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练摊大爷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周起,我有了一个新的雅号:“地摊大爷”。整个小区中,我是第一个闯进夜市摆地摊的老年人。
  说实话,像我这样的退休老人,到夜市上去摆地摊,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面子上不好意思——在很多人心目中,到夜市上摆摊有些“丢人”。
  我把这种想法跟老伴说了,老伴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国家现在急着复苏经济,咱作为国家公民,应该抢先响应号召,你的那点小面子跟国家经济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何况摆摊有什么可丢人的?楼下二哥整整摆了10年的地摊,供4个孩子完成了学业。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伴不顾身体多病,居然陪着我,到省城的批发市场进了好多的日用品,为我摆地摊厉兵秣马。
  第一晚去夜市摆地摊,我在家里踌躇了很久,最终还是在老伴的陪同下,咬着牙走进了夜市。夜市设在一条主街路的两侧,此时已是晚间七点多钟了,灯火阑珊,夜市上戴着口罩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我悄悄选了一处人流较少的地方,铺下一张大垫布,然后把批发来的袜子、餐布、洗涤液等各种日用品分门别类地摆在摊上——生意开张了。
  说实话,我最担心的并不是赔钱,而是遇到昔日的同事、现时的好友。第一波顾客是几位从公园锻炼回来的广场大妈,她们看见我的摊上各类商品价格比超市里的低许多,便蹲下身选了起来。老伴在一旁“敲边鼓”,向大媽们宣传各类商品的实用性。由于我事先把各类商品的价格都写在一张纸板上,就摆在我的摊位前面,所以我无需和顾客砍价,交易很顺利,不到20分钟就卖了大约300元的货。
  正在我暗自庆幸时,突然遇到了在职时的同事张姐一家。看到我来摆摊,张姐脸上满是惊喜:“唉呀,没想到你居然能够出摊,真佩服你的勇气。”
  一番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胆子油然壮了起来,居然敢张嘴吆喝了。这一晚上,凉风嗖嗖的,我却紧张得一个劲地出汗。这一晚,我和老伴共卖出1200元的货,扣除成本,纯收入330元。赚了钱倒在其次,最大的收获是自己晚年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二天晚上,我独自出摊。这次,我以旁边的摊主们为榜样,向年轻人学习宣传自己商品的独特优点和价格优势;学会了站在顾客的角度评价商品。比如在老大妈们的心中,洗洁精什么功能为最好;在儿童眼中,哪类玩具既有趣又增智还安全;在中年人眼中,哪类“手把件儿”简捷健身、携带方便、经久耐用……一个晚上,我不但“照猫画虎”学了许多营销知识,而且还学到了“观人术”“心理学”的皮毛。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摆地摊,总会遇到一些不顺的事。如有爱占便宜的人。好在有市场管理的工作人员过来解围。
其他文献
2019年秋天,很多外国网友被一位中国老大爷吸引住了。他凭借一手绝活,不用螺丝、钉子、胶水,凭借古老的榫卯和鲁班技术,用锯、钻、凿,就做出了外形酷似苹果的“鲁班锁”,结构非常复杂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及暗含机关能自己行走的小猪佩奇等等。这位老人已经收获了1000多万洋粉丝,同时引起国内媒体的关注。这个老木匠是怎样成为新晋网红,实现人生华丽转身的?     一只木质“苹果”,惊呆深圳工程师  这
期刊
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安全、营养、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绿色消费正成为一种时尚。对于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能吃到无公害蔬菜,乃餐桌上的一大福利。  我老妈原来是单位里的保健医生,退休前她就“扬言”,等她退休后要让我们每天吃上无公害蔬菜。我当时挺好奇,老妈为何出此言?老妈说:“你们知道我当初为何一定要坚持买顶层的房子吗?”原来,老妈早就计划好,买顶层的房子,就是为了方便退休后在楼顶搭建
期刊
万事皆有“缘”。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都少不了一个“缘”字。我活了五十多岁,却只有一样爱好,那就是喜欢买书、读书。也就是说,我和书、书店有了“缘”。从买第一本书到现在,已快40年了,40年来,我购买的书籍已超过一千多册,它们一本本整齐地排列在我的书橱里。每天下班后,我沏上一杯浓茶,坐在灯下诵读,心的风帆便飘得很远很远。  回想过去买书经历,不由种种往事涌上心头。  诗情缘  1978年,我开始学
期刊
2020年元旦前,施德辉“老顽童”组合献身央视《黄金100秒》栏目,近期又登上了《越战越勇》的舞台.rn为搞组合三顾茅庐rn施德辉出生于1959年,天生有副好嗓子,小时候跟着收音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