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倒企业的边界?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周刊》:最近您推荐的《维基经济学》,正在成为继《世界是平的》、《长尾理论》之后又一个在企业界热烈探讨的话题。我们发现,维基经济最核心的特点是开放、共享、对等和全球协作,这与前两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您怎么看最近几年兴起的这股追求打破企业边界,以企业生态系统对抗代替单个企业竞争的趋势?
  胡泳:维基经济的提出,实际上跟过去十几年来世界管理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相通的。其实质是一种管理学上本来就存在的范式转变。
  在1990年代,最著名的管理理念是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提出的“再造”理论。哈默指出,传统企业的流程都是从企业自身出发,无法满足买方市场的新需要,因此要进行再造,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再造流程。“再造”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是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
  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开始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流行。到1994年,美国3/4的顶尖大公司都展开了再造工程。
  但当时的再造仍然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只不过开始关心外部的消费者需求。10年之后,哈默本人意识到今天企业的生存环境又完全变化了,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各自为战的体系。因此他提出,如果说“再造”的第一个十年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那么第二个十年就是要打破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围墙,让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关系。而维基经济与这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商务周刊》:维基的出现反过来对管理学理论有何影响?
  胡泳:从1990年代的“再造”再往上追溯,就到了公司的基本概念。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认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部分功能企业自己来做比从市场购买的成本要低,这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实际上这就是管理学上说的契约论。
  从企业运营的基本机制来说,有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企业。企业实际上是由一层层的等级构成的组织,是一个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形,企业通过这种形式来最好的利用资源。另外一种就是市场交易,科斯把市场相对于企业来做一个分界。市场利用价格的机制,给每种资源赋予一个价值,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变成市场化的东西,可以进行交易。
  维基经济的出现打破了这两种基本组织方式的界限。也就是说,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个话题我们今天需要重新探讨。科斯的提法并没有完全过时,但现在出现了很多变量,这些是科斯的理论解释不清楚的。
  比如最典型的是Linux,创造它的人们既不服务于企业,也不服务市场,不从任何一方获取报酬,他们是非市场化的,非专有的。这个集合了无数人智慧得到的产品,并最终被像IBM这样的大公司以及全世界很多国家政府采用。这种现象是传统的企业理论无法解释的。
  维基的核心就是打破企业内外的界限,企业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只要企业自己把握住一个核心的东西,掌握好开放与控制的度,其他的都可以经过一个开放的平台来实现。
  维基经济不是一个严格的说法,但它把很多类似的现象归结起来。这些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会导致什么,这些必须有某种理论来解释。
  
  《商务周刊》:维基经济是在近两年才开始出现,促使这种管理趋势开始加速的原因是什么?
  胡泳:要打破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围墙很难,但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了网络和其他技术后,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互联网的第一个十年同样是启蒙阶段,门户网站是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但今天,社区、博客以及维基百科这样展示个体集群效应的新模式开始占据主流,这也就是所谓的Web2.0时代,个体的力量借助这些平台开始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从本质上讲,维基正是从这里延伸到传统企业中去的。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开始利用维基百科的模式进行全球创意征集。从研发上来讲,最好的例子是宝洁。宝洁几年前有20%的研发是来自外部的,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虽然养了大量的研发人员,但研发效率却越来越低。宝洁开始倾向于更多通过外部创意集市来获取研发成果。最近他们的目标是未来几年内外部研发要占到50%。
  还有国外流行的虚拟社交网站Linkin,它实际上是商务人士之间人脉交往的一个网站。因为他都是实名ID,现在老板要雇一个人可以去这个网站看看这个人平时交往的圈子,以前就职的公司的文化等等,再来决定是否雇佣这个人。
  销售方面,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网络口碑营销,而不是过去靠投放大量的广告来获取市场。因此国内也出现了各种以网络口碑传播为主的网站,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
  
  《商务周刊》:我们感觉阿里巴巴具有比较明显的维基特征,比如他们的淘宝、阿里巴巴以及刚刚成立的阿里妈妈,都是聚集了很大数量级的买与卖,同时阿里巴巴正在把这些客户组织化,在融资、物流、技术、培训这些中小企业天然缺陷的方面提供服务,最新的动向是它们开放了一个商务服务专区,把第三方的各种服务引入到这个平台上来。您怎么看阿里巴巴的这种变化?
  胡泳:阿里巴巴的做法符合维基经济的精髓,他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平台,同时把平台也开放给第三方。当然了,平台首先要有聚集能力,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拥有了超过60%市场份额的用户,并保持着快速发展。做大客户基础,这是维基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
  阿里巴巴的大思路都是符合管理学大的变迁的。但对于一家平台型公司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要认识自己根本的核心价值在哪里。维基经济不是说完全推翻科斯的概念,企业依然是有效率的,只不过需要审视自己的核心资源,确定哪些是可以开放的,哪些必须牢牢握在手里。
  能让阿里巴巴借鉴的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波音一种新型飞机787,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协同的例子,他们动员了遍布全球的100家企业来共同完成这种飞机的研发和制造。这样的企业原来是高度密存在一个封闭空间里的,当你开放的时候就要面对风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波音需要仔细衡量哪些可以外包,比如尾翼可以外包,发动机就可能不适合外包。
  平台类公司将来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可以开放的边界。如果把握得很好,你就立于不败之地。表面上看你跟外部的围墙打破了,但实际上你建立了更大的竞争壁垒。波音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调动上百家厂商,同时能够保证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能力不流失,而其组织生产能够按时按量完成,那么这个系统就是他最核心的能力,别人很难做到。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同样如此。他不仅在建立一个平台和生态系统,还在建立一个新的竞争门槛。
  
