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午8点40分,第二节课已经开始。浙江师范大学附中高一年级的15个教学班,却实行着两种上课方式。有9个班级是以往按部就班的传统班级授课制,而另外6个班却打乱了班级建制,实行分层选课走班,所有必修科目都分了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相应选择实行走班上课。上一节语文课还是在一个班里的同学,下一节数学课就有可能不在一个班了。根据课时安排,第二节课实行选课走班的6个班排的全是数学课。记者分别走进了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发现虽然教学内容都相同,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表现却有很大不同。水平比较高的C班里,老师讲得很少,更多的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节奏明显快一些。B班的课堂节奏慢一些,老师引导得更多。而A班的课堂上,老师则是以例题的形式带着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据何通海校长介绍,该校于2012年秋季选择了数学、外语两个学科进行分层走班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成为2013年秋季6个班推进必修课分层选课走班的依据,而将近一个学年的实验对比,也让他们坚定了今年秋季要在高一和高二全部推行必修课分层选课走班的决心。
在浙江省,推行必修课分层选课走班实验的不仅是浙师大附中一所学校,在全省启动进一步深化高中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使高中教育真正做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省教育厅提出了“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高中课程改革新思路。在选修课选课走班经验的基础上,一些学校必修课分层走班的成功实践,也让其进入了浙江高中课改进一步深化选择的视线。在前期4所学校实验的基础上,今年秋季,全省还将有16所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成为实验的践行者,这一行动将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并且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
着眼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是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今年秋季开始加入实验的16所实验学校之一,但学校却先于预期,于今年春季开学就在高一年级开始了实验。说到为什么急于加入实验队伍,校长任学宝认为首先是理念的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选课走班正是很好的方式。虽然选修课早已经实行了选课走班,但是占高中课时总量三分之二的必修课仍然按照齐步走的“行政班”教学,是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因。记者所到的3所高中学校,校长的认识是相同的,即如何对学生在共同基础之上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是改革的初衷。浙师大附中何通海校长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因为班级人数多,加之水平不同的学生处于一个班级之中,教学准备只能照顾中间的大多数,采取“以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都比较拔尖的学生,留给其他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另外,教学还存在着一个效能问题,老师心中更多想的是分数,而照顾不到学生的不同基础。事实上学生在学业基础、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存着的差异是巨大的,分层走班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
这种探索得到了省教育厅的政策支持。浙江省教育厅于2012年发出的有关深化高中课改的通知中,提出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必修课程的选课走班,让学生选教师、选课程进度、选修习年级”,目的就是促进高中教育实现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分层走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
如何认识分层走班?进行实验的学校给出的答案是,分层走班不同于以往的快慢班、实验班等分班方式。浙师大附中高一年级主任陈炳伟认为,做好必修课的选课走班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改革的初衷,就会认为是快慢班。杭师大附中从2013年12月起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实验准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是准备实验的重要的一环。学校于2014年春季开学前,还专门发出了《致高一年级家长书》,向家长讲明分层走班的意义与实施办法,让家长明白必修课分层走班不是为了分快慢班,而是为了尊重差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该校的方案,学生分班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生意愿和学科备课组意见。同时,学生所在层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分层标准,在学期的期中、期末学生可以申请调整层次,学校会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学科备课组的意见进行调整,这就是学校确定的分层原则——“尊重差异与选择,动态反馈与递进”。
应政轩是浙师大附中高一(1)班学生,他的课表是数学B班,语文C班,外语B班,物理B班,化学A班,政治A班,历史A班,地理A班。其中语文是从B班升到了C班,历史则是从B班调到了A班,地理也是从B班调到了A班。他表示,这样的调整是自己的意愿,在水平相同的班级学的效果更好一些。杭师大附中高一的一名学生,上学期是学校程度较好的实验班的学生,而实行必修课分层以后,大多数学科仍在程度较高的班级,但也有部分学科调到了程度较低的班级。高一年级学生袁鹏说,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太好,没有实行分层走班的时候,老师有时讲得快,自己听不懂,而分层以后,在同学都是与自己学习基础差不多的B班,课上明显适应多了。
