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通过课文语言达到共鸣,是三者的心灵在文本的解读中交流融合的过程,而课堂提问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如何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合适反应?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注意倾听。缺乏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和学生知识的真心诚意的关注,就谈不上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创造成功的预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热情真诚,注意倾听,使学生在你充满信赖和期望的表情中得到鼓舞和激励。教师可用双目注视或侧耳倾听,通过眼神、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以鼓励学生热情答题,同时还可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师生间的心理同步效应。因此,切忌毫无表情,漫不关心;或者在学生回答时干别的事情(如擦黑板,在备课笔记中找什么材料等),否则, 学生就会敷衍搪塞,甚至不愿回答;也不要频频打断学生回答,不要有错必纠,学生有困难时要鼓励、提示或提供必要的词语、句型予以适度帮助、点拨;回答有错时,只要顺便指出其主要错误,或讲一遍正确的表达,不要重述学生的答语,以免今后其他学生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
二、客观公正。对学生的回答要以和悦的态度接受,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肯定正确,指出不足,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即便全答错了,也应该首先肯定其所作的努力,表扬其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然后启发他大胆正确地回答问题,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引导,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其对自我的信心,切不可对答得好的学生点头微笑,而对答得不好的学生皱眉摇头、不耐烦,甚至当场嘲笑和斥责。
三、推迟判断。宋代哲学家、教育家张载说:“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生回答后,不要立即道破“真情”,教师必须当心,不要由于经常尝试总结或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封闭了学生的思路,宜用期待的目光巡视全班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显露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才能,独立完成思考的全过程。
四、架设阶梯。有时一个问题下去,学生往往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来,这常常是由于问题难度太大或“坡度”太陡所致。这时切不要正面解答问题,可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体味课文内容,或提几个问题点拨一下,帮助学生设立思维“台阶”,缩小思维“跨度”,让他们通过这些阶梯,一步步到达未知的彼岸。
五、因势利导。学生思维活跃,但往往缺乏深度。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教师要耐心指导他们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全面、详细、正确地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大胆敢想,期望自己的见解有所创新,但又常常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结论,或者怕答得不当被人讥笑,因而不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广开言路,就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盲从,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注意差异学生的个性特点。一般说来,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个人评价起的作用更大,对高年级学生,则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对于胆小或学习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及时表扬,发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因素,而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宜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提出难题,使其产生紧迫感和解决难题的愿望,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细心谨慎,注意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和心理发展水平等。
七、实事求是。有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教师对其是否正确没有把握作出判断,这时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等下次查清后告诉他们,切忌不懂装懂,妄作评判,误人子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然后知困”,教师实事求是和学生平等相待,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学生反而会更加敬重老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驾驭教学过程,多一些人文关怀,用我们的心智和才情帮助学生拨开心中的迷雾。 只有平等地关注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张扬个性,渗透爱心,用心捕捉教学灵感,耐心倾听学生智慧,有效地组织讨论和辩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灵性和魅力,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睢城镇南门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注意倾听。缺乏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和学生知识的真心诚意的关注,就谈不上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创造成功的预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热情真诚,注意倾听,使学生在你充满信赖和期望的表情中得到鼓舞和激励。教师可用双目注视或侧耳倾听,通过眼神、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以鼓励学生热情答题,同时还可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师生间的心理同步效应。因此,切忌毫无表情,漫不关心;或者在学生回答时干别的事情(如擦黑板,在备课笔记中找什么材料等),否则, 学生就会敷衍搪塞,甚至不愿回答;也不要频频打断学生回答,不要有错必纠,学生有困难时要鼓励、提示或提供必要的词语、句型予以适度帮助、点拨;回答有错时,只要顺便指出其主要错误,或讲一遍正确的表达,不要重述学生的答语,以免今后其他学生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
二、客观公正。对学生的回答要以和悦的态度接受,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肯定正确,指出不足,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即便全答错了,也应该首先肯定其所作的努力,表扬其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然后启发他大胆正确地回答问题,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引导,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其对自我的信心,切不可对答得好的学生点头微笑,而对答得不好的学生皱眉摇头、不耐烦,甚至当场嘲笑和斥责。
三、推迟判断。宋代哲学家、教育家张载说:“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生回答后,不要立即道破“真情”,教师必须当心,不要由于经常尝试总结或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封闭了学生的思路,宜用期待的目光巡视全班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显露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才能,独立完成思考的全过程。
四、架设阶梯。有时一个问题下去,学生往往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来,这常常是由于问题难度太大或“坡度”太陡所致。这时切不要正面解答问题,可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体味课文内容,或提几个问题点拨一下,帮助学生设立思维“台阶”,缩小思维“跨度”,让他们通过这些阶梯,一步步到达未知的彼岸。
五、因势利导。学生思维活跃,但往往缺乏深度。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教师要耐心指导他们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全面、详细、正确地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大胆敢想,期望自己的见解有所创新,但又常常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结论,或者怕答得不当被人讥笑,因而不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广开言路,就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盲从,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注意差异学生的个性特点。一般说来,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个人评价起的作用更大,对高年级学生,则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对于胆小或学习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及时表扬,发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因素,而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宜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提出难题,使其产生紧迫感和解决难题的愿望,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细心谨慎,注意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和心理发展水平等。
七、实事求是。有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教师对其是否正确没有把握作出判断,这时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等下次查清后告诉他们,切忌不懂装懂,妄作评判,误人子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然后知困”,教师实事求是和学生平等相待,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学生反而会更加敬重老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驾驭教学过程,多一些人文关怀,用我们的心智和才情帮助学生拨开心中的迷雾。 只有平等地关注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张扬个性,渗透爱心,用心捕捉教学灵感,耐心倾听学生智慧,有效地组织讨论和辩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灵性和魅力,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睢城镇南门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