到“我”愿意分担“你”的痛苦,写作思路十分清晰。特别是“你”诉说的三种快乐,采用排比段的形式,结构显得非常精巧。
二、角度多样,重点突出。“你”在远方给“我”的快乐从三方面来体现:为“我”演绎童话、自述奋斗经历、述说在外趣事。且考生把这三方面作重点描述,成为了“我”分担“你”的痛苦的真实理由,从而展现了考生心灵的成熟,也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前面大部分篇幅从“你”的讲述这一角度来表现,后面转换为“我”的哭诉,再“你”、“我”交融,再次体现了角度的多变,行文的灵活。
三、修辞巧妙,语言凝练。考生熟练地运用一些修辞,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充分发挥排比的优势,既在段首使用,也在段末使用,既浓厚了抒情氛围,又紧凑了文章结构。全篇语言干净利索,凝练流转,若非长期修炼,怎能达此上乘功夫!
满分作文三: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此时此刻的我正坐在考场上。当我一看到那作文题目,我沉默了。远方?远方是什么呢?也许这时的我还一片模糊。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爸爸总喜欢带我去附近的小山坡上放风筝。他每次总是告诉我:“放风筝的时候,一定要牢牢地抓住风筝线。因为风筝线是它唯一的依靠,风筝线一断,风筝就会漫无目的地乱飞,以至于从广阔的天空中坠落下来,再也不能朝着它心中的远方展翅飞翔。”他也会问我:“孩子,远方是什么?”“远方是一块一块的土地和农田,还有一座一座的房子啊。”幼时的我满不在乎、充满童真地回答道。
渐渐地,我长大了。爸爸又在那小山坡上问我:“孩子,远方是什么?”我有点疑惑:“爸爸,再远一点我什么也看不见啊,太迷茫了。”爸爸说道:“就是因为太迷茫,所以要仔细分辨,努力把一个个迷茫的事物变得清晰醒目。”不知为什么,我那时感觉到那句话好深奥,好深奥。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着。偶尔,我会独自一个人爬上那小山坡,坐在地上,注视着远方,远方究竟是什么呢?我开始沉默,开始深思,许久许久。
几天前,当我再一次踏上那小山坡的时候,一切的事物都变了,变得那么难以捉摸。如今,我即将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抉择。想起爸爸的那些话,我对远方渐渐地有了一点理解。对于我来说,远方的路还很长很长,我的人生现在还只是刚刚起步。在未来的道路上,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幸福也有艰辛。远方的路需要自己去闯,即使遇到困难也应勇敢面对。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当你被上帝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上帝也同时为你开启了另一扇窗。”所以困难其实并不可怕,世界上没有完全悲伤的事,也没有完全快乐的事,悲伤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坐在考场上,终究有一点紧张。现在的我有时考虑事情也许太简单,太草率。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勇敢地走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我终于明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要牢牢地抓住那引领远方的风筝线,因为它就是我人生当中的导航仪。我相信,远方迷茫的事物一定会变得非常耀眼夺目!
点评:
一、结构清晰,主题积极。从坐在考场上对“远方”的认识也许还是模糊的写起,回忆过去爸爸在“远方”这一问题上对“我”的循循善诱,再写到“我”对“远方”的比较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最后交代回到考场的勇敢决定,全文的结构安排十分清晰。为远方,考生苦苦思索,最终认识到,远方的路还很长,也许困难重重,但自己要勇敢、乐观地去闯!全篇展示了这位考生心灵成熟的过程,同时也一步步揭示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
二、材料翔实,哲理深刻。为了体现对远方的认识过程,考生叙述了自己“六七岁的时候”、“长大了”两个阶段中,爸爸对“我”人生道路的巧妙引导,为下文作铺垫。中考前夕“我”对远方的沉思,进一步接近文章主题。这些材料显得生动、典型、翔实。文中不论是爸爸的话,哲人的话,还是“我”最终的决定,都富有深刻的哲理,颇能启人心智,让人受益匪浅。
三、情趣盎然,语言朴实。“我”对远方最初的认识充满儿童情趣,“长大了”对远方的迷茫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特征,“几天前”对远方的沉思使“我”逐渐走向成熟,整个认识过程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此篇语言上朴实无华,折射出考生踏实、上进、执著的人生态度。
满分作文四:
远 方
四川内江一考生
我的远方意味着遥不可及,它仿佛就是渺茫的代言人。事实证明,我心中的远方,它的确就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
有个孩子,从小懵懂无知,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有着一个热切的渴望在萌发,不知该说她是可怜还是可悲……