  《商务周刊》: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维基经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胡泳:在维基经济学的中文版还没有出来时,我已经通读了英文版,我最大的感慨就是中国企业与这些领先的欧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他们所思所想、他们正在尝试的东西,离中国企业可谓十万八千里。
  普通人印象里,一提到宝洁就想到大面积的超市陈列和大量投放广告。但实际上现在我们会发现,外表虽然还是这样,骨子里宝洁这种最传统不过的消费品品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德鲁克很早就说过,现代的钢铁企业已经不是制造钢铁,而是处理信息。我之前去蒙牛参观的时候也发现,虽然他们还在大规模养牛,运用机械进行现代化的挤奶,但其内核确实是高度协作的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再抱着老眼光去看世界上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完全过时了。他们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中国企业与他们的竞争差距将进一步拉开。
  中国的企业先不要说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边界,即使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平台上仍处在一个非常原始的状态。要实现世界范围内或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共享,必须先要实现企业内部的运行标准化、信息化。
  比如SAP、Sun这些企业开放了他们的大部分源代码,围绕在他们周围的第三方企业使用这些代码作为标准,才有了大规模协作的可能。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也同样开放了自己的平台端口,让14万个软件商在亚马逊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提供有特色的服务。所有的这些都是以平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作为基础的。而中国企业普遍的问题是,企业的财务、行政这些基础工作都没有信息化和标准化,在生产、行销、管理方面更是有很大差距。因此说,中国企业的路还有很远,仍然需要加倍的努力。
其他文献
《商务周刊》:遭遇信任危机后,中国制造业更加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您认为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自主品牌要崛起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考验?  姜汝祥:对于中国制造业,现在必须开始做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正在海外受到反弹反映的一个信号是,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关注已经从价格认同转到对品质的挑剔。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的硬件生产基地向中国的转移基本已经完成,而产业转移势必继续向下推行,中国企业要么升级到全球一流品牌的阵
期刊
《商务周刊》: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在国际和国内都方兴未艾,其时代背景是什么,推动力有哪些?  周铭:时代背景就是整个全球资本流向朝服务贸易倾斜。在2004年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里写得很清楚,1990年代全球服务贸易额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从1/4提高到1/2,2000年以后又提高到60%以上。今年3月,我们组织了10人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的年会,会上联合国指派研究人
期刊
PE也是组织创新,看上去很简单,但背后却有一套创新的市场行为逻辑    自两年前国内的投资人和企业听说世界上还有凯雷和黑石这样的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就一直心潮澎湃,有相当一批人对传言中PE们的“野蛮行径”由衷羡慕,这有点像中国球迷认为英超的粗野冲撞也是高超球技的一部分。  然而他们真的野蛮吗?至少在2007年,我们多少有些失望。6月,最猛的野蛮人走到了聚光灯下,不再“暗地里兴风作浪”——黑石
期刊
环保继过去几年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之外,还正成为一种投资的新趋势    最近,英国王储查尔斯在为该国《金融时报》撰写文章时,颇不寻常地使用了“让筋脉愤张,让血气直冲”这样极富煽动力的语句,号召人们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列中,“一起战胜这个史无前例的挑战”。  此前的11月30日,由查尔斯王储倡导成立的“气候变化问题企业领导小组”组织全球150多家企业联合签署公报,倡议采取大胆行动以应对气候变
期刊
《商务周刊》:近两年来,以创投、PE为代表的新资本在中国内地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大,由此也产生了一大批被新资本投资的成功企业,这些企业与传统投融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张帆: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得先谈宏观层面。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一直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的行业与企业都是粗放式发展。传统融资中的民间资金地域强,行业性强,他们专注投资自己熟悉的一块,而银行的资
期刊
《商务周刊》:其实早在两年前,沃尔沃就推出了以面向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沃尔沃卡车“全金程”全面物流解决方案,现在,这个全面物流解决方案是如何体现“环保”诉求的呢?   何伯格:对于沃尔沃来说,环保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在1972年就把环保确立为三大核心价值之一。全面物流解决方案是沃尔沃很基础的一个理念,创造它是为了让客户受益,也让客户的客户受益,所以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沃尔沃的三大核心价值,即质量、
期刊
中国正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试图抓住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描绘的服务外包转移浪潮这一历史机遇    去年,国家商务部、科技部等正式启动“千百十工程”,以一个国家品牌“ChinaSourcing”为代表,“中国服务”开始了从“全球工厂”到“全球办公室”的征途。  所谓“千百十工程”,指的是“十一五”期间,将在全国建设1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至中国,培育10
期刊
回首2007年,我们发现,变化正在中国发生。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仍然可以继续前行,有了大连机床这样的工业脊梁,长谷川庆太郎的危言耸听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几年前,日本右翼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在日本《呼声》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此文一出,震惊国人。  长谷川庆太郎分析说,中国经济发展不是对日本的威胁,而是日本的机会,
期刊
《商务周刊》: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了未来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16大专项,在2007年,这些重大专项的实施情况如何?  李冶:8号文件出台后,国务院为加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发改委成立了重大装备协调办公室。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具体落实8号文件,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落实16大专项的实施。  2007年,16大专项的落实主要集中在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期刊
成功的大规模协作的秘密是建立一个参与者的客户基数,然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或企业参与到商业生态系统中    任何一个影响世界的趋势一开始都来自于不起眼的角落。10年前,吉米·威尔斯和拉里·桑格尔这两个年轻人创造了人人可以编辑网络知识库的工具软件Wiki;10年后,维基爱好者们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体系,原本体现精英群体高贵特权的百科全书编纂,被“人生而有编辑权”轻松颠覆了。  更为壮观的是,维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