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课堂教学过程,要有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构想,有具体可行的课堂教学设计,更要有详尽的教案作辅助,课堂上要对所教知识进行灵活性地输出,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突出其重点、难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授知识的梳理,课后还要有对此次授课进行经验总结,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对此次授课的得与失的自我评价和改进措施,也就是作好授后附记。
授后附记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之后,及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所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于该教案之后。这是不断完善教案,积累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改进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研究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它为今后编写教案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长期填写授后附记,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可以说,授后附记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平台。
授后附记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反馈意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接受状况,灵活机动地应用教案。课后要多与学生谈心,随时了解情况,掌握教学效果。要弄清楚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必多讲;哪些知识学生还有疑问或未听懂,需详细讲解;哪些知识学生还有欠缺,需要补充……并将学生的反馈信息综合归纳后填入授后附记中,为后阶段的语文练习与复习提供依据,供今后编写语文教案与改进语文教学作参考。
例如,我在第一次讲授鲁迅的《祝福》时,学生怎么也不明白,祥林嫂的死与鲁四老爷密切相关,说他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学生更是不解,可这正是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是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鲁迅用祥林嫂的悲苦命运为我们解读了封建礼教的残酷,以及其杀人不见血的本性。老师的解读与学生的理解有巨大的距离,学生所处的时代与祥林嫂的时代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我的作用就是缩短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地走入文本,从而走入那个时代,走入到作者的心里,于是我不得不再仔细分析:分析年终的祝福,分析与祥林嫂交往的小环境,四婶、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婆婆,还是那鲁镇的大环境,男人们、女人们、老女人们、小孩子们。分析透彻了,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光是四叔无意识地以礼教为武器,以四婶为媒界摧残的祥林嫂,还有更多的人,都以封建礼教为依据,毫无意识地把祥林嫂推入了死亡之地。正是这种“无意识地”更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之深。如果不是在鲁四老爷家祥林嫂也同样走不出悲苦命运。
在授后附记中我写道:解读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思路:祝福→小环境(四婶、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婆婆)→大环境(男人们、女人们、老女人们、小孩子们)→礼教。以后,我再讲这课时,就注意了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渗透,当讲到最后一节课时,学生竟能说出是封建礼教杀害了祥林嫂。我觉得这就算是我写后记的一种收获吧!
二、自我经验总结
教师在依据教案完成教学之后,要及时对教学状况和发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教学目的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教具的选择与使用是否妥帖,教学内容的深浅与多少是否适度等。对教学中临时变动教案作具体分析,并说明变动教案后实际效果是否更符合教学的要求。
例如,我在讲《鸿门宴》时,按照教学常规写好教案,然后依据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尽管我讲得很细致全面。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理解不深,记不住。考虑到这篇文章的重要性,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最后,我为此课又多安排了一节课。要求学生利用半周的课余时间,根据本课内容编排一台课本剧。课下,学生很用心地研读研究人物性格、说话的语气、行为动作、场景布置等,我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然后利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进行演出。这次课本剧学生的热情极高,非常投入,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这台课本剧上演非常成功。经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更加爱上文言文课了,有的还捧起了《史记》,看起了《三国演义》。
由此可见,这种变动教案是必要的,这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教改尝试,为此,我在该课授后附记中写到:“单纯由教师依靠课本内容进行讲述,并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还会影响到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一个反复钻研、推敲、咀嚼、探讨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和教师讲授的现成东西。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此尝试的成功,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尝试,把教学感受、教育心得以及实施策略等,随时记在附记处,这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我现在还记得,在去年学习曹禺的《雷雨》时,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编排课本剧。我教的两个班都进行了尝试,其中一个班是严格按照课文的剧本进行编排的,简直可以和真话剧相媲美。另一个则很有创意,是现代版的《雷雨》,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语言、穿着等都富有现代气息,很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承德双桥区艺术节上,这台现代版的话剧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认为这些都得益于我平时坚持写授后附记。
此外,授后附记中还应记一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课堂上有无口误,有无知识性的错误。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在教案授后附记中注明,以便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如果长期积累,教学能力就有可能会产生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好授后附记这一平台,随时记下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走出一条坚实的育人之路!