从她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开始,她似乎就没有得到过那样东西。家人不要她,因为她是女孩子,家人认为她将来无用,强烈要求将她送人。后来有个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生活甚至有点儿紧张的亲戚收养了她,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她慢慢地长大。可她内心萌发的种子似乎也在长大。也不知道是在几岁时,她的家人突然将她接回,接她回来的原因成了她最大的疑问,但这个困扰并没持续多长时间。她以为内心的那个渴望会被填满,没想到却在她的内心留下了更多的阴影。
当知道她要上幼儿园时,她特别兴奋,只因为她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在家人的陪同下上学、放学。她显得异常高兴。但事与愿违,无论风霜雨露,她始终没有得到家人应给孩子的那样东西,只能对别的小朋友投以羡慕的目光,对家人投以期待的眼神。从那时起,她学会了坚强。为此,她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为的是得到家人的肯定。然而这却成了他们唯一关心的事情,成绩,分数,成绩,分数……永远只有这样,从来没有看到她的努力与付出,从来没有看到她的难过与伤心。也许,这些在他们心里,永远都是忽略不计的……
而我就是那个女孩……
或许是自己努力得还不够,才让他们忽略了自己的存在。或许是自己的表现还不足以到达那遥远的彼岸,还没有站在那遥远的港湾之边……
或许是家的温馨港湾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远得什么也看不到,看得到的只是一层层迷蒙的海雾。也不知怎地,似乎总有迷雾挡在前面,我怎么也穿不过。身心疲惫的我感觉到那里离我好远,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好远,好远……但我好想、好想穿过,真的,一直……
点评:
一、立意新颖,情真意切。面对《远方》这一命题,许多考生都会从积极的方面去立意,让人获得前进的动力。而这篇考场佳作与众不同,紧扣“远方”,悲诉自己因是女孩被家人鄙视的不幸遭遇,最后揭示自己心中的远方“可望而不可及”,激起读者强烈的不平之感。这种反向立意令阅卷教师刮目相看,这是此篇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考生一边真实而简洁地叙事,一边融入恰如其分的抒情和议论,从而表达出情真意切、细腻深沉的情感,使文章产生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二、首尾圆合,角度善变。开篇的抒情为全篇定下了悲伤的感情基调;考生为什么这样悲伤呢?这深深地吸引住了读者,于是急着阅读下文,方知事情真相,此时读者已经随作者进入特定情境了,一道痛苦,一道盼望;就算如此,那位女孩仍在反问自己的不是,仍在做不停的努力,最后一望一盼,掀起全文高潮,又自然照应开头。先从第一人称的角度直截了当引入远方;再从第三人称的角度重点讲述身世,以他人的故事打动人心;然后再回到第一人称的角度传情达意,灵活善变的角度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阅卷手记:
很高兴的是,这次中考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事例鲜活、真情洋溢的文章,这说明许多考生平时注重留心生活,特别是对激动人心的事件观察、积累得不少,兴许在周记或日记里就经常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为考场上的发挥储备了相当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有些考生能够有意识地,从巧妙构思、活用手法、斟酌语言等方面找到突破口,进而尽可能地夺得高分。
在考场上作文得分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尤其是涉及到主题的鲜明与深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结尾的点题与升华、语言的准确与连贯等,使一篇考场作文的整体效果遭受重创。
例如,一位考生对“远方”的理解是到水库、湖泊游玩,这显然使主题流于肤浅。一位考生以歌曲《故乡的云》中的歌词开篇,“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一下子便烘托出思乡的气氛来了。但文章的主体部分却详细叙述了父母盼望服刑的儿子早日回家的故事,材料与主题没对上号不说,纯粹的叙述而没有适当的议论、抒情,也使文章主题得不到突出。结尾时才草草论议一番,已经显得很突兀了,再加一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收束全文,更是多么地不合时宜。另有一位考生,先概述爱因斯坦小时候“弱智”,但他不怕别人的鄙视和嘲笑,坚持不懈地制作小板凳,梦想“出人头地”,执著追求心中那个遥远的目标,最终成为科学巨人,这个事例还有一定说服力。但紧跟着叙述自己参加800米跑训练,由畏惧到勇敢的事例,说服力便大大减弱了。
有的考生俨然是一位长于说理的思想家,大量篇幅在发表个人的见解,就是缺乏生动的事例佐证,甚至根本不见事例,流为空洞的说教文章,这样怎能让阅卷教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呢?另一个极端是,有考生平时写作素材积累太少,临场时就闭门造车,瞎编瞎吹,无中生有,你说这样的“选材”能有几分胜算?其真实性会遭到质疑,亦毫无真情可言。
至于书写和字数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书写潦草、笔迹不清、乱涂乱划等属于常见弊病,这样就会给阅卷教师留下不够严肃认真的坏印象。字数严重不足,也会影响作文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