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固然有害,太瘦也不见得是好事。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体重过低也增加死亡危险度。
过去的几十年里,肥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目前全球超重的成年人已经超过10亿。其中,至少有3亿人已经达到了肥胖的标准。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后果。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以及某些癌症等很多慢性病都和肥胖有关。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显示,身体质量指数越高的人群,死亡的危险也越高。
由此,减肥成了社会上的热点现象。不过,越是面对热点,越是需要冷静思考。一来,肥胖的标准,如何确定?二来,不同的人群,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判断标准?
管理好我们的体重是一门学问。虽然“千金难买老来瘦”等俗谚流传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可靠的还是有凭有据的科学研究结果。
亚洲人的“理想体重”到底是多少?过胖影响健康,是不是等于越瘦越好呢?我们最新的研究可以帮您解答这些问题。
称出来的胖瘦有门道
界定胖和瘦,医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科学的指标。单凭眼睛看是不行的。每个人对胖瘦的观感都不一样。研究胖瘦和健康的关系,也必须有一个能够称得出、算得准的数值。身体质量指数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体重指标之一。
身体质量指数一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举例来说,如果您身高1.60米,体重50千克,那么,您的身体质量指数就是19.0。
医学上通常就是根据这个指数,判断一个人的胖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身体质量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5~24.9。低于18.5叫“体重不足”。大于或等于25.0叫“超重”。大于或等于30.0叫“肥胖”。
您用自己身高的平方乘以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体重是不是在正常范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体重”。
不过,您先别忙着算。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亚洲人的“理想体重”可能有所不同。
“理想体重”怎能掐指一算
世界卫生组织的身体质量指数标准是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制定的。问题在于,以往大多数有关身体质量指数的研究都是拿欧洲人种做研究对象的。
“国际标准”实际上应该算“欧洲人种标准”。很多人怀疑:亚洲人,包括我们中国人,能直接套用这个标准么?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没有确切结论。连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04年的时候声明:“对亚洲人超重和肥胖的界定,根据现有数据还不能下结论。”由此,占地球人口六成的亚洲人“理想体重”仍然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数据不足的时候,推测就来了。当前特别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亚洲人超重和肥胖的标准应该比欧洲人低”。
这个推测的依据有三个。第一,确实有研究认为,亚洲人种与欧洲人种在身体质量指数与健康的关系上可能是有差异的。第二,身体质量指数相同的亚洲人和欧美人相比,亚洲人的身体脂肪百分比更高。第三,与欧洲人种相比,亚洲人在身体质量指数还相对较低的时候,就会出现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危险升高的现象。
于是,有人提议调低亚洲版的身体质量指数标准。建议身体质量指数高于23.0就算超重,高于27.5就算肥胖。他们认为,亚洲人相对清瘦一点更健康。达到国际标准体重应该算正常或者偏胖了。
但是,推测终究是推测。标准制定怎么能靠掐指一算7解决争议最终还是要靠直接的证据。
打造体重研究的超级数据库
实证胜于推论!我和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保罗·波非塔教授、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约翰·波特博士等同仁决心用确凿的数据来解决这个悬案!
我们的办法是把以往相关研究的原始数据汇总起来,变成一个超级数据库。我们就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亚洲人身体质量指数和死亡危险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研究团队阵容庞大,包括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研究者。数据量更是相当可观。资料包含了19个族群的100多万亚洲人的信息。他/她们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国。
充足的数据、严密的设计保证了我们研究的,可信度。《100多万亚洲人的身体质量指数与死亡危险的关系》这篇论文最终发表在了2011年2月24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见右图一)。
研究结果挑战了以往一些对亚洲人“理想体重”的估计。
中国人太瘦或太胖都有害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过度肥胖确实危害健康。研究证实,高身体质量指数和额外死亡危险有关系。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如果高于35.0,死亡危险比正常人群要高出50%。
研究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即使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也没有表现出额外的死亡危险。南亚人的这种表现,可能跟那里的国情有关。在印度和孟加拉国,胖人大多富有,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因此,在这个平均寿命较低的地区,胖人反而表现出相对的长寿。
不过,东亚人,包括我们中国人的情况还是和世界其他人群类似。我们的体重管理计划中,避免超重和肥胖还是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说到正常、超重和肥胖,就要重提标准。对于一直处在争议中的“亚洲人理想身体质量指数”,我们的研究得出了比较可靠的结论。
身体质量指数在22.6~25.0之间的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死亡危险最低。因此,这个范围可以用做当前中国人身体质量指数正常值的参考。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标准下,中国人偏胖一点可能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同时,我们要警惕,与超重和肥胖一样,体重过低同样增加死亡危险。体重过低的危险性在我们这次针对亚洲人的研究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有相当大一部分亚洲人其实非常地瘦。相比欧洲人种,亚洲人体重过低也预示死亡危险的增加!