授后附记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之后,及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所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于该教案之后。这是不断完善教案,积累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改进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研究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它为今后编写教案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长期填写授后附记,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可以说,授后附记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平台。
授后附记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反馈意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接受状况,灵活机动地应用教案。课后要多与学生谈心,随时了解情况,掌握教学效果。要弄清楚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必多讲;哪些知识学生还有疑问或未听懂,需详细讲解;哪些知识学生还有欠缺,需要补充……并将学生的反馈信息综合归纳后填入授后附记中,为后阶段的语文练习与复习提供依据,供今后编写语文教案与改进语文教学作参考。
例如,我在第一次讲授鲁迅的《祝福》时,学生怎么也不明白,祥林嫂的死与鲁四老爷密切相关,说他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学生更是不解,可这正是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是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鲁迅用祥林嫂的悲苦命运为我们解读了封建礼教的残酷,以及其杀人不见血的本性。老师的解读与学生的理解有巨大的距离,学生所处的时代与祥林嫂的时代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我的作用就是缩短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地走入文本,从而走入那个时代,走入到作者的心里,于是我不得不再仔细分析:分析年终的祝福,分析与祥林嫂交往的小环境,四婶、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婆婆,还是那鲁镇的大环境,男人们、女人们、老女人们、小孩子们。分析透彻了,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光是四叔无意识地以礼教为武器,以四婶为媒界摧残的祥林嫂,还有更多的人,都以封建礼教为依据,毫无意识地把祥林嫂推入了死亡之地。正是这种“无意识地”更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之深。如果不是在鲁四老爷家祥林嫂也同样走不出悲苦命运。
在授后附记中我写道:解读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思路:祝福→小环境(四婶、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婆婆)→大环境(男人们、女人们、老女人们、小孩子们)→礼教。以后,我再讲这课时,就注意了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渗透,当讲到最后一节课时,学生竟能说出是封建礼教杀害了祥林嫂。我觉得这就算是我写后记的一种收获吧!
二、自我经验总结
教师在依据教案完成教学之后,要及时对教学状况和发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教学目的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教具的选择与使用是否妥帖,教学内容的深浅与多少是否适度等。对教学中临时变动教案作具体分析,并说明变动教案后实际效果是否更符合教学的要求。
例如,我在讲《鸿门宴》时,按照教学常规写好教案,然后依据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尽管我讲得很细致全面。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理解不深,记不住。考虑到这篇文章的重要性,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最后,我为此课又多安排了一节课。要求学生利用半周的课余时间,根据本课内容编排一台课本剧。课下,学生很用心地研读研究人物性格、说话的语气、行为动作、场景布置等,我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然后利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进行演出。这次课本剧学生的热情极高,非常投入,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这台课本剧上演非常成功。经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更加爱上文言文课了,有的还捧起了《史记》,看起了《三国演义》。
由此可见,这种变动教案是必要的,这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教改尝试,为此,我在该课授后附记中写到:“单纯由教师依靠课本内容进行讲述,并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还会影响到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一个反复钻研、推敲、咀嚼、探讨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和教师讲授的现成东西。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此尝试的成功,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尝试,把教学感受、教育心得以及实施策略等,随时记在附记处,这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我现在还记得,在去年学习曹禺的《雷雨》时,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编排课本剧。我教的两个班都进行了尝试,其中一个班是严格按照课文的剧本进行编排的,简直可以和真话剧相媲美。另一个则很有创意,是现代版的《雷雨》,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语言、穿着等都富有现代气息,很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承德双桥区艺术节上,这台现代版的话剧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认为这些都得益于我平时坚持写授后附记。
此外,授后附记中还应记一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课堂上有无口误,有无知识性的错误。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在教案授后附记中注明,以便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如果长期积累,教学能力就有可能会产生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好授后附记这一平台,随时记下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走出一条坚实的育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