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1986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10m最快步行速度(10 m MWS)、跨步长、步频进行检测,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该组10 m MWS为(0.53±0.20)m/s,跨步长为(78.91±20.46)cm,步频为(78.10±12.03)步/分钟,FMA下肢评分为(24.13 ±5.77)分,FAC分级为(3.60±1.01)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该组10mMWS为(0.42±0.15) m/s,跨步长为(69.75±18.31)cm,步频为(71.14 ±9.29)步/分钟,FMA下肢评分为(20.65±4.70)分,FAC分级为(2.93±0.89)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康复干预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频率大于100 kHz(100 000 Hz)的正弦交变电流称为高频电流,应用高频电作用于人体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称高频电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炎症、疼痛、损伤等.同时,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体内存在各种人工金属植入物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根据物理学原理由于金属在高频电场中产生的分流效应(shunting effect)及感应电流引起金属植入物表面电流密集,而引起金属热积聚,可能导
期刊
期刊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湖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共同主办,世界华裔骨科学会、香港“站起来”计划、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康复工程研究所、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共同合办,《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杂志社协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国际骨科康复学术会议暨第七届现代关节外科康复学讲习班将于2015年5月22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参会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1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慢性、多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早期病变以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反复发作,伴随关节功能障碍为主,晚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畸形,并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骨骼肌萎缩,甚至肢体残疾[2];运动疗法是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3-4],但近年来国内有关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不稳定平面(球、平衡垫、平衡板等)结合闭链运动方式进行非稳态下的躯干控制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平衡功能评
目的 观察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36只(共72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只大鼠(8只眼)作为正常组,16只大鼠(32只眼)作为实验组(接受小剂量超短波照射,每次7 min,1次/日),16只(32只眼)作为对照组(不接受超短波照射),分别于实验第1、3、6和9周四个观察时间点同步处死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针肌电图(EMG)在腰骶神经根压迫性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压迫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于术前行针EMG检测,并定位存在压迫性损伤的神经根,将所得结果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采用神经传导检测(NCS)检查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腓肠及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和H反射.结果 EMG对病程在3周以上患者的阳性检测率(90.0%)高于病
期刊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经机器人辅助训练后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及脑功能重组情况.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6例,均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训练120 min,每周训练5d,共训练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期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患者