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话语分析的认知批评语用融合路径重塑

来源 :外国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本研究在探讨语用学、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政治话语为例,基于指示语的认知指示转移性、言语行为的话语阐释多维性、(不)礼貌的多元受众关系联结性以及批评隐喻的动态及选择性,提出认知批评语用的四种融合范式,包括批评认知指示语的话语空间范式、批评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取效范式、批评(不)礼貌的仪式规程和概念整合范式以及批评隐喻的认知关联顺应范式,并依托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建构微观语篇世界、中观心理世界、宏观现实世界三个层面的认知批评语作为分析框架,从跨学科视角探究认知批评语用理论、方法和议题,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外谣言传播研究的系统回顾和展望,以期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WILEY和EBSCOhost外文数据库,并结合Google学术搜索引擎,筛选出的80余篇有效文献,从谣言传播的动因、特征、影响和阻断四个方面,对国外谣言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结果/结论]选择传播谣言有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原因;传统媒介视域下谣言传播特征存在微观与宏观之别;谣传影响有中性与负性之分,国外研究更为关注其中性色彩;谣言传播的阻断则需要官方与非官方协同.研究认为,传播动机的深度发掘、传播因素的影响程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由相关主题延展的话语建构与传播力度空前,纪实影像作为最有效力的传播媒介,成为生态理念抵达现实的重要载体.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从整体的生态观出发,贯穿“人与自然是共同体”这一核心话语,通过北京这座城市中,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关系的呈现,建构了生态北京、文明北京的城市意象,激发了观者的生态道德感与责任意识.
本文以将身体和鲜血印记作为创作元素的西方行为艺术为例,追溯此类艺术背后更广阔和深远的文化及历史链接,探讨同时期安东尼·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的影响以及与酒神精神的一脉相承,最终与重生仪式的记忆模仿产生关联,并尝试对此类行为艺术的意义进行新的阐释.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当代变得更加微妙,法国艺术社会学家娜塔莉·海因里希在《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一书中以艺术对社会学的贡献之角度,提出了自己反还原主义、非批评、描述、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的立场,这一宣言式的认识论由浅入深,循循展开.介入式中立作为一种工具,促使学者在多元化价值体系中自由穿梭,接受中肯性考验有利于研究避免过度理论化和短视经验主义陷阱.艺术的问题比任何其他领域都更适合打破传统社会学的固有习惯,推翻不合适之处.海因里希解释型描述性社会学视角,也同样为解决当代艺术的谜团,为当今中国语境下的艺术社会学发
解构型大众文化产品及其价值观以其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中的大众性和解构性连接了文化内容、用户参与和媒介平台.解构型大众文化产品的推广与其价值观的传播和引导是同步的.用户参与建构的产品推广活动在带来注意力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解构方向,解构型大众文化产品价值观的传播也因此极易发生分散和“偏离”,因此,对解构型大众文化产品及其价值观的传播过程进行适当引导非常必要.媒介对解构型大众文化产品价值观的传播和引导主要通过媒介形式的“全覆盖”保障、媒介内容的“聚众化”引导、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催化、传播议程的“框架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认知与实践过程.新时代中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格局,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将传统文化当作独特战略资源的论断而展开的,经济文化的融合经历了从新概念、新形态、新产业、新生态到新经济的发展历程,是新时代中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最为闪亮的战略创新点.通过探讨新时代中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涉及的六个战略问题,以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文化融合的规律与态势,推动文化新经济的创新发展机制,丰富与拓展文化新经济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
美育教育,是对人实施美的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教育主要通过传递美的思想而教化人,逐渐成为人格完善和审美提高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直接手段.美育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以山东理工大学的“民族器乐欣赏”课程为例,概括了美育教育在当代注重人作为教育主体的人本美育内涵,通过展现民族器乐曲音美而达到的育人作用,承载中华文明和炎黄精神的文化内涵以及通过艺术魅力提高审美作用的四个主要内涵发展方向.通过该课程对美育内涵发展的研究,对民族器乐甚至民族音乐在美育教育中起
作为一名卓越的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和戏剧活动家,熊佛西毕生致力于戏剧事业.一方面,他在追寻戏剧现代性的进程中不懈求索,通过戏剧教育培植新型人才,依托戏剧实践淬炼真知灼见,创作大量精品剧作,为现代中国戏剧的多维拓新与长远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也以理性开放心态,审视新兴电影艺术的特点和价值,阐发了诸多关于电影艺术理论与实践命题的真知灼见.熊佛西的“戏剧-电影”观念认知,建立在灵动的“艺术”概念范畴和“大戏剧”理念前提下,并以开启民智的启蒙自觉和烛照现实的历史精神为特色,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指导
当前,正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中国曲协联合江苏省文联、苏州评弹学校在江苏苏州召开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峰会以“曲艺高等教育与行业建设”为主题,就曲艺高等教育如何在夯实曲艺人才培养根基、实现曲艺教育现代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曲艺界优良行风、推动行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期刊
尽管苏州与上海在地理上同属江南,但芥川龙之介在结束中国游览后对苏州进行“追体验”的过程中,却将不同于近代上海之西洋性的古典中国的传统性灵魂从现实苏州中提炼出来,并灌注到了作为文本的苏州书写中.在苏州叙事的起点,芥川将“毛驴”这一交通工具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编码,来建构苏州城的传统文化空间,并借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与“犬与日奴不得题壁”的对照叙述,以及同行者岛津四十起之上海体验与苏州体验的差异化书写,有意识地强化了近代苏州与“西洋”的上海迥然相异的东方传统气质,从而为近代苏州赋予了传统性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