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碗合格的鸭血粉丝汤,吃的虽是七零八碎,也得能品出汤的鲜香醇厚——这是市井草根的享受,也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即便只是街边美食,低到尘埃里,也要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鸭血粉丝汤是消弭了季节与时刻的,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皆宜。我却固执地把它与深夜联系起来。第一次吃到是在南京,冬末春初时节,雨乱灯昏的晚上,从夫子庙出来,看到有卖鸭血粉丝汤的小吃摊,无法拒绝扑鼻的香气,点了一碗:青瓷蓝花的碗里,殷红的鸭血、翠绿的香菜、鹅黄的鸭肠、玛瑙色的鸭胗……简直是把桃红柳绿的南京装到了碗里,一切有着各安天命的和谐,带着江南独有的素雅。一碗下肚,在凄风苦雨的夜里,看到了暖春艳阳。
黑泽明说:“白天饮食补益身体,夜晚饮食补益灵魂。”无数个酒醉的夜晚,在烟火缭绕的野馄饨摊,我开始想念一碗鸭血粉丝汤。可惜此汤唯有金陵有,不仅是指口味,更重要是一种灵秀之气,他处未有。镇江的也不错,只是用的多是鹅血;到了上海叫老鸭粉丝汤,各家店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一股子味精味和鸭骚味,灵气荡然无存。
南京人对鸭的热爱如同青岛人对啤酒的热爱,甚至这个城市别名就叫“鸭都”。 有人问作家黎戈南京姑娘的样子,她回答:“桂花鸭你见过吗?身长玉立,不肥不瘦。”除了鸭毛不吃之外,南京人对鸭子可谓从头吃到尾,从里吃到外。秋冬吃烤鸭,春夏吃盐水鸭,就连下脚料,也能剁碎了做成鸭血粉丝汤。一只鸭子生在南京,可谓不幸,所以孔子曰:宁在东莞做鸡,不到南京当鸭。好吧,这句话是我胡扯的。
名为“鸭血粉丝汤”,粉墨登场的配角虽多,主角却一定是汤。要熬出好汤,食材很重要,选用上等的麻鸭,熬制三小时以上,才可确保鸭子的精华全部融入汤中。有的鸭血粉丝汤端上来,汤水呈奶白色,这应该是熬汤时加入了敲碎的猪棒骨,有人觉得这样更醇厚,但也有不食猪肉的人觉得有腥膻气,仁者见仁。
新鲜鸭血滴入加了盐的温水里,会自动凝固成血块,要上笼屉蒸熟,加工成血豆腐,然后再用冷水浸泡,去其腥味。用之前,还要下锅煮一下,一是可以彻底去除异味,二是煮过之后口感更细嫩。如果没有这第二道煮,鸭血易老,煮过之后,即便下锅再久,入口还是柔嫩。一片好的鸭血,光滑细嫩,没有气孔,一口咬下去,不会碎成渣,而是有轻微的弹牙感。
粉丝的选择,各家不同,有用苏北、安徽、山东一带产的地瓜粉丝的,这种粉丝透明度高,口感软弹。有更讲究的,选用纯山芋粉做成的粉丝,吃到嘴里又嫩又滑,更重要是久煮不烂,不黏连,放到碗里一两个小时都不会涨掉。粉丝下锅之前,要在水里浸泡十几个小时之久,作为一碗鸭血粉丝汤里的填饱肚子的关键,丝毫马虎不得。
当然少不了好的什件儿。所谓“什件儿”,是指鸭肝、鸭肠、鸭胗等下货。什件儿一定要白卤,吃起来不夺鸭汤的味道,在色彩上与鸭血的红、粉丝的白、香菜的绿、豆腐果的黄互补,五色俱全,方为一碗色香味皆佳的鸭血粉丝汤。
相传鸭血粉丝汤是镇江的落第秀才梅茗所创,晚清《申报》第一任主编蒋芷湘还曾题诗称赞“镇江梅翁善饮食,紫砂万两煮银丝”。实则不然,遍观当时的文人美食家们所写文章,没有一个字提到鸭血粉丝汤,原因很简单:当时还没有这个吃法。懂吃的南京人都知道,南京从前吃的是鸭血汤,到了二三十年前,才有了鸭血粉丝汤。
历史虽短,但短短几十年,已风靡全国。因为一碗好的鸭血粉丝汤,真的是可以慰藉灵魂的:品一口醇香的鸭汤像是感受到了春江水暖的温度,挑一筷子沾着香菜的粉丝好似见到了风吹杨柳万千条的气象,再加上鸭胗的劲道、鸭肝的糯软、鸭肠的脆爽、豆腐果的多汁,一碗吃完,暖心暖胃,只觉人生百味,无过于此。