研究发现,亚洲人身体质量指数低于正常范围时,死亡危险上升。这个上升趋势比身体质量指数高于正常范围的时候明显得多。在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中,身体质量指数小于15的人群,死亡危险是身体质量指数在22.6~27.5之间的人群的2.8倍。
聪明看标准科学管体重
身体质量指数只不过是健康研究中的一个统计工具。数字是死的,它的意义依赖于医学专家的科学解读。我们分析数据,发现了身体质量指数和研究对象的死亡危险之间的一些关系。但是,单凭这两项数据我们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知其所以然”,还需要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根据这次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肥胖有害。但是,不是越瘦越好。
肥胖增加得相关疾病和死亡的危险。这一点已经板上钉钉。但是,研究也发现,体重过轻对中国人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
对体重过轻的人群,需要普及营养学知识,帮助戒烟和控制饮酒,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加肌肉质量。通过有效地增加体重,可以降低人群的死亡危险。
第二,称出来胖,未必看起来胖。
身体质量指数并不能说明人体脂肪比例和脂肪分布类型。同样的身体质量指数,可能是个虚胖子,也可能是个健美先生。这是因为,同样的重量,肌肉的体积比脂肪小得多。您完全可以在保证适宜体重的同时,通过锻炼肌肉来健美和塑身。
最后,体重管理也需要个体化。
理想体重,不但欧洲人和亚洲人会有差异,每个人之间也会因为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特点、疾病状况等都是我们在管理自己体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而言之,只有学会聪明看标准,科学管体重,才能获得理想中的美丽与健康!
本文精要:
●身体质量指数在22.6~25.0之间的亚洲人,死亡危险最低。
●中国人的体重管理中,避免肥胖仍然是首要任务。但是,体重过低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体重管理既需要科学数据的支持,也需要考虑个体因素。
过去的几十年里,肥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目前全球超重的成年人已经超过10亿。其中,至少有3亿人已经达到了肥胖的标准。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后果。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以及某些癌症等很多慢性病都和肥胖有关。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显示,身体质量指数越高的人群,死亡的危险也越高。
由此,减肥成了社会上的热点现象。不过,越是面对热点,越是需要冷静思考。一来,肥胖的标准,如何确定?二来,不同的人群,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判断标准?
管理好我们的体重是一门学问。虽然“千金难买老来瘦”等俗谚流传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可靠的还是有凭有据的科学研究结果。
亚洲人的“理想体重”到底是多少?过胖影响健康,是不是等于越瘦越好呢?我们最新的研究可以帮您解答这些问题。
称出来的胖瘦有门道
界定胖和瘦,医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科学的指标。单凭眼睛看是不行的。每个人对胖瘦的观感都不一样。研究胖瘦和健康的关系,也必须有一个能够称得出、算得准的数值。身体质量指数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体重指标之一。
身体质量指数一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举例来说,如果您身高1.60米,体重50千克,那么,您的身体质量指数就是19.0。
医学上通常就是根据这个指数,判断一个人的胖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身体质量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5~24.9。低于18.5叫“体重不足”。大于或等于25.0叫“超重”。大于或等于30.0叫“肥胖”。
您用自己身高的平方乘以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体重是不是在正常范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体重”。
不过,您先别忙着算。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亚洲人的“理想体重”可能有所不同。
“理想体重”怎能掐指一算
世界卫生组织的身体质量指数标准是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制定的。问题在于,以往大多数有关身体质量指数的研究都是拿欧洲人种做研究对象的。
“国际标准”实际上应该算“欧洲人种标准”。很多人怀疑:亚洲人,包括我们中国人,能直接套用这个标准么?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没有确切结论。连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04年的时候声明:“对亚洲人超重和肥胖的界定,根据现有数据还不能下结论。”由此,占地球人口六成的亚洲人“理想体重”仍然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数据不足的时候,推测就来了。当前特别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亚洲人超重和肥胖的标准应该比欧洲人低”。
这个推测的依据有三个。第一,确实有研究认为,亚洲人种与欧洲人种在身体质量指数与健康的关系上可能是有差异的。第二,身体质量指数相同的亚洲人和欧美人相比,亚洲人的身体脂肪百分比更高。第三,与欧洲人种相比,亚洲人在身体质量指数还相对较低的时候,就会出现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危险升高的现象。
于是,有人提议调低亚洲版的身体质量指数标准。建议身体质量指数高于23.0就算超重,高于27.5就算肥胖。他们认为,亚洲人相对清瘦一点更健康。达到国际标准体重应该算正常或者偏胖了。
但是,推测终究是推测。标准制定怎么能靠掐指一算7解决争议最终还是要靠直接的证据。
打造体重研究的超级数据库
实证胜于推论!我和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保罗·波非塔教授、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约翰·波特博士等同仁决心用确凿的数据来解决这个悬案!
