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水利工程维修安全风控分析

来源 :中国水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水利工程是指已建成投入运用的水利工程.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水利工程受到冲刷、磨损、腐蚀等各种内外因素作用,材质日渐老化,构件承载能力降低,工程稳定性削弱,造成安全隐患.水利工程建筑物、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和附属设施等出现问题,一般通过专项维修项目来解决,以消除设备故障与隐患,保障设计功能及效益发挥.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rn第748号rn《地下水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5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rn总理李克强rn2021年10月21日rn第一章总则rn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rn第二条地下水调查与规划、节约与保护、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期刊
东北黑土区承载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任,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的重要保障,亟须探索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态双赢的系统治理模式.吉林省东辽县在黑土地保护与治理中极具典型和代表性.梳理了东辽县生态建设4个阶段历程,总结了县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东辽模式”成效、内涵与经验,以期为黑土地保护和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碳排放总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两方面入手,全方位实现减碳和控碳.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与减碳、控碳有密切关系,应积极全方位服务于“双碳”目标实现.基于对“双碳”目标内涵及实现途径分析,从水资源、水工程、水生态、水理念四方面阐述了实现“双碳”目标对水利的需求;结合我国现代治水思想,分析了在“双碳”新目标下的变化趋势,并提出治水思想发展建议;对“双碳”目标下我国水利发展新征程,总结描
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多项水法律规范,法条问形成竞合关系,需依据竞合条款进行裁量.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可结合具体案情,引入专业技术论证报告,依法、科学甄别证据;通过评价违法行为造成的影响,合理确定处罚裁量基准,从而精确适用法条,防范执法风险,提高水利部门全面依法行政的能力.
近年来华北等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国地下水超采形势依然严峻.大部分超采量和超采区是农业灌溉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所致;局部地区城镇发展用水需求增加也是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节水措施落实不够、监管不到位、认识不足等加剧了地下水超采治理的难度.通过对我国地下水超采形势的分析,提出“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一减、一增”综合治理思路,因地制宜治理地下水超采问题,以及强化地下水监管,建立地下水超采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行政公益诉讼案例rn近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定期发布本省行政公益诉讼指导案例,其中相当一部分案件涉及水行政管理领域.案例一:青岛莱西市水利局对一起河道内非法采砂案件履职不当,莱西市人民检察院对莱西市水利局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例二:淄博市沂源县人民检察院因县水利局不履行法定职责,对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例三:东营市东营区武家大沟堤坝毁坏影响行洪安全,东营区人民检察院诉市水利局未全面履行河道监管法定职责.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但有的地方除险加固工作管理水平不高,施工过程不规范,部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后仍存在安全隐患,亟须探索新的建设管理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除险加固工作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议.
违法构成是对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的总称.传统四要件理论认为违法构成包括违法客体、违法的客观方面、违法主体和违法的主观方面,同时具备以上四个要件才能构成违法.刑事处罚对犯罪构成不仅需要具体分析.而且认定较为严格,有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我国行政处罚、行政违法构成理论相关研究文献较少,行政处罚案件查处中也很少有行政违法构成要件分析认定,对当事人主观过错不予考虑.
2020年人汛以后,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导致多地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江西省尤为严重,遭受多轮暴雨洪水袭击,五河来水剧增,加上长江洪水顶托倒灌,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水位急剧上涨,汛情异常严峻.鄱阳湖发生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多处圩堤漫顶甚至溃决.堤防一旦溃决,堤内所保护的农田房屋几乎全被淹毁,会造成重大损失,为保障当地人民群众财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对圩堤溃口进行及时封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行政审批、检查监督,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验收评估等技术服务的放管服改革,应以项目的 水土保持敏感度为核心,分类指导,科学下放.事中事后的监管应以水土保持极敏感、敏感类的项目为重点,分类分级实施精准监管,重点监管对象应与监管力量相匹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实施主动、到位、事先指导和服务,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放管服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