浙师大附中高一历史教师陈小伟任教基础相对薄弱的A班,同时兼任高一(6)班的行政班主任。他说,分层以后备课目标性更强了,针对性更强了。对于他所任教的A班,他会更注重基础和规范的养成,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堂。而在班级管理中也比过去的行政班思考的问题更多,比如作业怎么交的问题,由于学生分布在6个不同的教学班,他会任命6个学科小组长,等等。一位语文老师认为,分层走班的教学关注个体更多一些,这对学生的认知、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发展都有帮助。如果说行政班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是补短的教学,而分层走班的教学则是扬长的教学。
选课走班面临学校的系统变革
在杭师大附中,记者拿到了一本题为“尊重差异与选择”的册子。这本小册子收录了学校选课走班的方案、选课走班任课教师考核条例、选课走班备课组考核条例、走班管理办法、导师制实施方案、年级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校长任学宝说,选课走班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实际上面临的是学校制度的重新建构。配合选课走班实验的推行,学校研发了选课走班的信息化平台,学生除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选课之外,教师每天还要将学生课堂和作业情况输入其中,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同时,建立了各种新的管理制度,如在评价制度上,更加注重教学的增量评价,探索建立班主任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等等。
学校系统变革是进行必修课选课走班实验的学校共同思考的问题。浙师大附中成立了课题组,以课题研究的形式系统研究推进必修课选课走班的方式;学校成立了学生指导中心,对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构;教学管理流程也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行政、教学、成长导师、年级组、学生指导中心等多轨育人的态势。而绿城育华学校则对学校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扁平化改造,学校以年级组、委员会的组织方式,辅之以学分制和导师制等新的制度,保证了选课走班的实施。
相比刚刚开始的实践,参与实验学校领导们的思考走得更快一些。杭师大附中的任学宝校长坦承,在教室不变、教师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现在所能做到的仍然是“有计划地”走班,还不能彻底体现出选择性,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而绿城育华学校,下学期将推出一个新的分层走班方案,在这一方案中改革将更进一步,学生除了选层次还可以选老师。
必修课实行选课走班,无疑对硬件条件及师资队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式是不是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普通高中才能实施?面对这一认识,浙江省教育厅要在今年秋季扩大16所普通高中实验校,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学校必修课走班教学的机制。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基教处副处长方红峰认为,选课走班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这将成为浙江省高中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在浙江省,推行必修课分层选课走班实验的不仅是浙师大附中一所学校,在全省启动进一步深化高中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使高中教育真正做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省教育厅提出了“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高中课程改革新思路。在选修课选课走班经验的基础上,一些学校必修课分层走班的成功实践,也让其进入了浙江高中课改进一步深化选择的视线。在前期4所学校实验的基础上,今年秋季,全省还将有16所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成为实验的践行者,这一行动将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并且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
着眼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是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今年秋季开始加入实验的16所实验学校之一,但学校却先于预期,于今年春季开学就在高一年级开始了实验。说到为什么急于加入实验队伍,校长任学宝认为首先是理念的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选课走班正是很好的方式。虽然选修课早已经实行了选课走班,但是占高中课时总量三分之二的必修课仍然按照齐步走的“行政班”教学,是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因。记者所到的3所高中学校,校长的认识是相同的,即如何对学生在共同基础之上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是改革的初衷。浙师大附中何通海校长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因为班级人数多,加之水平不同的学生处于一个班级之中,教学准备只能照顾中间的大多数,采取“以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都比较拔尖的学生,留给其他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另外,教学还存在着一个效能问题,老师心中更多想的是分数,而照顾不到学生的不同基础。事实上学生在学业基础、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存着的差异是巨大的,分层走班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