我们的办法是把以往相关研究的原始数据汇总起来,变成一个超级数据库。我们就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亚洲人身体质量指数和死亡危险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研究团队阵容庞大,包括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研究者。数据量更是相当可观。资料包含了19个族群的100多万亚洲人的信息。他/她们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国。
充足的数据、严密的设计保证了我们研究的,可信度。《100多万亚洲人的身体质量指数与死亡危险的关系》这篇论文最终发表在了2011年2月24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见右图一)。
研究结果挑战了以往一些对亚洲人“理想体重”的估计。
中国人太瘦或太胖都有害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过度肥胖确实危害健康。研究证实,高身体质量指数和额外死亡危险有关系。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如果高于35.0,死亡危险比正常人群要高出50%。
研究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即使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也没有表现出额外的死亡危险。南亚人的这种表现,可能跟那里的国情有关。在印度和孟加拉国,胖人大多富有,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因此,在这个平均寿命较低的地区,胖人反而表现出相对的长寿。
不过,东亚人,包括我们中国人的情况还是和世界其他人群类似。我们的体重管理计划中,避免超重和肥胖还是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说到正常、超重和肥胖,就要重提标准。对于一直处在争议中的“亚洲人理想身体质量指数”,我们的研究得出了比较可靠的结论。
身体质量指数在22.6~25.0之间的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死亡危险最低。因此,这个范围可以用做当前中国人身体质量指数正常值的参考。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标准下,中国人偏胖一点可能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同时,我们要警惕,与超重和肥胖一样,体重过低同样增加死亡危险。体重过低的危险性在我们这次针对亚洲人的研究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有相当大一部分亚洲人其实非常地瘦。相比欧洲人种,亚洲人体重过低也预示死亡危险的增加!
研究发现,亚洲人身体质量指数低于正常范围时,死亡危险上升。这个上升趋势比身体质量指数高于正常范围的时候明显得多。在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中,身体质量指数小于15的人群,死亡危险是身体质量指数在22.6~27.5之间的人群的2.8倍。
聪明看标准科学管体重
身体质量指数只不过是健康研究中的一个统计工具。数字是死的,它的意义依赖于医学专家的科学解读。我们分析数据,发现了身体质量指数和研究对象的死亡危险之间的一些关系。但是,单凭这两项数据我们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知其所以然”,还需要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根据这次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肥胖有害。但是,不是越瘦越好。
肥胖增加得相关疾病和死亡的危险。这一点已经板上钉钉。但是,研究也发现,体重过轻对中国人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
对体重过轻的人群,需要普及营养学知识,帮助戒烟和控制饮酒,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加肌肉质量。通过有效地增加体重,可以降低人群的死亡危险。
第二,称出来胖,未必看起来胖。
身体质量指数并不能说明人体脂肪比例和脂肪分布类型。同样的身体质量指数,可能是个虚胖子,也可能是个健美先生。这是因为,同样的重量,肌肉的体积比脂肪小得多。您完全可以在保证适宜体重的同时,通过锻炼肌肉来健美和塑身。
最后,体重管理也需要个体化。
理想体重,不但欧洲人和亚洲人会有差异,每个人之间也会因为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特点、疾病状况等都是我们在管理自己体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而言之,只有学会聪明看标准,科学管体重,才能获得理想中的美丽与健康!
本文精要:
●身体质量指数在22.6~25.0之间的亚洲人,死亡危险最低。
●中国人的体重管理中,避免肥胖仍然是首要任务。但是,体重过低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体重管理既需要科学数据的支持,也需要考虑个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