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4周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26例患者中仅1例因肺部感染MRSA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死于术后数月原发病复发。术后1年26例生存,3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采取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做好对留置导管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对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PCNL)后留置肾造瘘管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接受PCNL并术后留置肾造瘘管的46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作为干预组,患者接受系统性的护理干预;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另外46例接受PCNL并术后留置肾造瘘管的多发性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焦虑自评量
为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是护理工作中一项较难解决的问题。烧伤患者皮肤组织的痛觉感受器密集,对疼痛非常敏感,当患者面对反复的手术治疗,便陷入疼痛焦虑更疼痛的恶性循环[1]。同时由于机体遭受严重烧伤后,全身皮肤脱落、瘢痕形成以及可供穿刺部位受损等原因均导致静脉穿刺更加困难。近年来,由于超声多普勒可以清晰辨别血管的结构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一些研究者应用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穿刺,发现超声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项用于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手术,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加强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THA主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THA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每年施行THA的病例数都在大幅度、稳定增长中[1-2]。目前国内每年施行THA的例数也在逐年增
目的 描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矫治手术后24 h内的体温变化规律、发热的发生率及发热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小儿心脏外科矫治手术后患儿200例,收集患儿术后24 h内体温及临床结果相关资料。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矫治手术后3 h 体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术后早期(术后24 h 内)发热发生率为63.5%。发热组(≥38.0℃)和正常组(<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ICU住院治疗并行机械通气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脱机时间,VAP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脱机时间以及VAP发生的时间分别为(3.3±0.6),(10.3
目的:了解护士在岗位动态管理中的工作感受,为护理管理者构建护理岗位动态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16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得的资料按Colaizzi步骤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出五个主题:个人价值的实现、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高、职业发展和定位、缺乏组织归属感、福利待遇感受。结论岗位动态管理是个新的岗位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在新的管理模式中的工作感受,为临床
照护患者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在现代医疗体制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表现出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还要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由于日往月来的感情投入产生情绪的负面影响,出现同情心疲劳( compassion fatigue , CF )。长此以往,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影响,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的痛苦,也会影响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造成医院的财政资源损失,甚
目的 探讨护理岗位分级设置后实施绩效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骨科护理工作规划对岗位进行分级设置,制定相应的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方案并实施.收集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或家属、医师及护士自评对护士满意度评价.结果 实施后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和急救药品器械管理得分分别为(98.2±0.32),(98.9±0.25),(98.6±0.27
患者女,29岁,2003年因车祸致脊髓T 4以下横贯性损伤,导致双下肢不能活动、乳房以下无感觉、尿潴留、便秘,孕39+2周,于2013年4月15日待产入院。查体:T 36℃, P 70次/min,BP 123/86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双下肢肌力0级;患者G2 P0,宫高38 cm,腹围98 cm,胎位LOA,胎心、胎位及骨盆测量正常;B超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NMAS)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NMAS患儿按通气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加例。对照组患儿接受SIMV,观察组患儿接受SIMV+PS;观察两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气道压(MAP)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