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率要求的提高,各地的近零能耗建筑出现得越来越多,围护结构外墙使用的保温材料厚度也随之大幅增加。通过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外墙有机保温材料常采用的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的燃烧性能进行分析,并分别以同一厂家100 mm厚、200 mm厚两种不同厚度的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从单体燃烧试验、可燃性试验、氧指数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可燃性试验结果和氧指数试验结果几乎不受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样品厚度的影响,单体燃烧试验中燃烧增长速率指数、火焰横向蔓延长度、600 s的总放热量三项指标随着模塑聚
【机 构】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汇科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项目】
:
关键部品全年性能评价研究及检测评价和相关技术研究(2017YFC0702608-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率要求的提高,各地的近零能耗建筑出现得越来越多,围护结构外墙使用的保温材料厚度也随之大幅增加。通过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外墙有机保温材料常采用的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的燃烧性能进行分析,并分别以同一厂家100 mm厚、200 mm厚两种不同厚度的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从单体燃烧试验、可燃性试验、氧指数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可燃性试验结果和氧指数试验结果几乎不受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样品厚度的影响,单体燃烧试验中燃烧增长速率指数、火焰横向蔓延长度、600 s的总放热量三项指标随着模塑聚
其他文献
热负荷预测是供热系统智慧化升级的关键,为提高其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交叉验证意义下的PSO-LSSVM热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交叉验证确定粒子群算法的适应度值,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来确定最优的正则化系数和核宽度系数,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实现热负荷的高精度预测。研究表明:PSO-LSSV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1.12 kW,平均相对误差为1.16%,与BP神经网络热负荷预测模型相比,PSO-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62.09%,且稳定性更好,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建筑保温系统连接性能关乎保温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粘结强度则是衡量连接性能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压固拉拔法是一种测试保温系统材料两构造层间的粘结强度的试验方法。目前部分标准中测试粘结强度试验方法过于精简,这造成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不足,以及关键技术操作难统一的问题,难以控制数据的稳定性及一致性,压固拉拔法则是对这些方法的优化和补充,从而增强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同时此方法也可解决部分保温材料因为不宜裁切而带来的复合制品构造层间粘结强度没有有效测试方法的问题,填补了此类产品粘结强度测试方法的空白。
墙体外保温材料厚度对外墙采暖与空调能耗有很大的影响,其最佳厚度的确定对于外墙经济节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3种典型的外保温材料——石墨改性膨胀聚苯板、改性聚氨基甲酸酯、普通EPS,通过软件模拟和计算分析,分别考察其用于北方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节能性能和经济性能。模拟结果显示:(1)不同气候区下,同种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的发挥效果存在差异,保温材料在寒冷地区的节能量不及在严寒地区;(2)同种气候下、不同保温材料中改性聚氨酯的节能效果最好;(3)保温材料的厚度将影响墙体节能效果,石墨改性膨胀聚苯板材料、改性聚氨酯材料
电致变色器件(ECDs)在外加电场下颜色可以发生可逆改变,通常ECDs需要接入外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这限制了 ECDs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将供电器件与ECDs整合,制备成为自供能的EC
4D打印是一门新兴的制造技术,所打印结构的形状、属性或功能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智能软物质材料由于变形大,激励响应机制多,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使
XPS保温板具有高热阻、低吸水率、抗压强度高、阻燃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导热性能是XPS板等绝热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准确测定导热系数值有助于更好地选取和应用材料。利用防护热板法对XPS保温板的导热系数进行测定,分析了引入不确定度的因素,并通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标准提供的方法(GUM法)对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计算出XPS板的导热系数和不确定度。结果显示,温度均匀性、热电偶的精度以及参比板精度对导热系数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大,并针对设备改进和
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地源热泵系统与机械油压降温系统联合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其经济优势。该项目冬季供暖由土壤源热泵系统提供热量,压力机试验产生的热量由机械油压降温系统带走,能源需求具有互补性。从热流流向提出系统设计思路,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后,设计了联合运行系统,提高能源利用的有效性。该系统具有可靠性较高、绿色节能、方便运行等优点,经实际运行测试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应用。尤其是当设计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时,同一项目中可能还有其他不同工种换热系统时,可借鉴联合运行方案,突破不同工种系统设计思想的束缚,充分挖掘地源热
随着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等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室内空间的舒适性要求也在提高,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了行业热点.早期使用单层玻璃幕墙的建筑室内热舒适
我国自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06年发布以来,建筑节能率计算成为了绿色建筑评价中重要的得分手段。随着标准的更新换代,节能计算相关的条文也不断更新完善,实践过程中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以深圳市SJG47—201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章节“建筑节能计算条文”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参照建筑窗墙面积比、建筑空调机组选型、负荷变化对输配系统参数、空调系统优化、复杂空调系统能耗计算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项目实践中由于建筑、空调相关参数设置不明确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作者结合自身建筑节能优化实践
航站楼具有能耗总量高且改善空间大的特点,其中空调能耗往往占据较大比重。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某航站楼,通过现场实测获得不同区域典型日旅客量变化曲线及室内环境参数,从而明确不同区域对于新风和空调的需求,分别针对空调和新风建立对应控制策略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航班联动的热环境控制策略能够在不降低热满意度(对照组97%,实验组98%)的前提下节约空调能耗,基于CO2平衡浓度的新风需求模型可根据平衡浓度是否高于1 000 ppm来制定新风控制策略。对于刚刚投运的航站楼往往不需额外新风供给,管理者应据此调整新风供应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