前段时间,韦应物的那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火得很。没有朋友的酒,像没放盐的菜,寡淡无味;可一个人深夜里的鸭血粉丝汤,却真的是足以慰风尘的。
鸭血粉丝汤是消弭了季节与时刻的,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皆宜。我却固执地把它与深夜联系起来。第一次吃到是在南京,冬末春初时节,雨乱灯昏的晚上,从夫子庙出来,看到有卖鸭血粉丝汤的小吃摊,无法拒绝扑鼻的香气,点了一碗:青瓷蓝花的碗里,殷红的鸭血、翠绿的香菜、鹅黄的鸭肠、玛瑙色的鸭胗……简直是把桃红柳绿的南京装到了碗里,一切有着各安天命的和谐,带着江南独有的素雅。一碗下肚,在凄风苦雨的夜里,看到了暖春艳阳。
黑泽明说:“白天饮食补益身体,夜晚饮食补益灵魂。”无数个酒醉的夜晚,在烟火缭绕的野馄饨摊,我开始想念一碗鸭血粉丝汤。可惜此汤唯有金陵有,不仅是指口味,更重要是一种灵秀之气,他处未有。镇江的也不错,只是用的多是鹅血;到了上海叫老鸭粉丝汤,各家店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一股子味精味和鸭骚味,灵气荡然无存。
南京人对鸭的热爱如同青岛人对啤酒的热爱,甚至这个城市别名就叫“鸭都”。 有人问作家黎戈南京姑娘的样子,她回答:“桂花鸭你见过吗?身长玉立,不肥不瘦。”除了鸭毛不吃之外,南京人对鸭子可谓从头吃到尾,从里吃到外。秋冬吃烤鸭,春夏吃盐水鸭,就连下脚料,也能剁碎了做成鸭血粉丝汤。一只鸭子生在南京,可谓不幸,所以孔子曰:宁在东莞做鸡,不到南京当鸭。好吧,这句话是我胡扯的。
名为“鸭血粉丝汤”,粉墨登场的配角虽多,主角却一定是汤。要熬出好汤,食材很重要,选用上等的麻鸭,熬制三小时以上,才可确保鸭子的精华全部融入汤中。有的鸭血粉丝汤端上来,汤水呈奶白色,这应该是熬汤时加入了敲碎的猪棒骨,有人觉得这样更醇厚,但也有不食猪肉的人觉得有腥膻气,仁者见仁。
新鲜鸭血滴入加了盐的温水里,会自动凝固成血块,要上笼屉蒸熟,加工成血豆腐,然后再用冷水浸泡,去其腥味。用之前,还要下锅煮一下,一是可以彻底去除异味,二是煮过之后口感更细嫩。如果没有这第二道煮,鸭血易老,煮过之后,即便下锅再久,入口还是柔嫩。一片好的鸭血,光滑细嫩,没有气孔,一口咬下去,不会碎成渣,而是有轻微的弹牙感。
粉丝的选择,各家不同,有用苏北、安徽、山东一带产的地瓜粉丝的,这种粉丝透明度高,口感软弹。有更讲究的,选用纯山芋粉做成的粉丝,吃到嘴里又嫩又滑,更重要是久煮不烂,不黏连,放到碗里一两个小时都不会涨掉。粉丝下锅之前,要在水里浸泡十几个小时之久,作为一碗鸭血粉丝汤里的填饱肚子的关键,丝毫马虎不得。
当然少不了好的什件儿。所谓“什件儿”,是指鸭肝、鸭肠、鸭胗等下货。什件儿一定要白卤,吃起来不夺鸭汤的味道,在色彩上与鸭血的红、粉丝的白、香菜的绿、豆腐果的黄互补,五色俱全,方为一碗色香味皆佳的鸭血粉丝汤。
相传鸭血粉丝汤是镇江的落第秀才梅茗所创,晚清《申报》第一任主编蒋芷湘还曾题诗称赞“镇江梅翁善饮食,紫砂万两煮银丝”。实则不然,遍观当时的文人美食家们所写文章,没有一个字提到鸭血粉丝汤,原因很简单:当时还没有这个吃法。懂吃的南京人都知道,南京从前吃的是鸭血汤,到了二三十年前,才有了鸭血粉丝汤。
历史虽短,但短短几十年,已风靡全国。因为一碗好的鸭血粉丝汤,真的是可以慰藉灵魂的:品一口醇香的鸭汤像是感受到了春江水暖的温度,挑一筷子沾着香菜的粉丝好似见到了风吹杨柳万千条的气象,再加上鸭胗的劲道、鸭肝的糯软、鸭肠的脆爽、豆腐果的多汁,一碗吃完,暖心暖胃,只觉人生百味,无过于此。
前段时间,韦应物的那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火得很。没有朋友的酒,像没放盐的菜,寡淡无味;可一个人深夜里的鸭血粉丝汤,却真的是足以慰风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