这种探索得到了省教育厅的政策支持。浙江省教育厅于2012年发出的有关深化高中课改的通知中,提出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必修课程的选课走班,让学生选教师、选课程进度、选修习年级”,目的就是促进高中教育实现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分层走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
如何认识分层走班?进行实验的学校给出的答案是,分层走班不同于以往的快慢班、实验班等分班方式。浙师大附中高一年级主任陈炳伟认为,做好必修课的选课走班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改革的初衷,就会认为是快慢班。杭师大附中从2013年12月起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实验准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是准备实验的重要的一环。学校于2014年春季开学前,还专门发出了《致高一年级家长书》,向家长讲明分层走班的意义与实施办法,让家长明白必修课分层走班不是为了分快慢班,而是为了尊重差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该校的方案,学生分班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生意愿和学科备课组意见。同时,学生所在层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分层标准,在学期的期中、期末学生可以申请调整层次,学校会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学科备课组的意见进行调整,这就是学校确定的分层原则——“尊重差异与选择,动态反馈与递进”。
应政轩是浙师大附中高一(1)班学生,他的课表是数学B班,语文C班,外语B班,物理B班,化学A班,政治A班,历史A班,地理A班。其中语文是从B班升到了C班,历史则是从B班调到了A班,地理也是从B班调到了A班。他表示,这样的调整是自己的意愿,在水平相同的班级学的效果更好一些。杭师大附中高一的一名学生,上学期是学校程度较好的实验班的学生,而实行必修课分层以后,大多数学科仍在程度较高的班级,但也有部分学科调到了程度较低的班级。高一年级学生袁鹏说,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太好,没有实行分层走班的时候,老师有时讲得快,自己听不懂,而分层以后,在同学都是与自己学习基础差不多的B班,课上明显适应多了。
浙师大附中高一历史教师陈小伟任教基础相对薄弱的A班,同时兼任高一(6)班的行政班主任。他说,分层以后备课目标性更强了,针对性更强了。对于他所任教的A班,他会更注重基础和规范的养成,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堂。而在班级管理中也比过去的行政班思考的问题更多,比如作业怎么交的问题,由于学生分布在6个不同的教学班,他会任命6个学科小组长,等等。一位语文老师认为,分层走班的教学关注个体更多一些,这对学生的认知、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发展都有帮助。如果说行政班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是补短的教学,而分层走班的教学则是扬长的教学。
选课走班面临学校的系统变革
在杭师大附中,记者拿到了一本题为“尊重差异与选择”的册子。这本小册子收录了学校选课走班的方案、选课走班任课教师考核条例、选课走班备课组考核条例、走班管理办法、导师制实施方案、年级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校长任学宝说,选课走班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实际上面临的是学校制度的重新建构。配合选课走班实验的推行,学校研发了选课走班的信息化平台,学生除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选课之外,教师每天还要将学生课堂和作业情况输入其中,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同时,建立了各种新的管理制度,如在评价制度上,更加注重教学的增量评价,探索建立班主任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等等。
学校系统变革是进行必修课选课走班实验的学校共同思考的问题。浙师大附中成立了课题组,以课题研究的形式系统研究推进必修课选课走班的方式;学校成立了学生指导中心,对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构;教学管理流程也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行政、教学、成长导师、年级组、学生指导中心等多轨育人的态势。而绿城育华学校则对学校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扁平化改造,学校以年级组、委员会的组织方式,辅之以学分制和导师制等新的制度,保证了选课走班的实施。
相比刚刚开始的实践,参与实验学校领导们的思考走得更快一些。杭师大附中的任学宝校长坦承,在教室不变、教师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现在所能做到的仍然是“有计划地”走班,还不能彻底体现出选择性,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而绿城育华学校,下学期将推出一个新的分层走班方案,在这一方案中改革将更进一步,学生除了选层次还可以选老师。
必修课实行选课走班,无疑对硬件条件及师资队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式是不是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普通高中才能实施?面对这一认识,浙江省教育厅要在今年秋季扩大16所普通高中实验校,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学校必修课走班教学的机制。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基教处副处长方红峰认为,选课走班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这将成为浙江省高中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